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中心>技術資訊>EDTA與金屬離子的配位化合物(四)
EDTA與金屬離子的配位化合物(四)
發布時間:2017-09-01
五、考慮其他副反應時的配合物的條件(穩定)常數
1、配位化合物的條件穩定常數
在研究EDTA滴定實際反應體系時,應考慮副反應的存在,將反應式寫成:
K’MY稱條件穩定常數,簡稱條件常數,表示在有副反應存在時配位化合物反應進行的程度,K’MY是KMY經副反應系數校正后配位化合物反應的實際穩定常數。
在一定條件下(如介質pH、試劑濃度)a(M),a(Y),a(MY)均為定值,因此K’(MY)在一定條件下是個常數,它是隨條件而變的,也稱為表現穩定常數或有效穩定常數,見表6~3。
條件穩定常數對數形式表示式為lgK’(MY)=lgK(MY)一lga(M)+lg (Y)+lgd(MY)多數情況下,不考慮MHY或MOHY,lgK’(MY) 簡化成:
lgK’(MY)=lgK(MY)一1ga(M)一lga(Y)
這是常用的配位化合物條件常數的重要公式。
僅僅考慮酸效應的影響,可以看到在高酸度下配位化合物反應是不完全的。由圖6―5與圖6―61gay(H)-pH曲線中也可以知道,低酸度條件下雖然酸效應系數較小,但金屬離子的反應不可忽略。因此,控制一定酸度是十分重要的(見圖6―8)。
配位化合物條件穩定常數在配位化合物滴定中用于計算化學計量點pM、指示劑選擇與滴定誤差、滴定介質pH選擇以及單一離子、混合離子滴定可行性的判斷。配位化合物平衡計算最終是lgK’(MY)計算,這必須涉及求算副反應系數,所以說副反應系數法是處理復雜配位平衡的簡單實用方法。
2、混合離子連續滴定可行性判斷界限與控制酸度的分步滴定
混合離子連續分步滴定是EDTA滴定的重要應用。實現連續滴定的方式是多種的,如控制酸度pH在2,3,5,10;介質分別以磺基水楊酸、PAN為指示劑,連續分步滴定測定Fe3+,Al3+,Mn2+, Mg2+。如采用儀器指示法,在每次測定之后提高pH,可以實現V(Ⅲ)一V(Ⅳ),Fe3+一Mn2+,Ca2+一Cu2+,Br3+―Pb2+―Ca2+,Cu2+一Ni2+,Ni2+一Zn2+,Cu2+一Zn2+一Ca2+的安培滴定;采用雙指示劑光度指示法實現Ca2+- Mg2+,Zn2+-Mg2+,Bi2+一Pb2+,Cu2+一Zn2+,Fe3+一Mn2+ 。采用掩蔽與選擇性解, Pb2+可在Zn2+、Cd2+存在下用KCN掩蔽、甲醛解蔽的方法實現連續測定;采用選擇性EDTA釋出法可測定Pb2+一Hg2+-Tl3+、Fe3+―Al3+―T13+。
實現連續分步滴定是基于EDTA與金屬離子配位化合的穩定性差別。若△Pm=±0.2,T.E=±O.1%,且cm=cn,則△lgK穩≥6,可以實現分步滴定。
正如單一離子滴定可行性判斷界限那樣,由于目測點與化學計量pM點的差值,△pM在±O.2~±0.5,T.E>0.1%。實際判斷可否準確滴定,與對△1gK穩、T.E、△pM的要求有關。這里學習的僅是處理此類問題的方法,不再進一步討論更復雜的體系,因為實際測定中還是通過實驗來選擇適宜的pH。
參考資料:分析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