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中心|喬科化學
您好!歡迎閣下光臨喬科化學!幫助中心 |網站導航 | 新浪微博

首頁>技術中心>技術資訊>光度測量誤差和測量條件的選擇

光度測量誤差和測量條件的選擇

發布時間:2017-09-01

儀器測量誤差是指在測量吸光度或透光度時所產生的誤差。它來源于很多方面,如光源和檢測器的不穩定性、吸收池位置的不確定性以及讀數的不確定性等。普通分光光度計主要的儀器測量誤差是表頭透光度的讀數誤差。光度計的讀數標尺上透光度T的刻度是均勻的,透光度讀數△T與T本身的大小無關,對一臺給定的分光光度計,△T是一常數,一般在0.002~O.01之間,它僅與儀器自身的精度有關。但光度分析的目的是通過T測得溶液的濃度c,由于透光度與吸光度讀數A及濃度c的關系并非直線關系,在不同的透光度讀數范圍,同樣大小的△T所引起的濃度誤差△c是不同的。推證如下:

設試樣服從比耳定律,則:

一lgT=εbc

將上式微分,得:

兩式相除得:

式中,在有限次測量時,可用△c代替dc,表示濃度的相對誤差;dT用△T代替,表示透光度讀數的絕對誤差。則上式可改寫為:

設△T=±0.005,代入上式,算出不同透光度讀數時濃度的相對誤差,結果見表8―3,作圖得到相對誤差與透光度的關系圖,如圖8―8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T大時,△c小,但此時濃度很低,△c/c較大;當T小時,△c大,此時雖然c較大,但Ac/c仍較大。只有透光度適中時,也就是測量濃度適中時,Ac/c才較小。可以證明,當T=36.8%(A=0.434)時,測定的相對誤差最小,約為1.4%。從關系曲線可見,一個幾乎固定的最小誤差出現在T%=15%~65%(A=0.8~0.2)的范圍內。測量的吸光度過高或者過低,誤差都是非常大的,因而普通的分光光度法不適用于高含量或極低含量物質的測定。

8.5.2測量條件的選擇

在光度分析中,當顯色反應和顯色條件確定之后,為了保證測定的靈敏度和準確度,還需從儀器的角度出發,選擇適當的測量條件。

(1)入射光波長的選擇

光度分析中,一般是根據吸光物質的吸收曲線選擇γmax為入射光波長。這是因為在此波長處ε值最大,測定有較高的靈敏度。同時,此波長處的小范圍內,A隨γ的變化不大,能減少或消除由于單色光不純而引起的對比耳定律的偏離,提高測定的準確度。

但如果γmax處有共存組分干擾,或γmax不在儀器可測范圍內時,則應考慮選擇靈敏度稍低但能避免干擾的入射光波長。

總之,選擇入射光波長的原則是“吸收最大,干擾最小”。一般選擇γmax,為入射光波長。

(2)參比溶液的選擇

在吸光度的測量中,必須將溶液裝入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比色皿中。由于反射,以及溶劑、試劑等對光的吸收會造成透射光強度的減弱,為了使光強度的減弱僅與溶液中待測物質的濃度有關,必須對上述影響進行校正。為此,應采用光學性質相同、厚度相同的比色皿貯存參比溶液,校正儀器使透過參比皿的吸光度為零,然后讓光束通過樣品池,測得試液的吸光度為:

也就是說,實際上是以通過參比皿的光強度作為樣品池的入射光強度。這樣測得的吸光度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待測物質對光的吸收,也就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待測物質的濃度。因此,在光度分析中。參比溶液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參比溶液的選擇可以參考下列情況來選擇:

①當試液及顯色劑均無色時,可用蒸餾水作參比溶液。

②顯色劑為無色,而被測試液中存在其他有色離子,可用不加顯色劑的測試液作參比溶液。

③顯色劑有顏色,可選擇不加試樣溶液的試劑空白作參比溶液。

④顯色劑和試液均有顏色,可將一份試液加入適當掩蔽劑,將被測組分掩蔽起來,使之不再與顯色劑作用,而顯色劑及其他試劑均按試液測定方法加入,以此作為參比溶液,這樣就可以消除顯色劑和一些共存組分的干擾。

⑤改變加入試劑的順序,使被測組分不發生顯色反應,可以此溶液作為參比溶液消除干擾。

(3)吸光度讀數范圍的選擇

根據儀器測量誤差,為了使測量結果得到較高的準確度,一般應控制標準溶液和被測液的吸光度在0.2~0.8之間,即溶液的透光度在15%~65%之間,才能保證測量的相對誤差較小。當吸光度A=O.434時,測量的相對誤差最小。

在實際工作中,為避免出現較大誤差,可通過控制溶液的濃度或選擇不同厚度的比色皿來達到目的。

參考資料:分析化學



本文由喬科化學&云試劑商城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盟委員交流群
156018797
統一服務熱線
400-622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