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衛生是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它以愛國為核心,以衛生為內容,以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為主要方式,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衛生工作方式。為了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控制重大疾病發生流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衛生和健康日益增長的需求,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和諧始興,建設現代生態縣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特制定《始興縣
愛國衛生工作“十一五"規劃》。
一、規劃背景
“十五"期間,我縣愛國衛生運動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各鄉鎮黨委、政府、各職能部門高度重視、通力協作,積極阻織發動廣大群眾,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有效預防和控制了社會性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城鄉環境衛生面貌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衛生意識進一步提高,愛國衛生各項工作取得較顯著成效,為我縣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截至2005年底,全縣先后創建了1個省衛生城鎮、2個省衛生村、6個市衛生村、1 9個縣衛生村,以及1 0個縣衛生先進單位。通過衛生創建的示范帶動作用,強化了行業衛生管理,逐步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加快了城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了人居環境質量。全縣農村飲用清潔水人口達94.6%,農村自來水普及率45.5%,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70.9%,糞便無害化處理率80.6%,分別比“九五”期末提高1.43%、5.56%和10.4%,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強化和規范病媒生物控制工作,預防和控制病媒傳播疾病的發生與流行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縣有1個鎮(太平鎮城區)實現了滅鼠和滅蠅達標。健康教育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全面展開。群眾衛生知識知曉率和衛生行為形成率逐年提高。在災后防疫、抗擊非典、防治禽流感等各項工作中,通過大張旗鼓地組織開展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開展健康教育和環境衛生整治,落實各項防病措施,為重大疾病防控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雖然我縣愛國衛生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但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部分基層愛國衛生工作網絡不健全,特別是村一級,面上的愛國衛生運動工作發動不夠;二是創建工作的廣度不夠,全縣創建工作發展不平衡;三是由于城鄉衛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相當部分鄉鎮農村衛生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仍較多;四是城鄉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滯后;五是全縣約三分之二的農人口還未喝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和三分之一的農民未使用上衛生廁所;六是隨著城鎮作為人群賴以生活的重要健康載體的理念提升,創建健康城鎮的要求及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給新時期城鎮愛國衛生工作帶來新的挑戰;七是廣大群眾的公共衛生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不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任務艱巨。
二、指導思想
“十一五’’期間,我縣愛國衛生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組織、地方負責、部門協調、群眾動手、科學治理、社會監督、分類指導”的工作方針,以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現代生態縣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以全面提高群眾健康素質、促進衛生防病工作、服務于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為總目標,抓落實、重提高、促發展,努力開創愛國生工作新局面。
三、工作目標
(一)“十一五”規劃總曰杯
至2010年,全縣新創建一批基礎衛生設施較完善、衛生管理水平較高、群眾文明衛生意識較強的省級衛生鎮村和衛生單位,積極開展建設健康城鎮活動的探索;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改廁步伐,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和環境衛生面貌,降低地方病和寄生蟲病的危害;廣泛開展城鄉除“四害"活動,預防和控制病媒生物傳播疾病的發生與流行;進一步提高群眾的健康保健和衛生防病意識,改善群眾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環境,推動這項愛國衛生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任務與指標
1、積極開展各項衛生創建活動,繼續探索研究并完善符合我縣實際的健康生態城指標體系,以示范帶動和輻射提高城鄉總體衛生水平。
指標1:新增1個國家衛生鎮。
指標2:新增2個省級衛生鎮。
指標3:新增3個市級衛生鎮。
指標4:新增40個省級衛生村,市縣級衛生村60%以上,創建一大批市縣級衛生村,農村環境衛生面貌有明顯改善。
指標5:積極開展創建衛生先進單位活動,建成一批衛生先單位。
2、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普及衛生防病知識,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城鄉居民公共衛生意識和健康素質。
指標6:城鄉居民健康知識普及率、健康行為形成率有明顯提高。
3、結合現代生態縣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協助做好農村“五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強化愛衛會成員單位的職責,建立健全愛衛“五改一化二處置”(改水、改廁、改路、改電、改善鄉村集鎮居住條件,集鎮綠化,處置生活污水和處置生活垃圾)工作,大力改善的落實農村基礎衛生設施條件。
指標7:農村自來水普及率80%以上。
指標8: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80%以上,糞便無害化處理率85%以上。
指標9:完善農村飲水水質衛生監測工作,建立本縣的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網絡,不斷提高農村改水工程水質合格率。
4、規范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廣泛開展城鄉除“四害”活動,為媒介生物性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創造良好條件。
指標10:全縣九鎮一鄉實現滅鼠達標,70%以上鄉鎮實現滅蠅達標。
指標11:進一步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種類、密度和抗藥性監測網絡。
四、 對策與措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愛國衛生組織網絡。
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愛國衛生工作的領導,將其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各級愛衛會及其辦事機構建設,結合當地工作實際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和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切實解決好愛國衛生運動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強化愛衛會成員單位的職責,建立健全愛衛會協調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確保規劃任務的落實。
各級愛衛會要根據本規劃精神,結合當地實際認真制訂本地、本單位愛國衛生工作發展規劃。
(二)堅持防控結合,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充分發揮愛國衛生運動的優勢,積極仂、調、配合和落實各項疾.病預防控制措施。通過開展以環境衛生整治和滅鼠為重點的除“四害”活動,促進病媒生物傳播疾病的防控工作;通過加強城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食品、飲用水和糞便的衛生管理,促進腸道傳染病、食源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的預防工作;通過改水、改灶、改畜等,促進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預防工作。
(三)突出工作重點,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
1、扎實推進各項衛生創建活動。各鄉鎮要繼續以農村改水改廁為突破口,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促進農村環境衛生上新臺階。尚沒有開展創建工作的鄉鎮要抓緊制定規劃,抓緊組織實施積極培育先進典型,爭創衛生鎮村,盡快實現零的突破。對已創建的衛生鎮村,要加大動態管理力度,不斷健全和完善長效管理機制,鞏固創建成果,逐步形成一套科學、規范、完善的管理機制。有條件的鄉鎮、村,倡導和鼓勵由小到大,循序漸進的工作思路,穩步推進建設健康鎮村活動。
2、開展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和衛生條件為切入點,以農村改水改廁為重點,帶動農村環境衛生的綜合整治。農村改水方面加強職能部門之間的協作,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做好水資源的衛生防護和開發利用,落實飲水消毒措施,減少農村不安全飲水人口,完善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網絡,加強水質監測,掌握農村飲用水水質動態變化,科學改水決策提供依據,不斷提高農村供水合格率,確保農村飲水安全。農村改廁方面要與創建衛生鎮村、生態文明鎮村等結全起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落實責任,科學改廁。加強宣傳,充分發揮婦聯、共青團和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不斷提高群眾的衛生意識。加強技術指導,因地制宜推廣無害化衛生廁所。通過改水改廁,帶動農村建立基本的清掃保潔制度,落實垃圾收集、清運和處置等措施,不斷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條件。
3、認真貫徹實施《全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規劃綱要 (2005——2010年)》,進一步推動“衛生進村居、健康在家園,活動的深入開展,充分利用每年的愛國衛生月和各類衛生宣傳日,廣泛開展衛生防病知識的宣傳教育,教育和引導群眾移風易俗,摒棄陋習,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質。各鄉鎮要大力推進“全國億萬農民健康教育促進行動”,確保健康知識進村入戶
4、積極開展以滅鼠為重點的病媒生物防制活動。加強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科學研究,加強技術培訓,普及適用技術,提高除害防病水平。規范對病媒生物控制服務行業的管理,建立健全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管理機制、技術保障體系和監測網絡,切實搞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四)堅持依法行政,加強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各級愛衛會要繼續加大《廣東省愛國衛生工作條例》的貫徹落實和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要認真總結愛國衛生工作的歷史經驗,針對新時期愛國衛生的新形勢和新問題,開展愛國衛生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創新工作機制,開拓新的工作領域。加強各級愛國衛生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能。進一步加強單位部門間的交流和學習,足進全縣愛國衛生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建設。
五、督導評估
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各級愛衛會要切實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督導評估,幫助基層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時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縣愛衛會將適時組織對各單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督導評估,及時調整規劃目標、實施策略和工作措施,確保規劃的實施效果。對出色完成規劃目標的單位和個人,縣愛衛會將予以表彰和獎勵,完成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