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中心|喬科化學
您好!歡迎閣下光臨喬科化學!幫助中心 |網站導航 | 新浪微博

首頁>技術中心>技術資訊>受體類腫瘤標志物

受體類腫瘤標志物

發布時間:2017-11-22

受體(receptor)是細胞膜上或細胞內能識別生物活性分子并與之結合的成分,它能把識別和接收的信號正確無誤地放大并傳遞到細胞內部,進而引起生物學效應。近年來,受體的檢測對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意義越來越重要。

(一)雌激素受體和孕酮受體

類固醇激素受體是細胞內含量極低的蛋白質,每個細胞內含1萬個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分子和5萬~10萬個孕酮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分子。ER有2種亞型,即ERα和ERβ,PR也有PRA和PRB兩種亞型。它們在人體內廣泛分布,在兩性生殖系統均有表達。雌激素、孕酮等類固醇激素就是通過與靶組織上的細胞內相應受體的高親和力來發揮其生物學效應的。在靶組織對其類固醇激素環境的變化作出反應時,類固醇特異激素受體起主要作用。ER、PR是正常乳腺上皮細胞存在的性激素受體,因此,乳腺生長、發育和細胞增殖受雌、孕激素的調控。當細胞發生癌變時,ER、PR可能減少,甚至消失,腫瘤生長增殖就不受內分泌激素的調控,腫瘤分化程度低,預后較差。

【檢測方法】ER和PR的檢測方法包括配體-受體結合法、酶聯免疫法和免疫組織化學法。配體-受體結合法、酶聯免疫法需將深度冰凍的癌組織制備成細胞液,分別測定其總蛋白和受體的量,最后用fmol受體/mg細胞液總蛋白來表示,得到定量結果。而免疫組織化學法則根據受體陽性細胞的百分比和各自的染色密度,通過顯微鏡檢測受體水平,得到半定量結果。

【參考區間】一般以10fmol/mg蛋白為陽性或陰性的臨界水平。

【臨床意義】

1.確定乳腺癌患者最合適的治療。一般來說,ER或PR陽性患者對激素治療(如他莫昔芬)有效;ER或PR陰性患者化療可能更理想。據報道,乳腺癌手術后ER和PR均陽性的乳腺癌用內分泌方法治療的有效率為70%~80%,而ER和PR均陰性的乳腺癌用內分泌方法治療的有效率不足10%,已完全脫離激素的調控。

2.對于乳腺癌患者預后的判斷有意義:ER和PR均為陽性,患者預后好、預計存活時間長;ER陰性、PR陽性患者預后較差;ER陽性、PR陰性患者預后更差;ER、PR均為陰性的患者,預后最為不良。

【評價】

1.配體-受體結合法是用同位素標記類固醇配體(如氚標記的雌二醇或氚標記的孕酮)與癌組織細胞液中的受體結合,利用受體和配體結合的高度特異性以及放射性核素測量的高靈敏度特點測定受體的量。這是目前測定ER、PR最準確的方法,但是操作比較煩瑣。酶聯免疫法和免疫組織化學法相對簡單,臨床上常用。

2.ER、PR檢測需用癌組織作為標本,注意盡量避免鄰近脂肪組織的混入。

(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酪氨酸激酶受體家族的成員,分子量為170kD。EGFR是一種跨膜糖蛋白,由胞外的氨基酸末端、疏水跨膜區及胞內區三部分組成,其中胞內區包括酪氨酸激酶區和羧基末端區,羧基末端區為酪氨酸殘基及受體調節序列所在位置。EGFR的天然配體是表皮生長因子(EGF)和轉化生長因子-α(TGF-α)。表皮生長因子與EGFR結合可啟動細胞核內的有關基因,從而促進細胞分裂增殖。在多種人類腫瘤,如頭頸部腫瘤、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及結直腸癌中,EGFR過表達,患者總生存和(或)無瘤生存較差,因此,EGFR可作為腫瘤診斷和預后的分子標志物。

【檢測方法】EGFR的檢測方法包括配體一受體結合法、酶聯免疫法和免疫組織化學方法。

【參考區間】陰性。

【臨床意義】:EGFR陽性預示其過表達,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腫瘤、乳腺癌等腫瘤的預后差。

【評價】

1.EGFR是否陽性,除直接測定蛋白質水平外,還可以用FISH等技術檢測癌組織細胞EGFR基因的拷貝數。

2.EGFR基因突變的檢測對臨床藥物治療方案的選擇有意義。目前,臨床上開發了針對EGFR的靶向藥物,一類是作用于受體胞內區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吉非替尼;另一類是作用于受體胞外區的單克隆抗體,如西妥昔單抗。研究表明,肺癌細胞中EGFR酪氨酸激酶編碼區基因突變是靶向藥物的條件,對EGFR基因的外顯子進行檢測,能從肺癌患者中篩選出合適的治療對象,此即所謂的個體化治療。

參考資料:骨代謝異常的生物化學檢驗


本文由喬科化學&云試劑商城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盟委員交流群
156018797
統一服務熱線
400-622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