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物質定值的統計學原理(七)
發布時間:2017-07-22
4、定值不確定度的估計
特性量的測量總平均值即為該特性量的標準值。標準值的總不確定度南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通過測量數據的標準偏差、測量次數及所要求的置信水平按統計方法計算出。第二部分是通過對測量影響參數和影響函數的分析,估計出其大小。第三部分是物質不均勻性和物質在有效期內的變動性所引起的不確定度。
5、定值結果的表示
定值結果一般表示為:標準值±總不確定度要明確指出總不確定度的含義并指明所選擇的置信水平。總不確定度可以用標準不確定度表示也可用展伸不確定度表達。
總不確定度一般保留一位有效數字,最多只保留兩位有效數字。標準值的最后一位與總不確定度相應的位數對齊來決定標準值的有效數字位數。
6、標準物質的定值示例
按照標準物質的定值方式,JJF 1006-1994已經將不同方式定值數據的統計處理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下面就ISO指南35中多個方法和多個實驗室聯合定值方式舉例如下:
由多個實驗室采用重量法、容量法和量熱法以及分光光度法在37℃下測量標準物質中γ-谷氨酰轉移酶(GGT),測量數據見表3-14。
按照JJF 1006-1994-級標準物質技術規范,將12組數據視為等精度數據,則12個平均值構成一組新的數據,故:
結果是完全一致的。
采用加權平均統計處理的例子:
由16個實驗室用不同方法對土壤中鉻進行測定,測定數據見表3-15。表中xi為每個實驗室測定的平均值,ui為該實驗室所采用方法測定的標準不確定度。
參考資料:標準物質定值原則和統計學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