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縣位于韶關市東部,南嶺山脈南麓,居北江上游、湞江中游地帶,東與江西省全南縣相連,南與翁源縣毗鄰,西與仁化縣交界,北與南雄市接壤,是粵北地區交通樞紐的重要節點。全縣總面積2131.94平方公里,下轄太平、馬市、城南、頓崗、沈所、澄江、羅壩、司前、隘子等9個鎮和1個少數民族鄉(廣東省7個少數民族鄉之一的深渡水瑤族鄉),共有14個居委會、113個村委會,2023年末全縣總人口26.22萬(常住人口19.81萬)。縣中部屬平原地區,縣西部屬半山區,縣東南部屬山區,縣東北部屬丘陵地區,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始興是聯合國正式認定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先后榮獲“中國最美小城”“中國綠色名縣”“中國圍樓文化之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中國生態康養勝地”和“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等稱號。2024年上半年始興縣地區生產總值為48.8億元,增長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2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3.7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1.79億元。
始興歷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素有“古之福地、粵北明珠”之美譽,置縣于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距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盛唐名相張九齡和抗日名將張發奎的故鄉。始興是典型的客家地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塑造了始興人民純樸、善良、勤勞、熱情、堅強的品格,培育了始興人民務實、實在、實干的精神氣質。始興文物資源豐富,現有國保2處,省保12處,市縣保43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282處;全縣擁有非遺項目35項,其中省級非遺項目2項,宰相粉制作技藝非遺工坊入選全省十大優秀非遺工坊建設案例。近年來,始興堅持“文旅興縣”戰略,“書香始興、人文始興”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實施了始興廣州會館舊址、文昌閣、大成殿等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和周前古村、石下古村等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成功創建韶關首個“廣東省作家協會生態創作基地”,獲評為“2022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示范案例(縣)”。堅持人才強縣,現有縣域經濟發展人才(專家)顧問13名,廣東省博士工作站2個,伯克生物醫藥“Ⅰ類新藥柚皮苷片臨床創新團隊”成功入選韶關市首批“南嶺團隊”。
始興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方便快捷。始興自古是嶺南交通要沖,連接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圈,向北輻射贛湘至長三角,往南輻射大灣區,40分鐘直達韶關市區,3小時直達廣州和深圳,距丹霞機場60公里。韶贛鐵路、南韶高速、武深高速、國道323線、國道220線、國道535線、省道244線、省道343線貫穿始興全境,武深高速始興聯絡線和國道G323線始興縣城段改線工程于2024年順利建成通車,境內擁有7個高速出入口。全縣農村公路里程達1600余公里,縣至鎮、鎮至村、村內巷道全部實現硬底化,初步構建起聯通“雙區”、輻射鎮村、方便快捷的現代交通網絡體系,是廣東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始興生態環境優美,自然風光秀麗。始興是“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全國森林資源和林政管理示范縣”“國家林業綜合發展示范縣”“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南嶺山地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功能區生態發展試點縣”,全縣森林蓄積量達1674萬立方米、連續5年保持全市第一,森林覆蓋率達77.88%、位居全省前列。縣域河流斷面水質優良率及鎮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常年保持100%,空氣質量優良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2022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榮獲全省第2名,成功申報為廣東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縣。
始興工業提質增效,發展勢頭良好。始興擁有全省首批產業轉移工業園,是“第二批省級產業循環經濟園”,園區規劃面積達2.4萬畝,形成了以始興產業轉移工業園為中心,帶動沙水、東湖坪、馬市、江口、黃花園等工業片區齊頭并進的“一園五片區”工業發展格局。其中,東湖坪片區的制筆研發園區被授予“中國制筆研發制造基地”稱號,研制出了我國第一支太空筆,東湖坪文筆特色小鎮入選廣東省特色小鎮;江口片區的萬達工業是世界最大合金車模生產基地,制造的“嫦娥五號”1:1模型被收藏于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近年來,始興縣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逐步形成了“電子線路板、微型馬達、辦公文具暨航空文創、先進裝備制造、醫用衛生材料、竹木深加工”等六大主導產業集群,吸引“環保型、科技型、創稅型、資源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三型三集”優質企業入駐,推動忠信、益而高、三信等一批重點企業上下游產業鏈不斷集聚和升級,其中建滔集團在始興的年產值突破40億元。現有規上工業企業46家、高新技術企業19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1家,始興獲評為“中國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管理與服務先進單位”。2023年實際利用外資870萬美元,總量連續2年排名全市第一;2023年4月,始興縣國家農村產業(竹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入選第四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是廣東省首個以竹產業為主導入選的園區,先后引進華鸝、新飛、興潤等一批竹子精深加工企業,始興縣現代竹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發展勢頭迅猛。
始興農業獨具特色,農特產品豐富。始興是粵北最大的小平原,素有“粵北糧倉”之稱,是“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國際型烤煙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成功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榮獲“中國楊梅之鄉”“中國枇杷之鄉”“中國石斛之鄉”等稱號。全縣擁有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9個、省級“菜籃子”基地1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楊梅、蔬菜),入選國家農村產業(竹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培育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46家、家庭農場553家。擁有“粵字號”農業品牌30個,全國名特優新品牌5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個(清化米粉、始興石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個(始興楊梅、清化米粉)、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個(始興頓崗馬蹄),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個(始興楊梅、始興枇杷),正在申報“張九齡宰相粉”全國區域公共品牌。深入實施“3個10萬畝”農業產業帶建設(即粵港澳大灣區10萬畝綠色有機“菜籃子”基地、湞江河谷10萬畝楊梅枇杷特色水果產業帶、“環車八嶺”10萬畝特色林下經濟產業帶),形成了有機蔬菜、特色水果(楊梅、枇杷、柑橘、馬蹄)和林下特色經濟(香菇、木耳、靈芝、茶葉、蜂蜜)等農業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現代高端設施農業,成功引進大櫻桃現代農業產業園等一批優質設施農業項目,其中大櫻桃現代農業產業園是華南地區首個“北櫻南移”生產基地。始興縣是發展功能農業的天然寶地,擁有司前“菜籃子”基地、西土特色蔬菜良種繁育基地等功能農業項目,種植的“深愛”系列番茄,深受大灣區消費者的喜愛。
始興旅游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始興先后榮獲“中國優秀生態旅游縣”“中國魅力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國最具魅力自駕游目的地”“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游城市”“全國科普示范縣”等旅游金字招牌,入選“中國最美縣域榜單”。境內有“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全國林業科普基地”——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劉張家山省級森林公園、龍斗輋等綠色生態旅游資源。全縣現存較完好的圍樓249座,其中沈所鎮紅圍是中共廣東省委粵北省委機關舊址,隘子鎮滿堂客家大圍和羅壩鎮長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縣共有中國傳統村落1個、廣東省傳統村落6個、廣東省古村落7個,古樹名木1523株。隘子鎮滿堂客家大圍旅游區為國家4A級景區,馬市鎮紅梨村景區、頓崗鎮開心農莊景區和沈所鎮紅圍景區為3A級景區,深渡水瑤族鄉被評為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全縣有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4個、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2條、廣東省歷史文化游徑1條。始興縣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質的溫泉資源,溫泉康養產業快速發展,成功引進高端特色野奢溫泉度假村項目——快樂東方旅行度假村,創造了億元以上文旅項目當年洽談、當年簽約、當年動工、當年投產的新紀錄,持續入住火爆,成為旅游熱門。
始興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始興是全國、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社會治安穩定,社會犯罪率低,廣東省民主法治村創建比例達97.64%,羅壩鎮東二村、隘子鎮滿堂村、澄江鎮四村村等14個村被評為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羅壩鎮淋頭村、馬市鎮安水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大力推進“平安始興”建設,食品藥品安全、掃黑除惡、打擊電詐等工作有力有效,始興縣在全市平安建設考評中連續三年獲優秀等次,是全市唯一榮獲全省首批“平安鼎”的單位。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是廣東省教育強縣,縣內擁有“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廣東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各1所,“省級科普教育基地”5家,風度、日新、墨江等一批新建公辦幼兒園投入使用,被評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成功創建“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試點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日益健全完善,市民活動中心、老干部活動中心(老年大學)、工人文化宮“三館合一”項目投入使用,縣文化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10個鄉鎮文化站均達到省二級文化站標準,建成風度書房12間,127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扎實推進健康始興建設,成功創建省級健康縣,城鄉社保、醫保實現并軌和全覆蓋,被評為“省第二批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示范縣”。全縣有醫療衛生機構155家,其中馬市鎮中心衛生院“優質服務基層行”獲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通報表揚,縣婦幼保健院榮獲“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稱號,縣人民醫院被評為國家級“防治卒中中心”建設單位,2023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考核排名全市第一,縣域醫共體績效評價排名全省第九,2次被省衛健委通報達到緊密型標準。城市文明程度日益提高,正在全力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征兵工作實現連續69年無責任退兵,5次獲得“全國征兵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