? 技術中心|喬科化學
您好!歡迎閣下光臨喬科化學!幫助中心 |網站導航 | 新浪微博

首頁>技術中心>技術資訊>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的結構與原理(二)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的結構與原理(二)

發布時間:2017-09-01

6、定量分析方法

一般采用峰高法或峰面積法。

紅外光譜定量分析中一般采用基線法,即采用新基線代替零吸收線進行補償。選譜帶兩側吸光度最小的兩點A和B,連成直線AB作為新的基線求峰高(即峰高法),如圖7.8所示。

求峰面積與峰高法一樣采用基線法,用新基線代替零吸收線進行補償。如圖7.9所示,大基線選擇AB,峰面積從a積到b。

7、紅外譜圖解析

紅外吸收區域劃分如下:

(1)4000~2500cm-1:這個區域可以稱為X―H伸縮振動區,X可以是O,N,C和S原子,它們出現的范圍如下:

O―H 3650~3200cm-1

N―H 3500~3000cm-1

C―H 31OO~2800cm-1

S―H 2600~2500cm-1

(2)2500~2000cm-1:這個區域可以稱為叁鍵和累積雙鍵區,其中主要包括有-c=C一,一C= N一等叁鍵的伸縮振動和累積雙鍵-C=C=C-,一C=C=O,一N=C=O等的反對稱伸縮振動,累積雙鍵的對稱伸縮振動出現在1100cm-1的指紋區里。

(3)2000~1500cm :這個區域可以稱為雙鍵伸縮振動區,萁中主要包括C―C,C―O,C―N,一NO。等的伸縮振動,以及 NH。基的剪切振動、芳環的骨架振動等。

(4)1500~600cm-1:是部分單鍵振動及指紋區,這個區域的光譜比較復雜,主要包括C―H,O―H的變角振動,C―O,C―N,C―X(鹵素),N―O等的伸縮振動及與C―C,C―O有關的骨架振動等。

8、鏡面反射光譜技術

鏡面反射光譜技術用于收集平整、光潔的固體表面的光譜信息,如金屬表面的薄膜、金屬表面處理膜、食品包裝材料和飲料罐表面涂層、厚的絕緣材料、油層表面、礦物摩擦面、樹脂和聚合物涂層,鑄模塑料表面等。

在鏡面反射測量中,由于不同波長位置下的折射指數有所區別,因而在強吸收譜帶范圍內,經常會出現類似于導數光譜的特征,這樣測得的光譜難以解釋。

如使用K-K(Kramers-Kronig)變換為吸收光譜后,可解決解析上的困難,如圖7.10所示。

9、漫反射光譜技術

漫反射光譜技術是收集高散射樣品的光譜信息,適合于粉末狀的樣品。

漫反射紅外光譜測定法其實是一種半定量技術,將DR(漫反射)譜經過KM(Kubelka-Munk)方程校正,如:

式中,f(R∞)是指校正后的光譜信號強度;R∞是指試樣在無限深度下(大于3cm)與無紅外吸收的參照物(如KBr)漫反射之比;K為分子吸收系數(常數);S為試樣散射系數(常數)。

DR原譜橫坐標是波數,縱坐標是漫反射比R∞,經Kubelka―Munk方程校正后,最終得到的漫反射光譜圖與紅外吸收譜圖相類似,如圖7.11所示。DR測量時.無需KBr壓片,直接將粉末樣品放人試樣池內,用KBr粉末稀釋后,測其DR譜。用優質的金剛砂紙輕輕磨去表面的方法進行固體制樣,可大大簡化樣品準備過程。并且在砂紙上測量已被磨過的樣品,可以得到高質量的譜圖。由于金剛石的高散射性,用金剛石的粉末磨料可得到很好的結果。

10、衰減全反射光譜技術

衰減全反射光譜(ATR)技術用于收集材料表面的光譜信息,適合于普通紅外光譜無法測定的厚度大于0.1mm的塑料、高聚物、橡膠和紙張等樣品。

衰減全反射附件應用于樣品的測量,各譜帶的吸收強度不但與試樣的吸收性質有關,還取決于光線的入射深度,其關系如下:

式中,dp為入射深度;a為人射角;λ1為光在光密介質即多重反射晶體中的波長;n1為反射晶體的折射率;n2為樣品的折射率。式(7.6)表明,貫穿深度是人射光波長λ1的函數,當入射角a和反射晶體折射率n1選定后,樣品折射率是固定的,那么,dp與λ1成正比。長波(低波數)區入射深度大、吸收強,短波區則相反,這樣所獲得的ATR紅外譜圖就需要經過MIR方程校正,如圖7.12所示。

參考資料:現代儀器分析實驗與技術



本文由喬科化學&云試劑商城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盟委員交流群
156018797
統一服務熱線
400-622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