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縣人民政府
(2011年3月3日)
始興是全省山區首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縣轄9鎮1鄉,共有113個行政村,總人口2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1萬人,農村總戶數5.08萬戶。自2006年以來,我縣開展了以“治亂、治臟、治污”為重點,以“布局優化、道路硬化、水體凈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能源沼氣化”等“六化”為核心內容的村莊整治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村莊整治工程切入,按生態示范標準提升”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模式。目前,全縣共完成106個村莊整治示范點建設,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5個、省級生態示范鎮7個、省級生態示范村(園)7個、市級生態示范村29個,有效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擁護和歡迎。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強化保障
我縣高度重視村莊整治工作,從2006年開始,確立了“一年突破,三年見效,五年變樣”的總體目標,將村莊整治與生態文明村建設、生態村鎮創建工作相結合,作為每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常抓不懈。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早在2002年2月,我縣便成立了“生態辦”,明確為正科級行政單位,編制5人,是全省縣一級最早設置專門負責生態建設及村莊整治機構的縣。同時,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各鄉鎮也相應成立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形成上下聯動、協調高效的組織架構。
二是強化投入保障。把村莊整治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每年安排100萬元,對村莊整治示范點的道路、溝渠、公共場地等硬化工程給予支持。與此同時,按照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統籌各部門力量,捆綁各種渠道的資金和物資,把改電、改水、改廁、沼氣生產、通村公路工程、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等工程與村莊整治有機結合,將工程項目優先安排到示范村,在政策扶持上予以傾斜,做到示范點定到哪里,相關部門的服務和資金配套就跟到哪里,讓有限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三是強化機制保障。嚴格落實督查考核制度,將村莊整治列入鄉鎮領導班子集體崗位責任制和扶貧開發“雙到”工作考核內容;縣督查室加強對村莊整治工作進行督查;縣人大、縣政協組織開展村莊整治專題視察和調研。建立鞏固提高機制,對完成村莊整治的,均按照生態示范村的標準,進一步加大對村莊整治點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如去年以來,我縣對具備條件的村莊,配套建設了氧化塘或人工濕地類型的污水處理設施;把鄉村清潔美工程的考核范圍延伸到村莊整治示范點,每月進行巡查考核。
(二)規劃先行,分類整治
一是注重規劃設計。有什么樣的新村規劃,就有什么樣的新村面貌。因此,我縣把新村規劃作為村莊整治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按照“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突出特色、彰顯個性”的原則,堅持“兩個注重,四個不”(注重科學布局,注重傳承歷史文化;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強迫命令,不增加村組債務,不增加農民負擔)。縣政府組織國土、住建等有關部門規劃設計人員進行實地測量,繪制新村建設規劃圖,然后對新村規劃圖進行公示,征求群眾的意見,確保了規劃的合理性。同時,編輯出版了《始興縣新農村住宅建筑設計圖集》,免費發放給群眾選用。如羅壩鎮淋頭新村規劃合理,新村道路寬敞,并預留了綠化和公共設施建設空間,深受農戶喜歡,住戶由最初的20多戶,發展到目前的110多戶,未來還可容納淋頭整個行政村農戶遷入。
二是注重分類整治。在整治內容和標準上,不下硬指標,不搞“一刀切”,采取“拆、改、留”三種辦法(拆,即拆舊建新;改,即改善村容村貌;留,即通過保護修建,保留一些具有文化、生態等特色的建筑),解決村民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對村民少、面積小或經濟實力較弱的村莊,重點實施硬化街道、水溝,改建衛生廁所、遷建牲畜欄舍、興建垃圾池等環境治理工程;對經濟基礎好、人口較多、群眾積極性高的村莊,則引導其在環境治理的基礎上修建文化室、籃球場、小公園等文娛休閑設施,努力使村莊整治遵循合理、適用、可行的原則,真正把村莊整治辦成群眾得實惠的民生工程。
(三)農民自主,社會幫扶
一是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在確定村莊整治示范點時,我們廣泛征求意見,由村民自主申報,有積極性的先開展,沒有積極性的暫緩開展。在整治過程中,實施村莊整治的村莊都成立了村民理事會,籌資、拆遷、整治、投工投勞等事項均由理事會負責,農村事業中常見的土地補償群眾要價高、建設資金籌措難等棘手的問題,在理事會的調理下都得到了較好的解決,改造工程得以順利開展。由于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和參與權,讓農民群眾自愿成為決策主體和實施主體,村民參與村莊整治的工作熱情高漲,主動籌資投勞,實行自我建設、自我管理。據統計測算,財政每投入1元,群眾就會配套3元以上。
二是大力開展社會幫扶。據統計,全縣6個省級貧困村共投入145萬多元開展村莊整治。其中廣東中煙公司投資60萬元,為沈北村16個村小組整治村莊環境;社會捐助資金85萬元,實施了賢豐村、圍下村、七北村、潭坑村等貧困村的村莊整治工作,共完成村莊街道硬化8863米,建綠化帶400平方米,新建垃圾池124個,鋪建排污水渠763米,硬化屋檐街1867平方米,極大改善了貧困村村容村貌。同時,我們通過采取貧困戶自籌一點、政府資助一點、社會募集一點、單位幫扶一點等“四個一點”的辦法積極開展危房改造,去年全縣有67戶273人列入危房改造計劃,目前已完成危房改造33戶。
我縣在村莊整治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處在試點摸索階段。從全縣的整體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村莊建設規劃滯后,“有新房無新村”的現象仍然存在;二是投入不足,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三是群眾小農意識較重,缺乏主動性,改造進展總體偏慢。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村莊整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生態縣建設的“細胞”工程。我們將以這次會議為新的動力,以當前我縣全力開展“南嶺山地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功能區生態發展試點縣”建設為契機,采取更加扎實有效的措施,全面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積極發展低碳環保型生態村莊。高起點規劃城鎮居民小區和農村居民點體系,形成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具有生態、民俗特色的新型山村群落;實施“低碳生態城鎮”建設計劃,給予足夠的激勵政策,引導和扶持建造各種類型的有代表性的綠色節能示范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支持住宅產業化和綠色建筑;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工程和“萬村綠”工程建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積極發展農村生態型村莊,在農村和城鎮郊區等區域逐步發展低層獨立式生態型住宅或聯排別墅。
(二)抓好試點示范村建設。每年,由每個鄉鎮選擇1個以上中心村作為試點示范村重點推進,縣政府集中人力、財力、物力,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1-2個縣級村莊整治示范點。通過以點帶面,發揮示范輻射作用,逐步打造多個具有區域特點的生態化示范鎮、示范村,輻射周邊,帶動周邊生態化建設。
(三)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以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主動探索,不斷完善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加速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管理一體化,增強中心鎮的輻射能力,改善農村發展環境,構建新型城鄉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