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氯聯苯(上)
發布時間:2017-09-01
一、理化性質
多氯聯苯(PCBs)是含氯的聯苯化合物,基本結構如圖9―2所示。

聯苯環上有10個可被氯取代的位置。以氯取代的位置和數量的不同,PCBs共有210種異構體。
隨著結構中所含氯原子個數的增加,PcBs的黏性亦增加,可呈現液態、漿態或樹脂態。PCBs的理化特性極為穩定,耐高溫,耐酸堿,耐腐蝕,不受光、氧、微生物的作用,不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僅12μg/L (25℃)左右,易溶于有機溶劑,比熱容大,蒸氣壓小,不易揮發。還具有良好的絕緣性、不燃性。PCBs廣泛用作電容器、變壓器的絕緣油,食用精油工廠的導熱體,液壓油、傳熱油、潤滑油、印刷油等的添加劑,還應用于油漆、涂料、油墨、無碳復印紙、可塑劑、成形劑、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中的難燃劑和殺蟲劑等。
二、污染來源
PCBs對環境的污染是全球性的,目前在海水、河水、水生生物、水底質、土壤、大氣、野生動植物以及人乳和脂肪中都發現有PCBs的污染。PCBs的主要污染來源是生產和使用多氯聯苯的工廠向環境中排放含PCBs的廢水和傾倒含PCBs的廢物。
多氯聯苯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泄漏、流失、廢棄、蒸發、燃燒、堆放、掩埋及廢水處理進入外環境,從而對水源、大氣和土壤造成污染,通過食物鏈的生物富集作用污染水生生物,因而這類物質最容易富集在海洋魚類和貝類食品中。海藻類的富集能力在1000倍左右,蝦蟹類為4000~6000倍,魚類可高達數萬倍甚至十余萬倍。
目前,全世界年產PCBs超過100萬噸,在美國每年有400t以上PCBs以廢棄的潤滑油、液壓油、熱交換液的形式排入大海、江河中,使其沉積物中的PCBs含量達到13mg/kg。進入環境的這部分PCBs約占全年產量的80%左右。日本有一個觀測站,水中的PCBs含量為2.8mg/kg,沉積物中的含量高達6700mg/kg。美國和加拿大交界的大湖地區,受污染的湖水中PCBs含量為O.001mg/L,湖中魚的PCBs含量為10~24mg/kg,捕食湖魚的海鷗脂肪中PCBs的含量高達100mg/kg。另外,水生生物不同部位對PCBs富集能力有較大差異,在某污染區,魚的肌肉中PCBs含量為1~10mg/kg,而魚肝中PCBs含量卻高達1000~6000mg/kg。一些魚、貝類食品中PCBs的含量如表9―2所示。

大氣中的PCBs多隨塵粒和雨水降到地面,轉入水體與土壤中。據美國土壤監測局對1 9個城市和郊區的土壤檢測,63 %城市土壤樣品表現陽性,PCBs在郊區的土壤中卻很少見在日本,由于加熱管道的PCBs滲漏,而發生了米糠油中毒事件,經測定該米糠油中PCBs的含量超過了2400mg/kg。另外,儲罐的密封膠和廢紙中也含有PCBs,可污染食品。
三、毒性與危害
在210種PCBs中,有12個共平面的同系物異構體具有與二嘿英一樣的毒性,這些PCBs和它們的毒性當量因子(TEF)如表9―3所示。

(一)急性和慢性霉性
不同動物對PCBs的毒性敏感性及中毒癥狀有差別。PCBs對哺乳動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很低,家兔經口的LD50值為3~11g/kg、小鼠為2g/kg、大鼠為4~11.3g/kg。對家禽的毒性一般比對鼠類的強,對魚類的毒性更強。狗的PCBs中毒癥狀主要表現為體重下降、水腫、呼吸急促、肝臟腫大和內臟出血等,豬和羊對PCBs的敏感性低于狗,而綿羊對食物中的PCBs無任何反應。當PCBs含量為250~400mg/kg體重時,成年恒河猴可產生急性中毒反應,主要表現為胃黏膜增厚,廣泛的脫發、水腫和痔瘡,中斷PCBs后,癥狀可緩慢消失。
動物反復給藥后,可產生蓄積毒作用,長期小劑量接觸后還可產生慢性毒害,表現有體重減輕、眼瞼浮腫、脫毛、痤瘡樣皮膚損害等。PCBs對肝微粒體酶有明顯的誘導作用,且中毒動物的肝細胞腫大,小葉區出現小脂肪滴及滑面內質網大量增生。
參考資料: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與分析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