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中心|喬科化學
您好!歡迎閣下光臨喬科化學!幫助中心 |網站導航 | 新浪微博

首頁>技術中心>技術資訊>二元球透鏡可見/紫外雙波段光學系統

二元球透鏡可見/紫外雙波段光學系統

發布時間:2017-09-01

引言

大視場孔徑光學系統為滿足像質要求,往往結構復雜,通常需要八至十幾片光學元件[1-4],導致光學透過率低, 在空間和體積方面也無法滿足航天使用要求。球透鏡是實現大視場成像的最簡單的光學元件,雖然形成了球面像面,但可以利用光纖面板將球面像面傳輸到平面像面,通過像增強器在探測器上形成清晰的圖像。因此,利用球透鏡實現大視場是光學系統輕小型化的一條理想途徑[5]。

但由于在設計球透鏡大視場光學系統時,可變參數少,在某些應用場合,如星敏感器的光學系統,因需要較大的光通量,導致相對孔徑較大,從而無法設計出滿足像質要求的球透鏡。文中采用在球透鏡中加工二元光學元件的方法[6],即將球透鏡一分為二, 在其中一個表面上加工臺階狀的二元光學表面,然后用紫外膠重新把兩部分膠合起來。該方法可有效校正色差和球差,提高像質。同時提出利用諧衍射技術[7-8],使一個二元面同時工作在可見和紫外兩個波段上,形成可見/紫外雙波段光學系統。仿真試驗表明:所研制的球透鏡具有工程可行性。

1 二元球透鏡設計

球透鏡可見/紫外雙波段光學系統結構如圖1 所示。可以看出:二元球透鏡可實現大視場光學成像,所形成的像面為球面,從而有效校正場曲。為提高像質,采用折射率較高的藍寶石作為光學材料。為校正光學系統的色差,采用二元光學元件,將其加工在孔徑光闌處的平面上,孔徑光闌為6 mm,球透鏡口徑為18 mm。為便于球透鏡及二元元件的加工,將球透鏡分為左半球、平片及右半球3 部分,分別加工,并將二元元件加工在平片上,最后利用紫外膠(折射率為1.415 1)將3部分膠合形成二元球透鏡。在半視場0~15°內接收光譜范圍為0.500~0.800 μm 的可見光波段信號,在半視場15~35°內接收光譜范圍為0.350~0.360 μm 的紫外波段信號,為保證清晰成像,兩波段的像面存在一定的焦移,由于成像面由光纖面板組成,兩波段的焦移可直接利用光纖面板來補償。系統的入瞳為10 mm,焦距為11.25 mm。

球透鏡的前表面曲率半徑為10.42 mm,后表面曲率半徑為14.49 mm。孔徑光闌位于離前表面中心9.69 mm 處。平片的厚度為3 mm,二元面加工在平片的前表面(即孔徑光闌處)。平片的后表面距離球透鏡的后表面中心7.35 mm。像面曲率半徑為12.980 mm,當系統用于紫外波段時,像面的位置將前移0.18 mm。從光線追跡的結果可知:可見波段像高為3.02 mm,紫外波段像高為2.96~6.65 mm。

二元面的相位表達式為:

經光學系統優化設計, 二元元件的參數如下:最大項數n=12; 規化半徑為2.5 mm;A1 =-547.239 34,A2 =4 671.843 9,A3 =-28 267.117,A4 =96 654.137,A5 =-198 931.96,A 6 =249 246.88,A 7 =-174 497.46,A 8 =36 404.995,A 9 =42 482.439,A 10 =-39 004.454,A 11 =13 417.171,A12 =-1 759.239。

二元元件可見光波段中心波長設計為0.550 μm,采用八臺階,經計算臺階形狀如圖2 所示。臺階周期數為22, 最小線寬為10 μm。采用3 次掩模套刻工藝, 第一次刻蝕深度為774 nm, 第二次刻蝕深度為387 nm,第三次刻蝕深度為193.5 nm。

在可見光波段中,光斑的中心能量分布如圖3 所示。從圖中可知:80%能量光斑半徑小于22 μm。可見光波段的點列圖如圖4 所示,從圖中可知點列圖的幾何均方根值小于22 μm。

對紫外波段,像面需要往前移動約0.18 mm,圖5表示波長為0.350 μm 時的中心能量分布, 從圖中可知:80%能量光斑半徑為28.5 μm。圖6 表示波長為0.350 μm 時的點列圖。圖7 表示波長為0.360 μm 時的中心能量分布,從圖中可知:80%能量光斑半徑為25 μm。圖8表示波長為0.360 μm 時的點列圖。因此,在整個紫外波段內,光斑半徑可控制在30 μm 以內。

2 二元球透鏡加工

藍寶石球透鏡加工通過傳統工藝完成。二元光學元件加工通過掩模套刻方法完成,經三次掩模套刻完成八臺階二元元件加工。所有加工均在浙江大學完成,其中在藍寶石上用反應離子束刻蝕時的刻蝕條件及速率如表1 所示。加工后的二元元件經臺階儀測試,深度精度達到20 nm。

二元平板透鏡通光孔徑之外的部分采用鍍鉭膜方式形成孔徑光闌。鉭膜對光反射小,避免了光學系統的雜散光。所加工完成的球透鏡如圖9 所示。

3 二元球透鏡測試

利用焦距為2 m 的平行光管對球透鏡的像質進行了測試,測試時所使用的鑒別率板如圖10 所示。在各視場下通過球透鏡成像后的鑒別率板像如圖11 所示。從測試結果可清晰分辨標號為2 的線條。由于該線條寬度為1.69 mm,球透鏡焦距為11.25 mm,計算得到:球透鏡在焦面上可分辨10 μm 的線條寬度。已完全達到彌散斑小于60 μm 的設計要求。

4 結論

在球透鏡中間引入二元光學元件,可有效校正色差及球差,提高球透鏡的成像質量,使球透鏡在大視場、大相對口徑的光學系統中充分發揮其輕小型化的優勢。利用二元元件的諧衍射特性,還可實現雙波段光學系統。

摘自:中國計量測控網



本文由喬科化學&云試劑商城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聯盟委員交流群
156018797
統一服務熱線
400-622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