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醫療急救知識與技能(二)
發布時間:2017-09-01
②若AED提示無須進行電擊,則立即進行30∶2胸外按壓及人工呼吸,每隔2 min檢查患者脈搏(檢查時間小于10 s),如此循環操作,直至醫務人員到達。
(三)創傷急救
1、止血
首先根據出血狀況,判斷是何種類型的出血。
動脈出血:鮮紅色、速度快、間斷噴射。
靜脈出血:暗紅色、速度較慢、持續涌出。
毛細血管出血:鮮紅色、速度很慢、緩慢滲出。
大出血可使傷員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有效止血對挽救傷員的生命非常重要。下面介紹常用的止血方法。
(1)指壓法。
這是用手指壓迫體表動脈達到止血目的的方法,適用于頭面部及四肢出血,止血效果有限,僅為臨時止血方法。常用指壓法止血的部位如下:
①額頭、顳部出血:壓迫同側顳淺動脈,如圖8―10所示。
②面部、口腔出血:壓迫同側下頜角前下方2~3 cm處,如圖8―11所示。
③上臂出血:壓迫同側腋動脈或肱動脈,如圖8―12所示。
④下肢出血:壓迫同側腹股溝處股動脈,如圖8―13所示。
(2)加壓包扎法。
此方法在止血急救時最為常用。用無菌紗布或敷料置于傷口,再用繃帶加壓包扎,適用于小動脈、靜脈出血。
(3)加墊屈肢法。
用紗布卷或棉墊置于肘窩或胭窩.然后屈曲患肢,適用于四肢遠端出血且無骨折時。
(4)止血帶法。
用止血帶加壓纏繞傷口近端,達到止血目的。常用氣囊止血帶,緊急情況下也可用橡皮管、三角巾、繃帶充當止血帶,但必須在止血帶下墊好襯墊物,如毛巾、多層紗布等,禁止用細繩索充當止血帶。使用止血帶時的技術操作要領如下:
①止血帶與體表接觸面積應較大,避免損傷神經;松緊度以恰能止血為宜,不要過緊。
②應為使用止血帶的傷員標注明顯標識,并記錄開始的時問和所用的壓力;每隔1h應松開止血帶2~3 min,避免止血帶下端肢體由于長時間缺血而壞死;通常止血帶使用總時間一般不超過4h。
參考資料:實驗室安全與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