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技術中心>技術資訊>環境中的有毒有害元素及其檢測――砷(下)
環境中的有毒有害元素及其檢測――砷(下)
發布時間:2017-09-01
(四)致畸和致突變性
據報道,砷還是生殖毒物之一,而且其生殖和發育毒性很強。用三氧化二砷的水溶液給大鼠染毒,在3個月左右發現大鼠的精子畸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畸形率隨染毒量增加而增加。在研究亞砷酸鈉的毒性時發現,亞砷酸鈉可以誘發基因發生突變,突變率隨砷的濃度增加而升高。無機砷如亞砷酸鈉和砷酸鈉對小鼠早期器官發育的胚胎有毒性作用,亞砷酸鈉比砷酸鈉致畸作用要強,可造成多種器官的發育障礙以至產生畸胎。
砷為一種原漿毒,對體內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具有很強的親和力。侵人體內的砷與多種含巰基的酶,如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細胞色素氧化酶、6-氨基酸氧化酶、磷酸氧化酶、膽堿氧化酶、氨基轉移酶,特別是丙酮酸氧化酶相結合,使酶喪失活性。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乳酸脫氫酶、細胞色素氧化酶與細胞的代謝有關,它們被抑制后,可使細胞的呼吸和氧化過程發生障礙。磷酸酯酶被抑制后,細胞的分裂可發生紊亂。此外,砷酸和亞砷酸在許多生化反應過程中尚能取代磷酸,生成一種不穩定的產物,極易水解。砷酸進入線粒體與磷酸競爭,可使氧化磷酸化過程解偶聯,不能形成高能磷酸鍵,從而干擾了細胞的能量代謝。砷作用于肝細胞的線粒體,可引起肝損害。砷可直接損害毛細血管,同時也作用于血管舒縮中樞,使血管壁平滑肌麻痹、毛細血管擴張,從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容量降低。
對于砷化合物的限量,1988年FAO/WHO暫定砷的每日允許最大攝入量為O.05mg/kg體重,對無機砷每周允許攝人量建議為O.015mg/kg體重。
我國規定砷的容許限量為:居民區大氣中日平均≤O.003mg/m3,車間空氣中日平均≤0.3mg/ms;飲用水≤O.05mg/L,灌溉水≤O.1mg/L。食品中砷的含量為(mg/kg,以砷計):原糧≤0.7,食用植物油≤O.1,醬油、醬、食醋、味精、鹽、冷飲食品≤0.5,蔬菜、水果、肉類、淡水魚、蛋類、酒類、鮮奶、鮮海魚≤O.5,鮮貝類≤1.0,化妝品≤1×10-3。
四、砷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一)水中砷的測定
1、原理
本法以硼氫化鈉為還原劑將砷還原為揮發性氫化物,以氫氣為載氣,同時作為燃氣與適量助燃氣體混合,在石英管中燃燒,使砷原子化,用原子吸收法測定。
砷的檢出濃度為0.06μg/L。原子吸收測定試樣的速度為80個/h,方法靈敏、快速。
2、試劑配制
砷標準儲備液:稱0.5660g砷酸三鈉(Na3AsO4?12H20)于小燒杯中,用蒸餾水溶解后加入10mL濃鹽酸,轉移至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標線,混勻,配成每毫升含100μg的砷儲備液。
3、測定步驟
(1)原子吸收測定條件 波長393.7nm;燈電流10mA;通帶寬O.2nm;載氣(H2)流量1.5L/min;助燃氣(空氣)流量1.OL/min;標尺擴展×2;阻尼2。
(2)標準曲線將砷標準儲備溶液用2mol/L鹽酸稀釋,配制成100ng/mL標準溶液。吸取此溶液O.5mL,1.0mL,2.0mL,3.0mL,4.0mL,5.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2mol/L鹽酸稀釋至標線,混勻,配制成0.5ng/mL,1.0ng/mL,2.0ng/mL,3.0ng/mL,4.Ong/mL,5.Ong/mL砷標準工作液。吸入10mL標準液,注入反應瓶。吸5mL 2%硼氫化鈉,迅速注入反應瓶。測定吸收峰值,繪制標準曲線。
(3)水樣測定采集水樣時,在塑料瓶內預先加入一定量的鹽酸,使水樣酸度為0.05~1.0mol/L。測定前用濾紙過濾。吸取10mL濾過的水樣于反應瓶中,加入2mL濃鹽酸及5mL 2%硼氫化鈉,操作方法同標準曲線。根據吸收峰值從標準曲線上查得砷含量。
4、計算
5、說明
①當氣溫高于20℃時,可用1%硼氫化鈉代替2%硼氫化鈉,兩者峰值相同。低于20℃時,后者峰值高于前者。
②配制的硼氫化鈉溶液在數小時內可用。若將其迅速過濾以除去不溶物,可延長硼氫化鈉的穩定時間,還可以改善測定的精密度。
(二)土壤中砷的測定
1、原理、儀器條件同水中砷的測定
2、測定步驟
稱取土樣(風干磨碎后過100目篩)0.1~O.2g于125mL三角瓶中,加入5mL濃硝酸,放在電熱板上緩慢升溫,至140~160℃時,大部分有機質已分解(約需30min),取下冷卻后加入5mL硝酸-高氯酸混合酸,繼續于電熱板上消煮至產生濃白煙,土樣呈灰白色糊狀。消化液用2mol/L鹽酸洗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再用2mol/L鹽酸稀釋10~20倍后吸取10mL進行測定。
3、計算
4、說明
消煮時升溫速度不宜過快,以免炭化而導致結果偏低。
(三)農作物中砷的測定
1、原理、儀器條件同水中砷的測定原理
2、測定步驟
稱取O.5~1.Og(風干或80℃烘干,1~2mm粒徑)試樣于125mL三角瓶中,加入5mL濃硝酸,浸泡過夜,次日置電熱板上緩慢升溫消化,待溫度達到140~160℃時,大部分有機質已分解(約需30min),取下冷卻后,加入5mL硝酸一高氯酸混合液,繼續消化至產生濃白煙,殘留1~2mL消化液為止。冷卻后用2mol/L鹽酸將其轉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搖勻,吸取10mL,按標準曲線操作方法進行測定。
3、說明
消煮時升溫速度不宜過快,以免炭化而導致結果偏低。
參考資料: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與分析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