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1日)
何曉域
同志們:
今天,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全面總結我縣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分析存在的問題,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等一下縣委書記許紅還要作重要講話,大家要認真學習,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兩方面內容:
一、今年以來的扶貧開發“雙到”工作開展情況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今年以來,我縣按照省、市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貧困村實現“六有”、貧困戶實現“八確保”、人均年純收入達到2500元以上的工作目標,認真制訂幫扶規劃,強化落實責任,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在上級和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全縣上下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1-3季度,全縣共落實扶貧資金1340萬元,其中6個省定貧困村869萬元,非省定貧困村471萬元;完成農業項目102個;各種技能培訓3318人次;勞務輸出954人。去年,6個省定貧困村貧困戶共452戶1511人,其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332戶1312人中192戶779人實現脫貧,占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的57.83%,占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59.38%;113個非省定貧困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376戶順利實現脫貧。我縣在去年全省的“雙到”工作年度考評中評為優秀等次,沈北、賢豐、圍下三個村被插上了紅旗。今年六月份省組織的交叉檢查順利通過,得到了上級的高度肯定。總的來看,貧困村、貧困戶反映良好,社會反響也很熱烈,主動幫扶、立志脫貧的氛圍初步形成,為全面完成扶貧“雙到”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要做法概括起來是“四結合、四注重”:
一是扶貧與扶志相結合,注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各幫扶單位都把激發幫扶村干部、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放在首要位置,組織開展扶貧先扶志的宣傳教育,引導村民轉變“等、靠、要”的落后思想,樹立勞動脫貧的觀念。高度重視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班子建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順利完成6個省定貧困村和113個非省定貧困村的換屆選舉工作。通過組織開展創先爭優、“四議兩公開”、“兩委”干部的培訓教育、完善《村規民約》等活動,不斷提高村黨支部、村委會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并設立大型專題宣傳欄,更新政務、村務公開欄,完善了村組織活動陣地。
二是“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注重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各幫扶單位充分發揮各村的優勢資源,制定切實可行的產業幫扶規劃,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做到每村都有主導產業,如頓崗鎮圍下村、賢豐村 “馬蹄基地”,圍下村、七北村“馬鈴薯基地”,七北村“黃煙基地”;沈所鎮沈北村“養豬基地”,八一村“蠶桑基地”和“養雞基地”;澄江鎮潭坑村“中草藥(金銀花)基地”。并積極推廣“協會(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6個省定貧困村的主要產業都有相應的經濟合作社(產業公司),初步實現了穩定長效脫貧的目標。非省定貧困村依托金興繭絲綢公司、煙草公司等一批省市級龍頭企業,逐漸形成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有脫貧項目的格局。黃煙、蠶桑、馬蹄、蜂蜜、水稻等一批產業成為帶動脫貧的規模產業,幫扶單位根據幫扶村的實際情況大力開展產業幫扶。如:縣府辦大力幫扶頓崗鎮高留村貧困戶發展水稻、馬蹄、辣椒、西瓜等農業生產。車八嶺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上半年投入幫扶資金達5.68萬元,重點扶持貧困戶發展蜂蜜和石斛等種養項目。
三是解困與扶貧相結合,注重分類幫扶。各幫扶單位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八個確保”的要求,實行“一戶一法”的幫扶措施,努力做到既幫助貧困戶解決生活困難問題,又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解決就業,實現勞動脫貧。重點把解決貧困戶子女就業作為實現脫貧的一項重要措施,積極幫助聯系崗位,推薦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確保被幫扶的貧困戶至少有一個穩定的增收項目。今年1-3季度,全縣開展各種技能培訓3318人次,實現勞務輸出954人,確保了每戶貧困戶都能掌握1至2門種養技術;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所有貧困戶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縣農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有意愿的農村貧困戶子女100%免費就讀技工學校,農村貧困戶子女“入學難”的問題基本解決。
四是扶貧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注重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今年以來,我縣加大資金投入,推進村莊整治、“兩不具備”貧困村莊搬遷、整村推進示范點,重點推進“沈北村中煙新村”、“賢豐村嶺一新村”、“圍下村祠堂門新村”、“七北烏泥塘新村”、“潭坑村上黃組新村”、“八一村上下營新村”六個整村推進示范點,推進“潭坑村高車組新村”村莊整治示范點。推進“兩不具備”貧困村莊搬遷安置工程項目,其中頓崗鎮圍下村羅坪村小組21戶,羅壩鎮和平村車頭背小組15戶、角田村小鐵寨小組7戶。推進6個省定貧困村農村低收入住房改建120套任務。通過整治貧困村村容村貌、優化人居環境,極大地改善了貧困村的居住條件。今年1-3季度,完成住房改建54戶,飲水工程受益農戶1222戶,水利項目受益農田面積1萬多畝,文化衛生設施25宗。
同志們,上述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離不開幫扶雙方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今年的年度考評與去年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對照省的考評初步方案,非常清醒地看到,我縣的扶貧開發“雙到”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產業帶動力度不夠大。我縣6個省定貧困村雖然都形成了主導產業和合作社(或公司),但是參與到產業合作社(公司)的貧困戶比例不大,種植規模小,導致產業帶動率不高。
二是整村推進等硬件項目建設進展緩慢。現在是10月中旬,6個省定貧困村整村推進沒有一個全面完成。僅八一、潭坑兩個村進展較快些,頓崗三個村:圍下村只有6戶動工,七北村烏泥塘仍處于規劃階段;賢豐村嶺一組規劃47戶,但已動工的只有7戶;沈北村作為今年申報建設“幸福安居工程”示范點,目前仍因征地、拆遷等問題受阻,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今年我縣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建設要完成120戶任務,目前已開工91戶,已完成54戶,至今仍有29戶未動工,壓力非常大。
三是幫扶投入不夠科學。今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我縣6個省定貧困村落實幫扶資金村均值64.82萬元,高于省(57.9萬元)、市(34.65萬元)村均值,但是我縣到戶均值697元,遠低于省(1612元)、市(1209元)戶均值。到戶資金是今年省考核方案的一個重要考核點,需要進一步下大力氣合理調配。
四是部分扶貧村的思想認識有偏差。一些幫扶村和幫扶單位的領導低估了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對“雙到”工作的戰略意義、政治意義缺乏深刻認識和理解,對“扶誰的貧”、“誰去扶貧”、“用什么扶貧”的問題沒有正確的認識。在非省定貧困村的上半年考核中,仍有考核不及格的單位,其中一個單位到戶情況、幫扶資金等工作均處于“零”狀態;隨著“雙到”工作向縱深發展,也發現個別省定貧困村出現盲目樂觀、思想浮躁等錯誤思想傾向,扶貧投入不夠科學、資源配置不夠合理、鄉鎮對村督促不到位、村對縣“雙到”辦過分依賴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不及時解決,將嚴重影響各項目標任務的如期完成。在這里,我很明確的指出,扶貧工作的主體是扶貧村和幫扶單位,考核的對象是扶貧村、幫扶單位和所在鄉鎮,縣“雙到”辦對鎮村的主要職責是業務指導、督促和檢查。
二、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的攻堅年。當前全省上下高度重視,各地頻出重招、狠招,我們如果不下狠功夫,不僅難以完成任務,而且很可能被兄弟市、縣甩在后面。現在距省考評僅剩4個月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各單位要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全力打好“雙到”工作這場硬仗。結合省考評初步方案及我縣實際情況,下一步要切實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切實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提高貧困戶增收水平。目前,很多地方的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已超過5000元,村集體收入遠高于3萬元。我們再也不能僅僅滿足于實現人均純收入2500元以上、村集體收入超3萬元的底線,要不斷提高增收水平。產業化扶貧是當前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增收的重要途徑,要繼續以村為單位,緊緊依靠農業龍頭企業和各類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幫扶單位的資金和信息等優勢,把發展壯大現有優勢產業與培育新產業相結合,通過“公司+種養基地+農戶”、“公司+經濟合作社+農戶”、“種養大戶+農戶”等長效形式,大力扶持有條件的村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大力推進“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為貧困戶穩定脫貧創造條件。前段時間,縣“雙到”辦對6個省定貧困村貧困戶的收入進行了摸底,鎖定了收入相對較低、較不穩定的“重點戶”,各村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重點扶持。如賢豐村依托馬蹄專業合作社,今年幫扶44戶貧困戶新增種植馬蹄102畝;潭坑村發揮“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幫扶貧困戶新種金銀花20畝;八一村扶持養雞1萬多只,沈北村扶持33戶低保戶養雞近4000只;5個省定貧困村種植蔬菜的貧困戶參加了玲瓏蔬菜流通專業合作社,提高了產業幫扶率,各村可根據產業實際,合理安排產業的幫扶帶動。
(二)切實加快硬件項目的建設,提高生產和生活條件。整村推進、“兩不具備”村莊搬遷和危房改造工程是我縣今年攻堅的重點和難點。各相關鄉鎮、各部門、各幫扶單位主要領導要把該項工作作為當前政治任務的重中之重,要親自抓部署、抓落實,組織有力隊伍,明確職責,認真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協調解決工作中面臨的村莊規劃、資金籌集、建房用地等實際問題,采取“倒逼”機制,確保全面及時完成硬件項目建設。一是全面完成6個省定貧困村的整村推進;二是全面完成120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建設任務;三是大力推進沈北村“幸福安居示范村”建設工程,帶動宜居城鄉和新農村建設;四是大力推進“兩不具備”村莊搬遷工程,確保明年春節前基本完成今年搬遷工作任務。同時要加強村道硬底化、飲水安全、農田水利設施等項目建設,大力改善村莊村容村貌,夯實貧困戶脫貧基礎。
(三)切實加大資金籌措力度,提高幫扶投入水平。各貧困村幫扶單位要認真把握省考評方案,要取得省考評高分優秀,幫扶資金投入一定要有保證。今年前三季度,6個省定貧困村中仍有一個村投入幫扶資金不足100萬元。要進一步整合人、財、物等社會扶貧資源,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各幫扶村與幫扶單位要認真規劃,找準幫扶投入項目,支持和大力爭取幫扶單位發揮單位資源優勢,千方百計加大扶貧投入,特別要加大對貧困戶的資金投入。縣直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和主體作用,主動對接,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各鎮村要加強既定扶貧項目的跟蹤落實,確保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早發揮效益。同時,要加強監管扶貧開發“雙到”資金的使用,確保資金足額到位,合理調配使用,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工作組要引導教育被幫扶對象克服“等、靠、要”思想,轉變思想觀念,積極主動,想方設法籌集資金,確保其資金用于生產。要積極整合部門資源,統籌全縣財政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科技培訓、對口幫扶、產業扶貧和項目扶貧等各類資金、項目、政策資源,全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
(四)切實加強農村技能培訓,提高貧困戶發展生產和就業能力。對貧困子女讀書、技能培訓等情況進行跟蹤,徹底落實好相關政策和措施,切實解決農村貧困戶子女“讀書難”問題。要緊密結合“雙轉移”工作,摸清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和意愿,有計劃、有針對開展培訓工作。對有條件實施勞務輸出的貧困農戶,由勞動管理部門統一組織實用技術培訓和推薦就業,實現培訓一人、轉移一人,增加非農收入;對適宜發展種養業的貧困農戶,根據貧困戶的需要,農業部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種養技術的培訓,使他們掌握1-2門種養實用技術,發展1-2個種養項目,增加務農收入。
(五)切實抓好農村保障體系建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要加快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切實保障好無勞動能力人員的基本生活。省計劃為貧困村60歲以上的老人購買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貧困村新農保險全覆蓋,實現老有所養,縣扶貧辦、縣人社局要加強與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聯系,落實好相關工作。要鞏固貧困村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成果,確保100%貧困戶參加新農合,解決因病致貧問題。
同志們,扶貧“雙到”工作既是扶貧工程,又是民心工程;既是致富工程,又是文明工程;既是經濟工作,又是黨建工作。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好省、市關于扶貧“雙到”工作的決策和部署,同心協力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為建設幸福始興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