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縣交通建設“十一五”規劃
一、交通公路
交通公路建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一切經濟和社會活動的主要載體,是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條件,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的影響。“十一五”期間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繼續把加快發展交通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來抓,經過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交通公路部門真抓實干,我縣交通公路建設在“十五”期間取得較好成績基礎上,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更加令人滿意的成績。交通公路建設實現了從“瓶頸”制約過渡到基本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目前全縣公路總里程
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交通運輸網絡規模總量不足,我縣現有公路總規模偏小,公路密度小,技術等級低,抗災能力弱,路網功能不夠完善,跨區域干線運輸通道不足,運輸能力不適應市場需求。農村公路通行條件差,還有49.5%鄉村公路沒有硬底化,通達深度不足。水路航道大部分彎多狹窄水淺,等級偏低,基礎設施嚴重老化缺失,處于癱瘓狀態。二是運輸體系尚未完善,結構矛盾突出。運輸方式單一,運輸設施的統籌規劃建設、運輸裝備的發展和運輸經營管理尚未完善,沒有具備綜合功能的運輸樞紐。三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嚴重不足。四是運輸質量不高,改革相對滯后。我縣公路網等級低,三級及以下公路比重大,通行條件差;客貨運輸水平較低,交通運輸工具技術狀況參差不齊,運輸效率和效益低,安全性較差;集裝箱和冷藏車現代化運輸裝備不足。交通行業改革緩慢,大交通投融資體制尚未建立,運輸市場化進程緩慢,競爭力不強。
總之,我縣交通運輸建設落后和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由于交通不暢,豐富的農林資源、旅游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盜不到很好開發,區位優勢難以形成,招商引資、對外開放、商品流通、生態建設、社會經濟發展受到一定影響。
二、指導思想和編制原則
(一)指導思想
“十二五”交通公路規劃是未來五年交通公路建設前期工作的先導,是交通公路建設、管理和決策的依據,是交通公路建設有序協調發展,避免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的手段,因此,為了使始興交通公路成為始興經濟發展的動力,必須堅持交通公路建設適度超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方針,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實施“招商引資,民營經濟,城市經營,生態建設”四大戰略,建成一個以公路、鐵路、水路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網絡配套、功能齊全、設施先進、運作高效的交通運輸網絡,使綜合運輸能力基本適應和適度超前全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制和我縣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為我縣建設生態縣、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創造更良好的、更優越的交通運輸環境。
(二)編制原則
1、滿足廣東省基本實現現代化對公路發展的要求和服從省、市級路網規劃;
2、適應并適度超前始興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3、服從始興縣城鎮體系規劃的總體布局;
4、堅持“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基本原則;
5、結合實際,量力而行;
6、平戰結合,充分考慮國防戰備的需要;
7、合理用地,注意節約用地和環保。
三、建設目標和重點
(一)發展目標
以始興縣城區為中心,到韶關市區和縣內各鄉鎮可以在一小時內到達,構造一小時經濟圈。建成高速公路及通鐵路,完善縣鄉公路網建設,構筑好“三縱三橫”交通運輸主要干線。到2015年,縣鄉公路要達到縣到鎮通高級路面,鎮到行政村及行政村到自然村通高級、次高級路面。預計到2015年底,全縣公路總里程將達到
(二)重點建設項目
1、高速公路:爭取“十二五”建成韶贛高速公路
2、韶贛鐵路:爭取“十二五”內建成通車。
3、縣、鄉公路
(1)、完成縣道X343線
(2)完成太坪至中古坑;黃田逕至鐵寨;大村至淋頭;冷水逕至冷洞4條新建公路共
(3)先后興建沈所橋、羅壩橋、老圩坪橋、隘子2號橋、高水橋、梨頭咀橋、大水橋、冷水逕橋的建設任務。
4、站場
(1)新建縣城客運站、馬市客運站、頓崗客運站、司前客運站等4個客運站。
(2)新建候車亭80個。
四、投資估算和資金渠道(不含高速公路及鐵路)
“十二五”期間,我縣公路橋梁建設總投資估算2.73億元,其中公路2.5億元,橋梁0.23億元,資金來源主要通過國家補助、公路建設基金、收取過路費、養路費自留、地方配套、沿線企業、村民集資等渠道來解決,其中省配套1.14億元,地方配套1.6億元,站場建設總投資估算0.34億元,資金來源主要通過企業自籌、銀行貸款、社會招商、政府補貼等渠道解決。
五、政策措施
(一)深化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交通建設、運輸、經營管理市場機制。
1、進一步創新投資體制,加強宏觀調控
進一步創新交通建設投資、融資體制,吸收民營資金、外資和社會資金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行交通運輸投資主體、投資渠道與投資方式的多元化,實現“外向帶動”和“內在驅動”協調發展。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交通設施建設市場,全面實行招投標機制,加強交通工程監督與管理,促進各項交通工程建設良性健康發展;通過建立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發揮市場對投資活動的調節作用,形成投資主體風險;積極推行股份制等新型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及經營機制。
2、進一步推進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
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要全心全意作好“指導員”、“裁判員”,不兼“運動員”,集中精力研究制定交通發展戰略、規劃和計劃,監管安全生產,規范市場運作規則。要進一步推進公路養護機制改革,走市場化、機制化之路;打破行業壟斷,整合資源,增強競爭力、促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良性發展。
(二)爭取各方支持,積極籌措缺口資金
1、在公路建設中的建設項目建設資金,爭取省負責籌措,征地拆遷由地方負責,實行四包(即項目所在鄉鎮政府、行政村包征地、包拆遷、包青苗房屋補償、包搞好路基工程)和給予減免各種稅費政策。采取上級補助、地方自籌、社會捐資、民辦公助、民工建勤等辦法,加快公路事業的發展速度。
2、站場建設項目資金由省負責籌措資金總額的50%,不足資金通過招商引資由地方自籌。
(三)、加強規劃研究,提高交通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1、加強科學規劃,完善布局研究,避免重復建設,交通規劃要與城市發展、國土利用、農田水利、生態壞保建設等規劃相結合。
2、加強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質量
一要抓好前期工作管理。二要加強工程管理,嚴格基建程序和審查制度,實行三級質量管理制度,落實工程質量領導責任制和相關人員終身質量責任制。三要規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開展項目執法,工程招投標,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大檢查,依法查處違紀單位和人員。四要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所有工程項目落實“三合同制”,嚴防工程建設中出現腐敗問題。
3、突出建設重點
要綜合考慮社會和經濟效益。對于符合規劃和整體要求,影響面廣,對經濟發展帶動作用大的交通項目,應當盡快建設。
(四)、堅持“依法治交”、“人才興交”、“科技興交”
1、要加強公路交通法規學習和實施,增強法制觀念,充分利用國家、省、市對交通設施建設的各項優惠政策,全面實施“依法治交”。
2、要著重提高公路建設者的素質。我縣目前所具備公路建設的工程技術人員,無論從數量上和質量上來說,與公路建設需要都有較大差距,今后要加大公路技術人員的引進和培訓力度。
3、要走“科技興交”之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積極采用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提高建設水平,實現“質高價低”。運輸行業要應用網絡化、信息化技術,加快建立相應的信息網絡系統,推進電子商務和交通運輸智能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