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府辦〔2013〕64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花山水庫水資源保護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 縣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花山水庫水資源保護工程實施方案》業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3年6月6日
花山水庫水資源保護工程實施方案
實施花山水庫水資源保護工程,是2013年縣政府承諾為民辦好的六件實事之一,是縣城供水安全的有力保障。為把該項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況
(一)庫區流域概況。
花山水庫主要有3條支流匯入,分別為合水、黃坑水和大坪水,總集雨面積為48.94k㎡,合水集雨面積約為43.22 k㎡,黃坑水集雨面積約為4.36 k㎡,大坪水集雨面積約為1.36 k㎡。
(二)庫區涉及自然村基本情況。
庫區內轄花山行政村,包括合水、黃坑老屋、黃坑新屋、大坪4個自然村共850人:其中合水村組有20戶80人;黃坑村老屋組有21戶94人(縣城5戶26人),耕地面積60畝,黃坑村新屋組有41戶156人(縣城7戶44人),耕地面積95畝;大坪村組有130戶520人(大坪前一組24戶,前二組32戶,大房組40戶,三四房組34戶),耕地面積300畝。
二、庫區污染主要原因
(一)農村生活污染及原因分析。
合水村包括左拔和田坵段2個村小組,居住較分散,集雨面積較大,而且與庫區距離較遠,對庫區污染程度較輕;大坪村生活污水、農業生產污水流入到庫區;黃坑老屋、黃坑新屋人口分布集中,積雨面積僅3.62 km2,用水來源水量小,生活污水污染濃度大,并且距離庫尾最短處為150m,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庫尾,對庫區造成的污染較為嚴重。
經調查,庫區內農村人均用水量為80L/p.d,以實際用水數值按比例計算每人每天污染物排放量,庫區生活污水排放量1.89萬噸/年,CODcr排放量為3.87噸/年,總氮污染負荷為1.18噸/年,總磷污染負荷為0.1噸/年,氨氮污染負荷為0.94噸/年。
目前,庫區農村生活垃圾沒有統一收集,垃圾隨處堆放,對環境造成較大污染。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按每人每天0.7kg計算,則庫區內年產生量總計為207噸/年。
(二)農業面源污染分析。
庫區內共有山林44138.5畝,水田588.5畝,旱田78.7畝。農業活動產生的面源污染主要來自山林產污,旱地、水田和種植的產污,主要影響因素是人工施肥產生的面源作用,土壤中高含的氮、磷和有機質隨降雨及灌溉尾水進入地表水體產生較大污染。
經調查統計,庫區內水田、旱地、山林面源污染負荷CODcr為497.46噸/年,氨氮為3.25噸/年,總氮為55.65噸/年,總磷為0.57噸/年。
(三)畜牧養殖污染。
經調查,庫區內有小型養豬場,各農戶都有養殖為數不多的家禽和牲畜,家禽主要品種為鴨和雞,牲畜主要品種為豬和牛。經統計,庫區內養雞數量約為690只,鴨2000只,豬200頭,牛18頭。這些家畜排放的糞尿及其污染物,大多未經完全回收和處理,經簡易利用和處理即直接排放,對水庫水環境造成污染。
經調查統計,庫區內雞、鴨、豬和牛年產糞量為477.5噸/年,CODcr排放量為12.96噸/年,總氮污染負荷為2.76噸/年,總磷污染負荷為0.94噸/年,氨氮污染負荷為0.99噸/年。
三、保護治理措施
(一)興建攔污柵、濕地保護工程,加強生活垃圾處理。
一是在大坪自然村進行排污改造工程,建立2條排污渠道,從源頭上將農業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分流,既保證農田灌溉用水又把生活污水排走。二是在大坪村興建攔污柵,防止垃圾流入水庫;興建人工濕地氧化塘工程,通過采取格柵——沉淀池——調節池——人工濕地氧化塘工藝的處理方式,實現污水的綜合治理,達到農田灌溉或外排水質的要求。三是在花山水庫黃坑庫尾處,興建攔污柵,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四是對三條入庫河道進行清淤和植被修復,因地制宜在合水電站入庫河口興建攔污柵,防止垃圾流入水庫,改善入庫水體質量,減少河道排入水庫的污染物,同時降低河床、暢通河道。重新測量水庫庫容曲線、庫區地形和計算庫容,確保在突發水污染事故后能有效調水。五是完善三個自然村生活垃圾收集與清運系統。根據大坪、黃坑、合水三個自然村居民住宅分布特征,需在每個自然村內分別建立4個標準化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池,1個中轉站,將收集的生活垃圾交由鎮環衛部門統一集中處理,使村內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責任單位:縣水務局、縣環保局、縣生態辦、沈所鎮)
(二)依法取締畜禽養殖場。
根據《印發始興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始府辦函〔2011〕106號),依法明確劃定花山水庫轄區為禁養區,禁養區內不得新建和擴建畜禽養殖場,現有畜禽養殖場必須限期關閉搬遷。(責任單位:縣畜牧獸醫水產局、縣環保局、沈所鎮)
(三)實施移民搬遷工程。
經調查,合水、黃坑老屋、黃坑新屋和大坪4個村組坐落在花山水庫集雨面積內,當地生活污水和農業生產污水不同程度地影響庫區水環境。對嚴重污染庫區的黃坑老屋、黃坑新屋兩村小組村民進行移民搬遷。搬遷涉及拆遷補償、用地規劃、新居建設、耕地調整分配等問題,由沈所鎮會同有關單位組織落實。(責任單位:沈所鎮、縣水務局、縣國土資源局、縣住建局)
(四)加強宣傳,增強環保意識。
通過電視、標語和發放宣傳單等方式,宣傳水資源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提高村民環保意識,引導和鼓勵村民自覺參與花山水庫水資源保護工作。一是宣傳指導農業生產科學用藥用肥,避免因盲目施肥、噴藥、濫施肥、噴藥造成對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的大面積污染;二是在水庫周邊、主要路口設置永久性宣傳牌(警示牌);三是印制宣傳單,分發到每家每戶,做到家喻戶曉。(責任單位:沈所鎮、縣環保局、縣水務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縣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有關單位為成員的始興縣花山水庫水資源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協調處理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邱煥運同志擔任。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明確責任,確保責任到人,措施到位。
(二)部門聯動,加強協調配合。
縣水務局要充分發揮牽頭單位作用,主動加強與協辦單位溝通聯系和工作銜接,根據工作分工,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措施形成合力,聯動推進水源地保護工作。
(三)整合資源,積極籌集資金。
各有關單位要加強與上級溝通聯系,積極爭取相應項目資金。廣開資金籌措渠道,充分利用社會力量,爭取財政支持,科學整合各種資源和力量。同時,縣政府投入一定資金,形成支持和參與水資源保護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