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市鎮“十二五”規劃
一、“十二五”期間總體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發展為主題,以增加財政收入和農民收入為目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堅持實施“招商引資、民營經濟、村鎮建設、雙轉移”四大戰略,以重點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民營經濟發展力度,加快發展科技型、環保型、效益型、創稅型產業;堅持走“上造種煙,下造制種,山上發展小莊園”的農村經濟發展思路,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增強發展能力,加快發展步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和投資規模三大突破;進一步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發展,建設省宜居城鎮,努力構建和諧和諧、富裕新馬市,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快速發展。
(二)發展總體目標
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進入較為寬裕型小康社會,進一步提升中心城鎮品位。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8%,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至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9000元大關。
(三)基礎設施建設
“十二五”時期,是我鎮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時期,要加快以交通、市政、農業、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改變我鎮基礎設施落后狀況,創建良好的投資硬環境,增強發展后勁。
1、交通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村村通水泥硬底化工程,到2015年,全鎮實現村村通水泥硬底化道路。積極協調、配合韶贛鐵路建設工作;新建馬市公交客運站(場);規劃從高水村委會至馬市大橋西,新建一條路,命名為:馬市大道(
2、市政建設。加快發展中心鎮進程,增強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效應,促進人口、生產要素集聚,創建適宜居住和創業的良好環境,提高城鎮化水平;到2015年城鎮建成區面積擴大到3.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達到1.2萬人。建好馬市衛生院,將其建成一所高等級鄉鎮醫院;完成馬市生物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完成市鎮生活垃圾填埋處理場二期工程;啟動市鎮供水擴建工程,確保水廠水源蓄水量可供2.5萬人使用;加強街道、綜合市場等綜合整治,從根本上解決城鎮環境“臟、亂、差”的問題,新建一座公園廣場,努力打造最宜居住城鎮。
3、農業、水利建設。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并重,防洪防旱并舉,建立節約、優化、協調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加快推進水利現代化。
(1)加快防洪減災工程建設。合理確定墟鎮湞江流域的防洪標準,加強防洪系統和設施建設,提升城鄉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湞江河市鎮防護堤
(2)加強農村、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加快完善農村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加強水資源調蓄和配置工程建設,保障防洪、農村飲水、農業灌溉用水和農村水環境生態安全,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完成紅梨、侯陂、澇洲水等村近2000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煙水配套建設工程。改造尖背水庫引水干渠,改造農田引水、排灌渠道,提高農田抗旱排澇能力。加快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興建專供食水工程的涼傘巖上游水庫,解決遠逕、堂閣、都塘、柴塘、陂田等農村人口飲水的困難和安全問題。
4、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完善馬市工業園區配套基礎設施,擴大園區面積,為外商營造一個優美投資環境。通過筑巢引鳳,使到把客商招進來,能穩得住,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四)產業發展重點
緊緊圍繞“上造種煙,下造制種,山上發展小莊園”的農村經濟發展思路,把我鎮的黃煙、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做強做大;并以華農溫氏(始興)畜牧有限公司和東莞市嶺南建筑工程公司在我鎮的投資為契機,大力發展現代畜牧養殖業,切實解決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難題。
(五)主要措施
1、繼續圍繞我鎮的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黃煙、雜交水稻制種和小莊園三大產業
堅持科技興煙,將現代煙草農業試點工作推向全鎮。依托黃煙專業合作社,推廣“壢坪模式”,推行社會化專業服務,不斷提高煙農的科技興煙水平。大力推廣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確保農民群眾增收。建好小農莊,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繼續鼓勵農民群眾承包集體荒山、河灘發展農莊,積極發展農莊經濟。
2、大力實施“四大戰略”,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居民化的進程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走工業興鎮道路。進一步完善馬市工業園配套設施建設,將園區規模擴大到2000畝。重獎招商引資能人,政府每年拿出20萬元的獎勵金,獎勵為本鎮招商引資作出重大貢獻的個人,力爭招商引資工作上新臺階。大力提倡全民創業,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努力打造現代化的中心鎮和城鎮化的中心村。以開展建設省宜居城鎮為契機,實行多元融資,加大市鎮建設力度。
3、進一步夯實農田水利、交通、生態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
加強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發展后勁。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積極爭取資金,繼續實施鄉村道路硬底化工程。以建設省宜居城鎮工作為重點,全面加強生態基礎建設。強化市鎮管理和整治,推進市鎮整治活動深入開展;積極開展生態示范村鎮建設,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抓好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技術的推廣工作。
4、加強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
切實抓好計生優質服務,實行計生“一票否決權和一證否辦”制度;抓好社會治安綜治工作,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權”制度,確保無重大刑事案件或群體性事件發生;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權”制度。全面完成省級食品安全示范鎮創建工作,全年無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抓好社會保障服務,著力解決民生問題,保持農村合作醫療參加率達到100%;低保做到應保盡保;高中普及率達100%;加快文化、體育、衛生事業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確保教育強鎮各項工作目標如期完成。
二、重大項目初步規劃
(一)交通建設項目。擴建韶贛高速公路馬市站出口至323國道連接線;新建馬市客運站(場);規劃從高水村委會至馬市大橋北新建一條道路,寬
(二)城市建設項目。規劃在湞江河南岸鋪設一條沿江路;規劃在居委會大路背至深廣興新建一條道路,命名為:馬子街。
(二)生態項目。規模修整圩鎮街道、新建市場改造市政污水管網。
(三)環保項目。馬市垃圾填埋廠建設項目。
三、需要幫助解決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一)鄉鎮經濟總量小,財政收入困難。近年來,我鎮的招商引資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除房地產業給我鎮的地方財政收入帶來的效益較明顯外,并未能幫助我鎮的財政快速增長。在此希望上級能結合鄉鎮財政困難的實際,在鄉鎮的企業所創造的稅收中能按一定的比例返回給鄉鎮,以解決鄉鎮財政困難,進一步提高鄉鎮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同時,加大對鄉鎮的幫扶力度,對鄉鎮實行傾斜政策,支持鄉鎮發展經濟。
(二)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建議上級加大投入對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交通、農業水利和農村飲水工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