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縣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9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2009年2月25日在始興縣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始興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黃月文 各位代表: 我受縣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我縣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9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8年,我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發展目標,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戰勝了年初的罕見的特大冰凍災害,努力化解國際金融危機等各種不利因素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國民經濟呈現總體運行良好、持續增長態勢。200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8.12億元,增長12.4%(按可比口徑,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89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11.12億元,增長17.0%;第三產業增加值8.11億元,增長12.0 %。 (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良好,農民收入有較大增加。 農業農村經濟實現了穩步增長,主要經濟作物穩中有增。全年實現農業產值14.62億元,增長6.8%;黃煙種植面積 3萬畝,收購煙葉 7.2 萬擔;蠶桑種植面積2.5 萬畝,收購鮮繭3.4萬擔;農民人均純收入4370元,增長12.9%。 (二)工業經濟增速放緩,企業規模擴大。 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我縣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大。2008年全縣工業完成產值31.98億元,增長19.8%,實現增加值9.66億元,增長17.5%,增速同比下降5.7個百分點;2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42億元,增長20.9%;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實現新增產值1.45億元。 (三)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市場消費繁榮活躍。 成功舉辦了始興福滿堂旅游文化節,全縣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生態旅游熱升溫,全年共接待游客49.9萬人次,增長58.37%;旅游總收入2.4億元,增長37.9%。滿堂客家大圍和銅鐘寨景區等旅游項目相繼開業,“東湖坪民俗文化村——滿堂客家大圍——車八嶺”成為全省自駕游精品路線,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房地產、餐飲、零售等行業有較大發展,消費市場持續活躍,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0億元,比上年增長16.0%。 (四)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加大,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76億元,增長38.4%。重點項目進展順利,34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2.32億元,增長12.2%。天元帝景一期工程、億城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相繼建成,韶贛高速公路、天元大橋等項目進展加快,韶贛鐵路、熱電聯產等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五)財政收入取得歷史性突破,金融運行健康平穩。 財政收入突破億元大關,全縣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5億元,增長30.95%。金融信貸運行平穩,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1.1億元,同比增長8.27%;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4.77億元, 同比增長18.52%。 (六)招商引資穩步推進,民營經濟有新發展。 全縣實際利用外資1532萬美元,增長1.7%,內聯引進資金9398萬美元,下降12 %;外貿出口總值完成4985萬美元,下降15.2%。民營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規模不斷擴大,全縣個體工商戶4620戶,增長7.6%;注冊資金3.16億元,增長6%;民營企業227家,增長26.9%;注冊資金4.16億元,增長16.2%。 (七)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工作進展順利,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88.3%。社會保障工作得到加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以內;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到72%;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納入低保569戶。人口計生服務工作得到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15‰。衛生事業加快發展,2009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9.8%,農村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2008年我縣經濟實現了較快增長,社會各項事業穩步推進,成績來之不易。但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金融危機對我縣實體經濟的影響仍然存在,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增加,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保持經濟較快增長壓力陡增;二是我縣工業企業的產業層次低、科技含量不高,特別是外貿出口型企業較多,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大,企業效益下降,資金短缺等困難局面不斷增多;三是部分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四是財稅新增稅源少,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對此必須高度重視,堅定信心,采取更加積極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任務 2009年是國家宏觀政策調整的轉型之年,也是全面推進“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國家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發展,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加大對農業支持的宏觀環境,這是我縣面臨的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國際金融危機、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等不利因素的嚴峻挑戰,但機遇大于挑戰,對此全縣上下要認清形勢,搶抓機遇,團結奮進,加快發展。 2009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不低于4.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 為實現上述預期目標,必須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支撐,增強發展后勁。 一是加快全縣重點項目建設力度。進一步落實項目單位責任制、縣領導聯系等制度,及時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快項目建設步伐,確保工程質量。二是重視項目包裝,抓緊謀劃并組織編報一批新項目,抓緊做好項目立項、環評、用地審批等前期工作,抓住中央擴大內需的機遇,積極爭取中央、省的項目投資資金,盡快落實建設條件,盡快開工建設,盡快形成投資。三是積極配合做好韶贛鐵路、深湘高速公路、西氣東送二期工程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繼續積極做好華電項目前期工作,力爭落戶我縣。 (二)以農村改革發展為契機,發展現代農業。 一是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化。積極推進黃煙、蠶桑等特色農業標準化生產,重點打造馬市黃煙、羅壩蠶桑、隘子宰相粉等“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二是以國家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為契機,鼓勵社會投資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始興大果批把、香菇、臘味等具有客家特色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發展壯大一批帶動面廣、競爭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現產供銷一體化,延伸產業鏈,加快提升我縣農業的產業層次,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三是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農業信息服務和技術咨詢工作。四是推進生態農村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建設規劃,抓住國家加大對民生投入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培育生態工業。 一是抓好產業園區建設。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電力、道路、供水、排污各種配套設施,積極打造“一園多片”的平臺。二是扶持企業加快發展。抓住國家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等有利時機,引導和支持企業引進先進設備和生產技術,加快企業自主創新,支持發展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企業發展生產,鼓勵他們進行新產品開發,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三是堅持為企業搞好服務,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切實為企業減負。盡快落實中央、省和縣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采取強力措施,優化發展環境,為企業松綁,減輕企業負擔,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條件。 (四)以生態資源為依托,發展生態旅游。 按照打造“廣東旅游強縣”的要求,進一步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旅游接待檔次和承載能力,豐富旅游產品內容。加快融入“大丹霞”旅游圈的步伐,加大縣內旅游資源整合力度,不斷推出精品旅游線路。加強江口總甫、車八嶺和深渡水等生態旅游項目建設,加快縣內賓館、酒店的新建、升級、改造步伐,提升旅游接待服務能力。創新宣傳促銷方式,積極推介休閑自駕游、“農家樂”度假游和客家民俗文化游等旅游項目的營銷推廣、品牌塑造和渠道建設,突破我縣生態旅游發展瓶頸。 (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招商引資成效。 一是進一步突顯產業轉移園區的招商平臺,引進資金、技術、人才,促進內源經濟與外向經濟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優化招商環境,切實提高簽約項目的履約率、開工率和投入產出率,從而增加有效投資。二是鼓勵全民創業,對市民創業給予更優惠的政策、更多的支持。努力擴大社會投資,進一步放開投資領域,引導社會資金投向交通、市政、污染治理等國家鼓勵的基礎設施項目。三是加大融資工作力度。爭取村鎮銀行試點,進一步深化銀企合作,積極開展銀企對接活動,要抓住國家取消信貸規模限制的機遇,積極協調各銀行全力擴大信貸投放。 (六)以深化改革為手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一是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新辦法。二是繼續深化林業管理體制改革和林業配套措施的完善,進一步發揮林業產權交易中心和資源評估中心的作用,促進森林資源規范流轉,提高林改實效;進一步規范采伐指標審批程序,維護林區秩序,堅決打擊偷砍濫伐行為。 (七)以民生工程為重點,推進和諧始興建設。 積極推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加快“勞動力轉移”步伐,做好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快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進程。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深化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繼續實施教育強縣政策,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完善學生助學機制,加強特色學校和規范化學校建設。加強文化建設,推進“農家書屋”建設和送戲下鄉制度的完善。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里,我縣改革和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接受人大的監督和指導,廣泛聽取政協的意見和建議,深入貫徹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克服困難,扎實工作,開拓奮進,為全面完成2009年各項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