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工業計量的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2017-09-01
工業計量是計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狹義上是指工業生產領域中的企業計量工作,廣義上是指計量工作在工業企業及其他行業企業應用領域中的統稱。下面我簡要回顧一下我國開展工業計量的歷程。
一、工業企業計量工作的起步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計量工作十分薄弱,國家設立了度量衡處。1950年度量衡處受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技術管理局領導,1952年,該處劃歸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管轄,主要負責全國度量衡管理和日常度量衡器具的檢定工作。此時,工業計量的管理基本上是空白。隨著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的實施,蘇聯援建的156個工業項目的逐步建立,為了保證工業產品的質量,1954年年初,一機部計量檢定所正式成立,設立了長度組和熱力組。我于1954年被分配到該所從事溫度計量工作,后該所改為一機部工具科學研究院。1954年11月,成立國家計量局,直屬國務院領導。1958年1月,一機部工具科學研究院計量部分并入國家計量局,標志著國家加強了對全國計量工作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我國計量工作的大發展是從工業企業計量工作起步的。以溫度計量為例,當時我們確定熱力組溫度部分有3個任務:(1)培訓溫度計量人員;(2)協助工廠建立溫度計量室;(3)開展溫度計量器具的檢定。當時,我們通過下工廠學習調查,了解企業溫度計量的需求和開展情況,發現大部分企業溫度計量工作十分薄弱,處于無機構、無人員、無設備的狀態,直接影響當時產品的質量。為此從1955年到1958年我們把培訓企業溫度計量人員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采取邊干、邊學、邊教,舉辦培訓班,為全國培訓溫度計量骨干人員300多人。同時幫助企業開展溫度計量工作,促進企業建立溫度計量機構和管理制度。
20世紀50年代,我們主要是學習蘇聯經驗,本著“建立起來、傳遞下去、準確一致、正確使用”的觀念,積極面向企業,為工廠企業開展服務。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溫度計量器具的檢定設備,協助生產企業建立了我國標準鉑銠-鉑熱電偶生產線,組織生產了光學高溫計、輻射高溫計檢定裝置,并和北京溫度計廠合作試制了一等標準水銀溫度計,面向企業開展溫度測量儀表的檢定。同時還組織交流實際測溫工作中的技術難題,鋼水、鐵水和高溫鹽浴爐溫度測量技術;為提高溫度計量器具產品質量,開展熱工儀表產品的性能試驗;還在重點城市建立了溫度計量協作組,在促進計量監督管理與加強工廠間溫度計量工作交流和合作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當時我們每年約有1/3以上的時間到基層了解企業的計量需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計量問題,受到了工廠企業的歡迎。
1958年3月,國家計量局改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代管。計量工作的重點,放在工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研究兩個方面。1959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提出計量要以工業為重點,隨后提出了計量為生產服務的方針。20世紀50年代我國國防工業、冶金、化工、電力、鐵路等部門,以及天文、氣象、測繪等行業,隨著工作的需要也相應開展了計量工作,并成立了計量檢定機構。
二、打基礎、遭動亂、抓整頓
20世紀60年代初,隨著蘇聯援建專家的撤離,以及國家對計量工作認識的進一步提高,明確了計量工作的基本任務是確保量值的準確一致,最為關鍵的工作是要建立我國自己的國家計量基準。這一時期,我們開始獨立自主開展研究,相繼建立了高溫鉑銠10-鉑熱電偶、中溫鉑電阻溫度計和光學高溫計國家基準,同時著手編制相應的計量檢定規程。1965年5月,成立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負責計量科研和量值傳遞工作。這一時期主要工作在于建立國家計量基準標準體系,面向企業計量需求打好基礎。
1966-1976年,全國掀起“文化大革命”運動。誣蔑企業計量管理制度為“管、卡、壓”,是束縛工人手腳的“條條框框”,攻擊計量機構是修正主義路線的產物,企業計量工作受到嚴重沖擊。但計量工作并沒有完全停步,特別是計量科研工作,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分院等技術機構的廣大計量科技人員,在十分困難的環境下堅持工作,從長、熱、力、電四大計量,逐步發展到十大計量領域,并建立起一批國家急需的計量基準、標準,大大推動了我國工業計量的發展。
國務院1971年12月召開了全國計劃會議,周恩來總理自“文革”以來首次提出要整頓工業經濟秩序,把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全國計量工作受“文革”沖擊,已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急需進行整頓。首先整頓的是涉及大宗貨物交接的港口計量工作。1977年國家標準計量局等七部局提出了《關于加強外貿港口計量工作的報告》,從而促進和加強了我國港口企業計量工作。1977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管理條例(試行)》,在國民經濟秩序全面恢復時,吹響了開始整頓的號角,使過去被沖垮的計量管理機構、管理制度逐步得以恢復。計量管理成為企業首先關注的重點。
1978年10月成立國家計量總局,直屬國務院,由國家科委代管,全面恢復和加強了政府計量行政管理機構。1978年12月召開了全國計量工作會議,提出“計量是四個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技術基礎”,“沒有準確的計量,就沒有高速度、高質量,就沒有四個現代化。”“計量工作新時期的方針就是為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服務,計量工作的基本任務就是保證全國計量制度的統一和量值的統一。”這次會議,明確了今后一段時期計量工作的努力方向。
三、開創我國工業企業計量工作的新局面
20世紀80年代,工業計量根據我國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總體設想,繼續開展企業計量工作整頓,推動工業企業計量定級升級工作。《計量法》的頒布,又進一步促進了工業企業計量工作的全面發展。
為進一步整頓企業計量工作,國家經委、國家科委、國家計量總局于1980年2月頒發了《全國廠礦企業計量管理實施辦法》。同年7月,召開了“節約能源計量測試工作座談會”,將企業計量工作與節約能源聯系起來,要求把能源計量測試工作抓緊抓好。1981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計量總局“關于加強廠礦企業和港口計量管理工作的報告的通知”。同年10月,由國家經委、國家計量總局發出了《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管理通則》?v草案?w的通知,作為制定本行業全年能耗五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標準,開展試點。1982年3月,國家計量總局發出了《關于國營工業企業全面整頓中有關計量整頓的意見》文件,廠礦企業開始計量工作的“五查”整頓。“五查”整頓工作進一步促進各部門、行業與各地計量部門聯合行動,在企業自查基礎上進行聯合檢查和評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的計量管理。
1982年5月,國家計量總局改為國家計量局,改由國家經委領導。1982年9月,由國家經委、國家科委、國防科工委聯合召開了全國廠礦企業計量工作座談會,國家計量局局長白景中代表會議領導小組作工作報告。會上國家經委副主任袁寶華指出:“抓生產、抓經營管理必須抓計量,不抓計量這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建設,生產的發展、經營管理的改善、經濟效益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話。”1982年11月三委聯合發文,發出由國家計量局提出的《關于加強廠礦企業計量工作的意見》和頒布《關于國營工業企業全面整頓中對計量工作的要求(試行)》文件。文件根據企業經營管理、質量管理、能源管理和經濟核算工作的需要提出了對計量工作和體系建設的要求。在試點基礎上,1983年3月國家經委正式頒發了《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試行)》,首次將企業節能和能源利用工作與計量整頓工作相結合。國家計量局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工業計量處。1983年10月國家計量局通知,配合國家經委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對100個重點企業的能源計量工作,對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進行檢查驗收和評比。這一系列措施大大推動了成千上萬大中企業的計量整頓工作。
為全面加強全國計量工作,1982年12月由國務院以國發[1982]157號文,批轉了國家計量局《關于加強計量工作的報告》,這是全國計量工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文件中明確地指出,計量“是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技術基礎。”“計量工作與國民經濟建設結合得還不夠緊密,對企業計量工作也抓得不力。”當前首要任務就是“要把廠礦企業的計量工作整頓好”,并要求“企業計量工作要緊緊圍繞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完善企業經濟責任制、搞好質量管理、能源管理和經濟核算提供可靠的計量保證。”
1983年11月,國家計量局召開了“全國廠礦企業計量整頓座談會”,總結整頓經驗,深入研究企業計量整頓規范化的驗收分級標準。這次會議對整頓驗收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及整頓驗收的方法和要求。1984年4月,國家計量局頒發了《工業企業計量工作定級、升級辦法?v試行?w》。國務院把計量定級升級工作作為企業上等級、上水平的重要內容,國家經委把這項工作作為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措施。有30多個部委、局與國家計量局聯合發布了企業計量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計量定級升級工作突破了原定工業企業的范圍,自發地發展到建筑、交通、港口、地質、鐵道、民航等部門。在實施中,推薦了計量網絡圖設計、測量能力指數評價、計量器具分類和彩色標志管理及計算機管理等辦法。全國計量定級、升級工作與計量整頓驗收工作相結合,進一步得到開展。
1985年9月6日《計量法》經全國人大批準頒布,標志著我國計量管理從行政管理為主過渡到法制管理為主的新時期,標志著計量事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計量法》的實施,采取了統一管理、區別對待,合理分工、各有側重的原則,大大促進了企業計量定級、升級工作的推行。1986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企業管理基礎工作的要求》中,把企業計量工作列為六大基礎工作之一。
到1987年,各級政府計量部門與各企業主管部門密切配合,通過企業計量整頓、驗收;產品創優的計量評審;特別是企業計量定級升級工作等一系列活動,提高了企業的計量意識,加強了企業計量工作,已為3萬個國營工業企業進行了考核定級,占全國9萬個國營企業的三分之一。到1993年,據統計獲得一級計量合格的企業有1025個;獲得二級計量合格的企業約有16000個;獲得三級計量合格的企業有64000個,為促進加強我國企業計量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計量定級升級,使計量更緊密地結合生產,促進了企業產品質量提高,節約了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增強了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了企業素質的提高。
20世紀80年代工業企業計量工作飛速發展,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中央與國務院領導和國家經委領導對計量工作的重視和關懷,方向明確。在歷次的全國計量工作會議上,國家科委、經委領導都明確指出了企業計量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方向。如1980年國家科委副主任趙東宛指出:“計量工作的方針任務就是計量工作與國民經濟發展緊密結合。使計量工作緊密結合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為四化建設服務”;1983國家經委副主任林宗棠指出:“計量工作是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的基礎,是改善企業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節約能源和降低原材料消耗的基礎,是提高企業素質和經濟效益的基礎”;1984年,國家經委副主任林宗棠又指出:“計量部門要把自己的工作同經濟建設緊密地結合起來,面向生產,面向科研,特別是要面向提高產品質量,不能光是習慣于搞傳統的量值傳遞工作,一定要花力氣,要花大力氣去解決工業生產中的測試問題,要深入工廠、車間為生產服務,特別是為提高產品質量服務”。1986年國家經委副主任朱噁基指出:“計量工作很重要,這一點是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同志一再肯定的。沒有標準、計量,就沒有質量;沒有質量,‘四化’是不能實現的,也就沒有國民經濟的社會效益。”
1987年國家經委副主任林宗棠又指出:“全國的計量管理工作是國家對國民經濟實施宏觀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產品質量和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手段,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在領導重視,全國計量人員的共同努力下,20世紀80年代開創了我國工業企業計量工作的新局面。
1988年下半年,原國家標準局、國家計量局,國家經委質量局合并,成立國家技術監督局,直屬國務院領導,負責管理全國標準化、計量、質量監督工作,并對質量管理進行宏觀指導。
四、我國工業企業計量工作的調整
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工業計量管理工作也必須采取措施加以調整。1992年下半年,國家決定停止對企業進行評優升級和檢查評比活動,計量定級、升級活動隨之停止。
國家技術監督局1993年9月發出了《加強企業計量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同年11月召開了“全國工業計量工作研討會”,會上提出: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必須進一步加強工業計量工作。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各級政府計量部門應當轉變職能,加強對企業計量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內部計量管理工作要減少行政干預,引導企業走依法自主管理的道路;對計量基礎薄弱的中、小型企業、鄉鎮企業,應采取措施幫助、督促,推動中、小型企業、鄉鎮企業的計量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上一個新臺階。要加強工業計量工作,不能讓其滑坡或疲軟。
國家技術監督局1994年9月召開第三次全國技術監督工作會議,提出要切實貫徹“以質量為中心,標準化、計量為基礎”的技術監督工作方針,強調計量工作是保證產品質量最基本的手段,必須進一步加強。國家技術監督局1994年10月發出了《國家技術監督局關于加強計量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v即三年工作計劃?w,這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作出的重大調整。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認識和發揮計量在質量工作中的基礎作用。根據分類指導的原則,幫助不同類型企業完善計量檢測體系,建立政府部門指導、幫助和評價,企業依法自主管理的企業計量工作新機制。1997年5月,全國工業計量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確立計量工作遵循貼緊經濟、深化改革、依靠企業、分類指導、綜合管理的原則。1998年,已在500家大中型企業中開展了完善計量檢測體系的活動。1999年7月,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聯合印發《關于加強中小企業計量工作的意見》。2000年4月,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制定《中小企業計量檢測保證規范》,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計量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加強計量檢測保證能力建設。工業計量在調整中邁出了新的步伐。
2001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成立,負責統一管理全國計量工作,計量工作又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五、值得思考的問題
從上述歷程可以看出,中央領導一直重視和關注工業計量工作。計量在工業經濟的發展中起著基礎和支撐作用,是提升工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當前,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我們面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進一步深化改革、發展經濟的挑戰。發展經濟的核心是質量和效益。那么在新形勢下,如何認識計量工作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計量工作應如何為國民經濟服務?如何加強企業計量工作,為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服務?如何以企業為主體,在工業計量中劃分企業、主管部門或行業、政府計量部門三者的關系和職能?政府計量部門在加強依法監督的同時如何對工業計量進行指導和服務?計量工作在為國民經濟、為企業計量工作發展服務中應進行哪些改革?我想這些問題都很值得我們思考。
衷心希望計量工作在全國深化改革的大好形勢下,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