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府〔2014〕10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始興縣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工作方案》業經縣政府第十四屆第33次縣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根據文件要求,認真貫徹執行。
始興縣人民政府
2014年4月21日
始興縣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決定》(粵發〔2013〕11號)和省、市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始興縣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工作,實現廣東建設全國綠色生態第一省,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總體目標,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開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重要意義
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提高林業生態建設水平,是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把握時代發展要求,尊重人與自然發展規律作出的重大決策。
(一)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開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廣東的戰略舉措。
(二)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是加快始興綠色崛起的必然選擇。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抓好四大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構建四大森林生態體系,是縣委、縣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宜居宜業環境建設,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產品需求,提升生態始興的形象,建成綠色始興、生態始興的重要措施。
(三)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是我縣建設現代林業強縣的迫切需要。一直以來,我縣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建設,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的高度評價,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長期位于全省前列。但我縣目前森林質量不高、林相層次簡單、景觀類型單一、生態功能等級低,生態防護功能有待提升、森林資源保護有待加強。因此,通過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加快造林綠化,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實現森林資源面積和蓄積量“雙增”目標,是建設現代林業強縣的一項迫切任務。
二、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大力推進森林生態修復和改造,擴大森林覆蓋面,強化資源管理,提高森林質量,增加森林碳匯,提升生態功能,加快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美麗幸福始興,為我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生態支撐。
(二)總體目標。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將我縣建設成為森林生態體系完善、林業產業發達、林業生態文化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始興。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根據韶關市的任務分解,我縣要完成各項任務指標,具體是:
1.到2015年,我縣森林面積要達到240.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6.61%,森林蓄積量要達到1337.1萬立方米。完成生態景觀林帶建設53公里,完成森林碳匯工程15.01萬畝,生態公益林面積要比2012年新增20.5萬畝,達到98.8萬畝;林業產業產值達到9億元,森林碳匯儲量要達到2610.36萬噸,新增森林公園6個(其中縣級以上1個,鎮級5個);
2.到2017年,我縣森林面積要達到24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7.2%,森林蓄積量要達到1502.3萬立方米,生態公益林面積要比2015年新增13萬畝,達到111.8萬畝;林業產業產值達到13億元,森林碳匯儲量要達到2933萬噸,繼續新增森林公園6個(其中縣級以上1個,鎮級5個),新增濕地公園1個;
3.在2012年完成林業生態文明萬村綠行動之后,繼續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建設。
(三)基本原則。
1.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堅守生態底線,既解決當前林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又建立促進生態發展的長效機制,生態產業結合、興林富民共贏。
2.堅持生態建設與生態修復相結合。尊重自然規律,保持自然生態,堅持質量優先,以自然修復為主,科學開展人工造林和撫育改造,維護生態多樣性,以人為本,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堅持統籌規劃與因地制宜相結合。縣統一指揮協調,鄉鎮和部門負責具體實施工作,既要統籌全縣生態空間布局,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科學規劃,突出整體效益,又要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適地適樹,合理確定綠化方式,優化樹種配置模式,體現區域特色。
4.堅持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社會共建的原則。以縣委、縣政府組織為主導,鄉鎮和部門分別負責具體實施,由屬地鄉鎮政府統籌安排相關工程建設,建立完善的部門工作機制,堅持動員發動廣大群眾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形成共謀、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圍。
三、主要任務
(一)全面構建四大森林生態體系。圍繞省、市制訂的目標,著力構建粵北連綿山體森林生態屏障體系、珠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態安全體系、道路林帶與綠道網生態體系和森林進城圍城生態美化體系四大體系,以四大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為抓手,全力提高我縣整體森林生態水平。
1.構建連綿山體森林生態屏障體系。以樹種改造為重點,著重建設結構優、功能強、碳匯高的地帶性森林群落,加強重點生態敏感區域保護,積極開展森林撫育改造、封山育林,提高生態防護功能。
2.構建以珠江水源防護林為重點的水源地森林生態安全體系。著重強化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建設,對疏殘林有計劃實施改造,提高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功能。
3.構建道路林帶與綠道網生態體系。在縣內“七線三區兩庫尾”沿線第一重山可視范圍內,建設具有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綠色長廊,加強城鄉道路、水網綠化,提升城市綠化帶建設水平,推進綠道網綠化升級,提升綠道網森林景觀與生態效果。
4.構建森林進城圍城生態美化體系。加強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城區及周邊綠地等區域綠化建設,提高縣城、鎮村綠化發展潛力。
(二)建設五大重點林業生態工程(以下簡稱“五大工程”)。以重點項目工程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著力增強森林碳匯能力,打造森林生態景觀,實現我縣生態建設大發展、大提升。
1.生態景觀林帶工程。抓好53公里(2015年)生態景觀林帶工程建設,進一步推進韶贛高速公路、韶贛鐵路、縣內主要河流和交通干線沿途的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同時要合理規劃種植合適樹種,加強封山育林,促進生態產業共同發展。重點抓好以下幾條交通干線的建設:
(1)韶贛高速31.9公里、韶贛鐵路兩旁21.1公里景觀林帶建設;由縣林業局負責規劃實施,太平鎮、馬市鎮負責協調解決建設用地,配合做好有關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2)由縣交通運輸局牽頭規劃實施始興縣城至車八嶺保護區(縣道)綠道建設,沿途頓崗鎮、羅壩鎮、車八嶺保護區負責協調建設用地,配合做好有關建設和管理工作。
(3)由始興公路局牽頭規劃實施始興縣縣城—亞吉山(省道)—隘子鎮、省道S343線澄江善亨至下窖綠道建設,沿途頓崗鎮、深渡水鄉、司前鎮、隘子鎮、澄江鎮負責協調建設用地,配合做好有關建設和管理工作。
2.森林碳匯工程。實施好15.01萬畝(2015年)森林碳匯工程建設,加快改造殘次林、純松林和布局不合理桉樹林的步伐,加大封山育林和撫育管護力度,推廣應用優良鄉土闊葉樹種,科學改造林相,營建結構優、功能強、效益高的混交林。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和森林旅游,提高林地綜合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和森林保護與發展。縣林業局負責全面的規劃,各鄉鎮及有關單位負責實施,層層分解落實建設任務。要求每個鄉鎮每年需建設2個300畝以上的示范點,縣林業局每年需建設2個500畝以上的示范點。
3.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建設工程。
(1)縣林業局:到2017年,負責規劃建設2個縣級森林公園建設(其中:2015年1個,2017年1個);
(2)各鄉鎮:每個鄉鎮建設1個鎮級森林公園(其中2015年,隘子鎮、司前鎮、深渡水瑤族鄉、羅壩鎮、澄江鎮;2017年,馬市鎮、頓崗鎮、城南鎮、沈所鎮、太平鎮);
(3)到2017年,完成1個濕地公園建設(縣代建局負責規劃實施和建設)。
4.森林進城圍城工程。
在縣城、圩鎮及其周邊見空增綠、見縫插綠,種植樟樹、桂花等鄉土闊葉樹種,營造好圩鎮水源林,滿足群眾飲用水需要;加強道路和建筑物綠化,實現新建項目配套綠化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大力推進綠色社區建設,增加森林面積,實現“城在林里、林在城中”。我縣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1)韶贛高速公路始興北出口至太平鎮政府旁綠化美化工作(2014年前完成);(2)韶贛鐵路始興站出口兩邊至國道沿途綠化美化工作(2015年前完成);(3)縣城主要道路兩邊綠化美化工作(2014年—2017年全面完成)。以上3項,涉及國道、省道和省管縣道部分由是性格公路局及有關鄉鎮(負責協調用地)負責,縣道、鄉道由縣交通運輸局(地方公路管理站)及有關鄉鎮(負責協調用地)負責;(4)縣城及圩鎮房地產開發規劃的綠化區域,要求開發商全面種上綠化樹木,由縣住建局及有關鄉鎮負責。
5.鄉村綠化美化工程。
全縣要結合生態文明村建設等實際,每年有計劃實施好村莊綠化美化建設,具體是:至2015年建設40個,至2017年建設100個以上,建設環村綠化帶,營造風景林、水源涵養林,在鄉村道路、公共場所、農戶庭院及門前戶后積極造林綠化,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提高村莊綠化率。
要求:2014-2017年。每個鄉鎮每年完成2個以上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
(三)加強生態公益林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管理。進一步提高全縣生態公益林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水平,逐步把生態區位重要、生態環境脆弱區域納入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范圍,力爭2017年全縣生態公益林面積達到111.8萬畝。加強車八嶺、南山、將軍棟等自然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好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
(四)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加強林地、林木的保護管理,嚴格“紅線區”管理,嚴禁在“七線三區兩庫尾”和主要江河、水庫可視范圍內亂砍濫伐、毀林開墾、亂挖亂種等,如有特殊情況需要砍伐的,必須嚴格把關審批,并簽訂碳匯林等重點生態工程造林責任書;持續開展林區秩序整治行動,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林木、亂征濫占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確保林區秩序良好。強化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火災受災率控制在0.5‰以內。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控和檢疫工作,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0.5%以內。加強木材檢查站、林業工作站的隊伍及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縣、鎮、村森林資源管護體系。
(五)推動林業產業快速發展。結合綠化廣東大行動五大工程建設,大力發展木荷、楓香、杜英等鄉土闊葉林,對種植木荷、楓香、杜英等碳匯林的林農,林業部門優先給予項目規劃、苗木支持及優先辦理林木采伐申請等。加大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扶持群眾、個體業主、民營企業發展苗木花卉、林果、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要積極扶持龍頭企業開展林產品深加工,提高林業的綜合效益。要依托車八嶺、南山、將軍棟等自然保護區和劉張家山森林公園開展森林生態旅游,加快發展中古坑、龍斗輋林場等森林生態旅游休閑產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各鄉鎮、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把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強力推進。各鄉鎮要根據全縣的工作方案,科學制定本區域的工作方案、年度實施計劃,建立完善屬地鄉鎮政府和各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同時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形成“共謀、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圍。
(二)明確責任。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由縣委、縣政府負責組織,鄉鎮和部門負責實施。各鄉鎮、各部門要層層落實工作責任,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1.縣監察局。負責做好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督促工作,確保工程項目建設按時按質按量完成。
2.縣委宣傳部。結合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各階段工作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單位)負責、全社會群眾參與的共謀、共建、共管、共享氛圍。
3.縣發改局。負責有關工程項目建設的審批立項。
4.縣財政局。要確保專項資金和配套資金按時足額到位。
5.縣國土資源局。負責做好各類廢棄礦山、采石場等的復綠。
6.縣環境保護局。負責對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進行環保監督及環保執法。
7.始興公路局。負責涉及國道、省道和省管縣道公路用地范圍內的綠化和景觀改造;對新建、改擴建項目,要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
8.縣交通運輸局(縣地方公路管理站)。負責縣道、鄉道公路用地范圍內的綠化和景觀改造;對新建、改擴建項目,要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
9.縣水務局。主要負責中型水庫周邊及國有水利工程設施范圍內的綠化,水土流失區生物措施治理。
10.縣農業局。負責協助相關鄉鎮做好工程項目建設租用農田等工作以及做好旱地的綠化,并爭取相關項目資金支持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
11.縣林業局。負責向上級爭取項目,抓好生態景觀林和森林碳匯等工程項目的造林綠化,抓好相關規劃設計、協調種苗供應、提供技術保障等服務。
12.縣審計局。負責項目資金的同步審計工作,確保專款專用。
13.縣住建局。負責抓好縣城公共綠地、街道等綠化工作,負責做好房地產等新建項目配套綠化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大力推進綠色社區建設。提高縣城建設區的綠化覆蓋率。
14.縣旅游局。負責爭取相關旅游項目資金,加大車八嶺、南山、將軍棟自然保護區和劉張家山、中古坑、龍斗輋林場森林公園等旅游基地的綠化景觀建設。
15.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落實好生態景觀林帶、森林碳匯等生態工程項目建設用地及項目管理,確保工程項目建設的成效;負責抓好圩鎮和村莊綠化,提高圩鎮和村莊綠化率;負責抓好轄區內荒山綠化,提高林地產值。同時要抓好森林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工作,鞏固綠化成果。抓好轄區內江河沿岸、小型水庫周邊綠化工作。
(三)加大投入。按照分級負責、多元投入的原則,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一是爭取省財政安排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項目專項資金;二是縣財政加大對林業生態建設的投入,縣財政每年落實相應項目配套資金,專項用于重點生態工程工作;三是縣直部門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時將綠化經費納入工程預算,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支持;四是積極發動群眾、民營企業及社會各界投資,發展林業產業;五是結合領導掛點生態文明村建設,多種形式發動外出鄉賢捐資,加大村莊綠化等資金投入。
(四)督查考核。縣將依據有關規定,制訂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工作考核機制,將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工作列入鄉鎮及部門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的內容。縣委督辦牽頭,不定期對各鄉鎮、各部門開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工作督促檢查,督查檢查情況通報全縣。每年年底組織一次年度檢查驗收,分別于2015年、2017年組織一次全面檢查驗收,對完成工作任務并通過省、市檢查驗收合格的鄉鎮和單位,給予獎勵,對進度緩慢或不完成任務的鄉鎮或單位實行黃牌警告,落實整改,并對其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