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韶關市始興縣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24—2030年)》政策解讀

進一步提升始興縣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推動全縣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全力筑牢粵北生態屏障,近日,我縣印發了《韶關市始興縣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24—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現將《規劃》相關情況解讀如下:

一、《規劃》出臺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202112月,韶關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韶關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了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板的目標。為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實省、市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要求,始興縣于2020年印發實施了《廣東省始興縣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9—2030年)》(以下簡稱《原規劃》),并成功創建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成為韶關市首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結合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最新要求以及適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最新的管理要求和建設指標體系,2024年始興縣啟動《原規劃》修編工作,統籌始興縣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為更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協調發展,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生態需求和生態權利,實現人與城市、自然的和諧統一和永續發展持續奮斗。

二、《規劃》制定的意義

一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價值觀、認識論、實踐論和方法論的總集成,是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的總方針、總依據和總要求。始興縣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向領航,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及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執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嚴格對標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部署及黃坤明書記在韶關調研指示精神,系統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踐行“兩山”理論轉化路徑,統籌實施綠美始興生態建設提升工程,持續鞏固生態環境質量優勢,系統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轉型機制,創新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通道,全力打造環車八嶺鄉村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加快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行動,著力健全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體系,奮力譜寫美麗廣東建設的始興示范篇章。

二是踐行美麗始興建設目標的核心路徑。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關鍵環節,實現生態文明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全域貫通、全程融合。始興縣始終恪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準則,堅定踐行“兩山”理論轉化實踐路徑。通過將生態優先原則貫穿于國土空間規劃、人口分布調控、產業布局優化等各領域,在區域發展全過程中凸顯生態價值導向,構建綠色發展統領全局的戰略體系。堅持系統觀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落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方略,統籌推進產業結構綠色轉型、環境污染系統治理、生態系統整體修復三大行動,著力構建生態文明建設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發展范式。

三是筑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關鍵支撐。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和優質生態產品的需求與生態環境領域短板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發展格局,正是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回應群眾新需求的重大戰略部署。基于此,始興縣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將生態效益轉化為惠民實效、利民成果、為民福祉,持續增強人民群眾在優美生態環境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規劃》建設基礎

始興縣位于韶關市東部,南嶺山脈南麓,居北江上游、湞江中游地帶,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始興歷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素有“古之福地、粵北明珠”之美譽,是盛唐名相張九齡和抗日名將張發奎的故鄉,是聯合國正式認定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始興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承擔著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態功能。

始興縣依托資源優勢,成為生態空間格局完善、綠色經濟發展突出、環境質量優勢明顯、生態人文底蘊深厚的韶關市首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始興縣以筑牢粵北生態安全屏障為引領,持續優化生態空間格局。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505.67平方公里,占縣域總面積的23.72%,并構建了以“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強化國土空間環境管控。積極推進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前期工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陸續開展了始興縣馬市鎮紅砂嶺綜合治理工程、始興縣非法開采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湞江支流始興段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工程等項目,生態系統質量有效提升。

始興縣扎實有力推進綠美始興生態建設,順利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成功打造孔壩綠美古樹公園、石筍景區等環車八嶺林下經濟帶綠美廣東示范點,綠美韶關生態建設考核居全市前列。始興縣加速發展現代農業,“310萬畝”1特色農業產業帶初具雛形,榮獲“中國楊梅之鄉”“中國枇杷之鄉”“中國石斛之鄉”等稱號。截至2023年,全縣擁有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9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8家,擁有“粵字號”農業品牌30個。生態旅游發展勢頭良好,榮獲“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游城市”“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等稱號,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縣”,2023年、2024年,國有龍斗林場與始興開心農莊分別入選第二、三批廣東省森林康養基地名單。2022年,始興縣成功申報為廣東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縣,完成2022年全縣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1+1+1+N”2轉化模式、“取水權”質押貸款3等做法獲省發改委高度肯定,劉張家山林場率先在全省實行碳普惠交易。

始興縣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2023年完成70個自然村生活污水綜合治理任務,全縣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99.4%,飲用水水源達標率和江河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均保持100%AQI優良率達99.4%2022年度環境保護責任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成績排名全市第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居全省第二。同時,始興縣生態資源稟賦優越,境內有“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廣東韶關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南嶺山地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功能區生態發展試點縣”,活立木總蓄積量161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7.88%,位居全省前列。

始興縣全方位、立體式持續開展了生態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先后三次修編了《始興生態教育讀本》,在中小學開設了生態教育課程;出版了《環境與人類》《探索》《綠色行動》《生態白皮書》等生態讀本;舉辦了十多屆生態文學大賽和上百場生態文藝演出;并開展了“森林城市,森林惠民”“共愛墨江·我們都是行動者”“保護母親河,我們在行動”等主題活動,使生態保護意識進村入戶,深入人心。此外,始興是盛唐名相張九齡和抗日名將張發奎的故鄉,是聯合國正式認定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先后榮獲“中國最美小城”“中國綠色名縣”“中國圍樓文化之鄉”等稱號,“書香始興、人文始興”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四、《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主要內容包括建設基礎與形勢分析、規劃總則、規劃任務與措施、重點工程與效益分析、保障措施五章,共19節。

第一部分“建設基礎與形勢分析”。通過系統梳理始興縣區域特征和生態文明建設基礎成效,分析始興縣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發展機遇。

第二部分“規劃總則”。主要提出了《規劃》的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目標和指標。規劃目標及指標:包括近期目標(2024—2025年)和中遠期目標(2026—2030年)。以20242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縣)建設指標》(環辦生態〔20244號)為依據,結合始興實際情況制定《規劃》指標體系,明確近期目標值和中遠期目標值,從生態制度、生態安全、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生活與生態文化6個領域十大方面,設置25項規劃指標。

第三部分“規劃任務與措施”。分為六節,主要包括生態空間體系建設、生態經濟體系建設、生態安全體系建設、生態生活體系建設、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生態制度體系建設六大生態文明體系建設,具體如下:

一是空間生態體系建設,主要從堅守生態空間底線、優化生態安全格局、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建設生態空間體系。

二是生態經濟體系建設。主要從構建綠色低碳產業結構、推進綠色循環發展、節約資源利用等方面建設生態經濟體系。

三是生態安全體系建設。主要以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噪聲污染防治、生態環境風險防范為核心,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

四是生態生活體系建設。主要是從著力提升供水安全、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拓展城鄉綠色空間、推動建筑和交通綠色低碳發展、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建設生態生活體系。

五是生態文化體系建設。主要是從增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活力、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載體、培養生態文明意識等方面建設生態文化體系。

六是生態制度體系建設。主要從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管理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等三大方面建設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第四部分“重點工程與效益分析”。為推進始興縣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生態空間類、生態經濟類、生態安全類、生態生活類、生態文化類等5大類工程,共計27個重點支撐項目,總投資估算66億元。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分析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從組織領導、監督考核、資金統籌、科技創新、社會參與五個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大力保障始興縣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


 點擊查看文件:始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韶關市始興縣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24—2030 年)》的通知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