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省、市和縣委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改善民生民利,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77.5億元,同比增長5.5%(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1.4億元,同比增長5.4%;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9.7億元,同比增長5.9%;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6.4億元,同比增長5.3%,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7.6:25.4:47.0。按平均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現價)為35409元,同比增長4.7%。
二、農業
農業整體保持平穩發展,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產業化程度逐步提高。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71億元,同比增長4.79%。其中農業產值22.24億元,增長5.71%;全年實現林業產值3.23億元,同比增長11.36%;牧業產值8.03億元,下降2.09%;漁業產值0.96億元,增長5.36%。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68萬畝,比上年增加0.3萬畝,增長1%。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5萬畝,減少0.02%。
表1 2019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全年優質稻種植面積11619公頃,優質率95.5%,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5%,全縣綠色食品16個,有機農產品99個。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53.9億元,增長5.3%,完成增加值17.1億元,增長6.6%,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0.8億元,同比增長2.9%,高技術產業增加值0.2億元,同比下降8.1%。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9億元,同比增長3.8%,利潤總額0.9億元,同比下降32.8%,應交增值稅1.6億元,同比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95.7%。
表2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資質建筑業發展快速。全縣在統資質建筑企業13家,全年累計完成建筑業產值5.1億, 增長23.98%。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29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6億,增長4.8%,其中:房地產開發項目完成投資7.99億,下降36.3%。在總計中,工業投資22.97億,增長1.7倍;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5.26億,增長69.3%;民間投資完成額14.15億,增長0.2%;縣屬投資額43.43億,增長22.3%。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年交通運輸穩步發展。年末公路通車里程1666.5公里,鎮(鄉)通村公路硬化里程1760.5公里,境內鐵路營業里程36公里,公交車路數5路,實有公共汽車16輛,農村客運班線數40條,實有農村客運車輛數28輛,普通載貨汽車166量,其中私人擁有135量。
全縣星級飯店5家,星級飯店客房353間,全年接待旅游人數488人次,比上年增長14%,旅游總收入31億元,比上年增長14%。
六、貿易、外經
2019年全縣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城鎮19.9億元,農村4.5億元。按行業分,批發業商品零售額1.5億元,零售業商品零售額20.7億元,住宿業商品零售額0.2億元,餐飲業商品零售額2.0億元。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商品銷售額11.5億元,同比增長14.6%;零售業商品銷售額25.9億元,同比增長7.7%;住宿業營業額0.3億元,同比增長8.6%;餐飲業營業額2.1億元,同比增長10.6%。
全年實際吸收外資41萬美元,同比下降87.1%,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6億美元,增長0.7%(按美元計)。
七、財政、金融
全年來源于我縣的財政總收入9.2億,增長3.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億,同比增長9.4%,其中:稅收收入2.7億,下降7.8%,非稅收入2.1億元,增長45.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5億,增長8.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2億元,增長38.4%;教育支出3.9億元,下降0.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4億,增長34.0%;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2億元,增長5.1%;農林水事務支出2.3億元,下降45.0%。年末財政供養7461人。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11.9億元,增長7.8%;住戶儲蓄存款余額87.9億元,增長10.7%;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49.6億元,增長14.8%,其中,住戶貸款35.6億元,增長21.8%,住戶貸款中,短期貸款5.9億元,增長31.1%,中長期貸款29.7億元,增長20.1%;消費貸款26.9億元,增長23.5%;年末金融存貸比為44.3%。
年末財產保險投保64576戶,其中家庭財產保險52522戶;全年共投保財產保險3293萬元,財產保險賠付1183萬元。
八、科教、文衛、體育和法治
全縣共有幼兒園49所,接受幼兒教育的人數9454人;完小間數18所,小學在校學生數17633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8.05%;普通中學12所,普通中學在校生10795人,初中升學率99.48%,初中階段入學率108.99%;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高中升學率99.0%;普通中學專任教師978人,小學專任教師1024人,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110人。2019年考入高等院校1192人,其中:本科694人,???98人。年末教職工總數3151人,其中:在職教師2604人。
文化事業全面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邁出新步伐。全縣放映5483場次,全年電影平均上座率6.4%;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總量133千冊,全縣名勝風景區和文物保護單位48個,村(社區)建成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27個。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醫療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高。年末全縣有醫院、衛生院15所,其中醫院5所;床位901張;衛生技術人員1074人,其中主治醫師以上141人;衛生防疫人員41人,全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9‰,產婦住院分娩比例達到100%。
法治建設進一步提高,年末行政訴訟案件發案數73件,同比下降7.6%,律師數22人,同比增長32%。
九、氣候、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
年平均降雨量1601.7毫米,增長10.2%;全年最高氣溫38.3°,比上年上升0.4°,最低溫度1.9°,比上年上升4.3°度,年平均氣溫20.7°,與上年相差無幾。
全縣森林資源總面積243.5萬畝,活林木總蓄積量1445.6萬立方米,生態林面積95.1萬畝,有127個林場,全年造林面積2898公頃,森林覆蓋率77.7%,自然保護區面積20883公頃。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全縣設有環境監測站1個,污水處理廠4座,垃圾處理廠1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81.5%,垃圾處理廠集中處理率100.0%,城區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356天,地表水達到或好于III類水體斷面比例達100%,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同比下降1.84%,氨氮排放總量同比下降3.3%。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93%,城市污水處理率89.31%,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4.94萬噸標準煤,增長12.9%。全社會用電量4.7億千瓦時,下降2.5%。其中,工業用電量2.4億千瓦時,下降3.9%。
十、人口、就業、社會保障與人民生活
全縣年末戶籍總人口為26.37萬人,同比增長0.34%,其中女性12.9萬人,占49.0%,65歲以上人口30897人,0至14歲人口49756人。分鄉鎮人口計,太平鎮65181人,城南鎮22570人,沈所鎮20462人,頓崗鎮26048人,馬市鎮41996人,羅壩鎮22229人,司前鎮17052人,隘子鎮22337人,澄江鎮17961人,深渡水鄉7901人。出生人口3531人,死亡人口171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79‰。全縣常住人口21.93萬人,城鎮化率41.85%。
本年失業率2.24%,同比下降5.9%。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3964人,同比下降22.3%,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9989人,同比增長2.6%;參保城鄉基本養老保險10.1萬人,同比增長2.0%,參保城鄉基本醫療保險19.1萬人,下降0.8%。全年養老保險基金收繳額1.7億元,同比下降7.8%。
年末擁有敬老院9個,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100個,敬老院供養人數88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97人,下降26.3%;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263人,下降19.3%,城鄉社區服務設施269個,其中農村社區服務設施145個,救濟流浪乞討147人。全年辦理結婚1553對、離婚644對。
2019年,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21962元,增長7.9%,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7776元,增長7.6%;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7009元,增長8.9%。2018年始興縣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60635元,同比增長17.7%。
注:
1、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值、產值絕對數按當年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2、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由500萬元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起點由計劃總投資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
3、部分數據為部門快報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