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始興縣2014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始府辦〔2014〕24號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始興縣2014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礦業權有關單位:

《始興縣2014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業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問題請徑向縣國土資源局反映(聯系電話:3330596)。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4年3月14日 

                                              

 

 

始興縣2014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加強2014年我縣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減輕或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和《國土資源部對地質災害趨勢預測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縣地質災害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的概念和方案編制原則

(一)本方案所稱地質災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引發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產生的災害。

(二)本方案所稱的地質災害點、隱患點,是指已出現和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我縣原有地質災害點、隱患點是由廣東省地質環境監測中心和韶關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分別于2003年、2009年及2012年調查確定的及新發現的。

  (三)本方案編制的基本原則是:加強領導,統一管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部署,合理安排;實事求是,突出重點;分級負責,著重落實。

 二、我縣地質災害概況和主要形成因素

(一)地質災害概況:根據2013年我縣編制的《始興縣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我縣地質災害的種類主要有滑坡、崩塌、地下巖溶塌陷、泥石流4種。據統計,全縣初步查明地質災害點、隱患點共86處,其中潛在性滑坡23處,占26.7%;崩塌55處,占64%;泥石流3處,占3.5%;地下塌陷5處,占5.8%。

(二)2013年度地質災害發生情況:2013年度全縣沒有發生重大的地質災害,主要是沒有發生較大的強降雨,降雨量全年相對平均,但臺風次數明顯多于往年,主要存在的災害是部分削坡建房和公路沿線的高坡陡坎邊坡發生了滑坡及崩塌,但規模都較小,并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的經濟損失,也并沒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產生活。

(三)我縣地質災害的成因:近年來,由于公路的修建、擴建,產生的高坡陡坎,水電站建設引水灌渠,村鎮居民削坡建房,采礦和其它工程建設沒有注重環境保護的影響,導致原來地形地貌等地質條件發生改變,同時形成高陡邊坡、懸崖陡壁,一旦遭遇強降雨使山體失去平衡,就形成新的隱患點,極易形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因此,我縣地質災害的防治,必須從控制人為造成新的地質災害隱患著手,嚴格執行工程建設要進行地質災害影響性評價的準入條件,對村鎮建房,各鄉鎮國土資源所在用地審批時,應把是否會造成地質災害隱患作為首要審批條件。

    三、2014年全縣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趨勢預測我縣地質災害主要集中在4至10月的汛期,當降水達到一定強度時(日降雨量50mm以上),極易誘發風化殘坡積巖(土)體滑坡和公路邊坡陡坎及采石場崩塌等地質災害;強熱帶風暴、臺風帶來的強降雨,極易引發突發性滑坡;地面沉降與巖溶塌陷等災害的重點防范期主要在旱季區域地下水位下降期,即10月至次年3月。

    四、2014年全縣重點防治區和隱患點

    (一)重點防治區。

    根據我縣地質環境條件特征、地質災害現狀、危害程度和趨勢預測潛在因素與降雨關系,主要對人口集中削坡降坡建房的居住區、交通公路干線松散破碎懸崖陡坎、江河兩岸、山塘水庫、電站及低洼和人為工程活動強烈的采礦、探礦作業區域進行重點監管防治,經綜合研究分析,全縣共劃分3個大區9個亞區(見附件1),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結合轄區內地質災害特點,認真做好重點防治區的各項防災減災工作,做好強臺風雨季巡查監測、避讓疏散、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必要的應急措施。

    (二)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險點。

    根據我縣歷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驗,在今年汛前地質災害調查的基礎上,初步確定今年地質災害主要隱患點、危險點(見附件2)。各鄉鎮要認真開展汛前地質災害隱患的調查排查工作,并針對《始興縣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對有可能發生崩塌、滑坡等突發性災害隱患點,必須制定防災、避險方案和應急預案;對新發現的隱患點和危險點,要作為今年重點防治對象,做好監測預報和防治巡查工作。

    五、地質災害防治的主要對策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各鄉鎮人民政府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不懈地抓好、管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在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的統一部署、指導下,密切配合,明確職責,齊心協力抓好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在各鄉鎮政府領導下,負責轄區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縣氣象局要做好氣象預報服務保障工作;縣水務局要抓好河道、水庫、電站及電站引水溝渠等周邊地區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始興公路局、縣交運局重點抓好各自管理公路沿線地質災害的防治危險路段警示告示工作;縣住建局要抓好建設工程領域誘發地質災害防治的管理工作;縣教育局要抓好學校周邊的地質災害巡查預防排查工作;縣衛生局要抓好醫院、衛生站周邊的地質災害巡查預防工作;縣旅游局要抓好旅游景點周邊的地質災害巡查預防工作,務必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健全群測群防網絡。

    (二)加強地質災害調查和監測,建立群測群防網絡。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突出“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各鄉鎮、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在縣人民政府組織、指導下認真開展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摸清本地區、本行業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的分布情況和危害程度,及時設置監測點,由于人員調整變動必須從新把地質災害明白卡發至地質災害防災責任部門或單位、負責人和受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建立群測群防網絡,落實防災責任制,務必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并做好日常監測、防災、避險等各項工作。各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在調查工作的基礎上,于3月31日前制定好本地區2014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報鄉鎮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并報縣國土資源局備案。

    (三)建立健全應急反應系統,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各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做好處置應急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發生災情或險情時,各相關部門領導要立即趕赴現場,開展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四)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勘查、治理和移民工作。

    國土主管部門要及時組織有專業資質單位對穩定性差、危害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勘查設計與治理,消除隱患。對危險性、危害性中至小的災害隱患點,屬地政府要統一組織實施,進行地質災害評估工作,做出防災避險措施,在汛前作必要的簡易阻排水工程和削坡減載、反壓坡腳等工程,降低隱患點的危險程度,緩解災害點的危害性。各礦業權部門搭建廠房必須選擇安全地帶,嚴禁在山溝、山坑、山窩易發生地質災害地段建立各項工程設施,選好避讓的安全地點,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縣政府和屬地政府共同負責治理;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按“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治理責任。另外,對于有必要進行避讓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有計劃地開展移民搬遷。

    (五)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

    氣象部門要做好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做出近期強降雨量預報,要積極總結經驗,努力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及時準確性。

    (六)切實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險情巡查工作。                     

    汛期縣國土資源局、水務局、交運局、公路局、教育局、衛生局、旅游局等相關部門和各鄉鎮要有針對性地到地質災害重導各鄉鎮開展防災工作,督促各鄉鎮落實防災措施。

    (七)堅持汛期值班、災情速報制度。

    在汛期各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及其成員要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公布值班電話號碼,大雨及以上天氣應設專人24小時值班。得到災情信息,有關人員要按應急預案要求,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按各自職責組織防災救災、災情評估等應急工作,同時按災情速報制度要求及時向有關單位上報災情。加強應急工作,加強應急值守和信息上報,做好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水平,切實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八)組織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加強搶險救災。

    發生地質災害(險)情時,屬地鄉鎮、村及國土資源部門必須立即組織應急調查,必要時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各有關部門實施各項搶險救災措施。

    (九)進一步推進工程建設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

    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建設工程和其他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建設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各部門要落實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和竣工驗收時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的監管,為建設項目的施工和運行安全提供保障。對建在山體邊坡的建筑設施必須按規定做好地質災害危險評估或地質災害評價工作,從源頭上做好地質災害防范措施。

   (十)進一步加強我縣大型礦山地面沉降防治工作。

    要充分認識地面沉降危害的長期性、嚴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我縣老礦山地區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依法監管地下采礦,造成地面沉降的監控工作。地質環境監測,礦山企業部門要加強對地面沉降的監測,定期報告地面沉降和地壓影響情況。

    (十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防災意識。

    國土資源部門要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年度宣傳計劃,組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培訓,并充分利用網絡、報刊、電臺、電視臺等媒體,積極宣傳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報道各鄉鎮地質災害防治要點,公布地質災害災情舉報電話,為群眾關注和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創造條件,提高廣大群眾防災意識和熱情,為全民防災、抗災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十二)推進礦山企業采石場整治復綠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是嚴格執行礦產資源管理執法監督機制,加強礦山生產和經營監督管理;二是嚴格監督禁采區采石場履行整治復綠義務,加強跟蹤管理,確保整治復綠質量和進度;三是根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礦山企業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并對地質災害危險性進行排查,對具有重大災害隱患的采石場進行地質災害危險評估,做出防治措施。

(十三)地質災害防治經費要納入縣級財政年度預算。

(十四)協調配合,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建立聯防聯控的機制,做好防災信息共享、應急預案完善、防治資金安排、應急救援處置等工作,統籌做好地災防治與城鄉規劃、生態整治、基礎設施等相關工作,有效消除地災隱患,規避災害風險。

 

附件:1.始興縣地質災害易發區與防治分區說明表

2.始興縣2014年地質災害危險點及防治責任人一覽表

3.始興縣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4.始興縣2014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系統


 

附件1                   

始 興 縣 地 質 災 害 易 發 區 與 防 治 分 區 說 明 表

易發分區

高 易 發 區 和 重 點 防 治 區 (A)

中易發區和次重點防治區(B)

低易發區和一般防治區(C)

合計

分區代號

A1

A2

A3

A4

小計

B1

B2

小計

C1

C2

C3

小計

主要地質災害類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

崩塌、滑坡

崩塌、泥石流

崩塌、地面塌陷

 

崩塌、滑坡

崩塌

 

崩塌、滑坡

 

 

 

 

分布位置

深渡水、羅壩

太平、

馬市

澄江

太平、城南、頓崗

 

司前、隘子

澄江、羅壩

 

太平、羅壩、澄江

司前、羅壩

隘子

 

 

面積(km2

213.4

98.5

31.7

45.4

389

367.4

186.6

554

934.9

172.9

105.5

1213.3

2156.3

地貌類型

低山、丘陵

低山

低山、丘陵

丘陵、平原

 

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

 

低山、丘陵、平原

低山

低山

 

 

主要特征

坡度陡,巖石風化強烈,花崗巖、板巖為主。

坡度陡,巖石風化強烈、殘坡積層厚。花崗巖為主。

坡度陡,巖石風化強烈。花崗巖為主。

河谷平原,第四系沉積物較厚,下覆巖層主要有石灰巖、砂頁巖。

 

坡度陡,巖石風化強烈、殘坡積層厚。花崗巖、砂巖為主。

坡度陡,巖石風化強烈、殘坡積層厚。花崗巖為主。

 

地貌多樣,巖石風化強烈,北部多見花崗巖,南部及中部多見砂礫巖

巖石風化較強烈,多見花崗巖、砂礫巖。

海拔高,人類活動較少,以花崗巖為主

 

 

誘發因素

暴雨、人類工程活動

暴雨、人類工程活動

暴雨、人類工程活動

暴雨、人類工程活動

 

暴雨、人類工程活動

暴雨、人類工程活動

 

暴雨、人類工程活動

暴雨、人類工程活動

暴雨

 

 


 

附件2

  2014年地質災害主要危險點及防治責任人一覽表

危險點

范圍

災種

防治對策

防災

責任人

羅壩鎮

內二村車斗背

 

崩塌滑坡

整村搬遷已完成,著重拆除老村莊,嚴禁回遷,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改造成農用地。

羅壩鎮鎮長

 

成立防治領導小組,制定應急方

案,落實責任人,組織群測群

防,暴雨期間加強巡查、監測,并盡快組織監管值班治理或搬遷

隘子鎮鎮長

隘子圩鎮

馬市澇洲水

汛期加強監測治理或搬遷。

馬市鎮鎮長

澄江鎮師姑山

礦區

礦渣

泥石流

設立專門監測機構和應急指揮中心,單獨編制礦山防災預案,根據規劃開展治理工作。

澄江鎮鎮長

梅子窩鎢礦(羅壩瑤民村)

梅子窩鎢礦責任人、羅壩鎮鎮長

石人嶂鎢礦(蓮花山北坡開裂山體)

北坡開裂崩塌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做好整治工作

石人嶂鎢礦責任人

水利

設施

全縣電站及山塘水庫、電站溝渠、的引水工程、河岸低洼易浸及河岸崩塌區

壩基及庫區邊岸的崩塌、滑坡

設立專門機構對壩基及庫區邊岸的穩定性進行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險情。

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人和水利設施管理負責人

縣鄉公路

S343線、S346線、S244線、X345

崩塌滑坡

設立警示標志及時清理險情

公路管理、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

附件3

始興縣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  周順明 副縣長 

副組長:鐘祥榮 縣府辦副主任 

            譚聰禮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  員:黃月文 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肖  欣 縣民政局局長

陳社好 縣財政局副局長 

            吳衛東 縣住建局局長

王遷亮 縣交運局局長

            張衛明 縣水務局局長

張智光 縣衛生局局長

            劉照猜 縣安全生產監管局局長

        黃天佑 始興公路局局長

            朱深俊 縣氣象局局長

            李東華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工作。辦公室設在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由李東華同志兼任。

 


 

附件4

始興縣2014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系統

 

一、指揮部聯系電話:3334227;傳真:331380933342273330596

二、應急指揮部成員名單:

指 揮 長: 周順明 副縣長            聯系電話:3311619

副指揮長: 鐘祥榮 縣府辦副主任      聯系電話:3167801

副指揮長: 譚聰禮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聯系電話:3311633

成    員:李東華、何建雄、華建明、梁慶發、何慶明、范雪軍、張治明、葉小寧、鐘良文、陳展輝、唐博

三、應急分隊:

(一)南片應急分隊:城南鎮、沈所鎮、頓崗鎮、司前鎮、隘子鎮、深渡水瑤族鄉

負責人:梁慶發(縣國土資源執法大隊長)  

  聯系電話:33103013334227

成  員:鐘祥華、鄒海華、聶福遠、張廣軍、曾利華、黃衛兵、

范雪軍、張治明、葉小寧

(二)北片應急分隊:太平鎮、馬市鎮、澄江鎮、羅壩鎮

負責人:李東華(縣國土資源副局長)   

    聯系電話:33305963334227

成 員:鐘祥文、劉建華、曾曉鋒、羅海平、何樹林 、何慶明、

鐘良文、陳展輝、唐博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