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縣位于韶關市東部,南嶺山脈南麓,居北江上游、湞江中游地帶,東與江西省全南縣相連,南與翁源縣毗鄰,西與仁化縣交界,北與南雄市接壤,扼粵贛公路要沖,總面積2131.9平方公里,總戶籍人口26.28萬,常住人口19.8萬,總耕地面積14800公頃(22.2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19.8萬畝,下轄9個鎮(太平、馬市、頓崗、城南、沈所、澄江、羅壩、司前、隘子)和1個少數民族鄉(全省七個少數民族鄉之一的深渡水瑤族鄉),共有113個村委會和14個居委會,縣中部屬平原地區,縣西部屬半山區,縣東南部屬山區,縣東北部屬丘陵地區,是典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
近年來,始興縣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突出生態立縣、綠色崛起和科技創新,主動對接、融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實現資源資產價值化,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質量打造環車八嶺生態經濟圈,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奮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跨越式增長走在前列、爭當強化鎮域經濟發展先行示范縣。202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8.2億元,增長13.1%,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市排名第二;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3.69億元,增長37.9%,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85億元,增長1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5億元,增長5.1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26.1億元,各類民生支出占比達80%以上。
歷史文化悠久。始興建制于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有1700多年的歷史,古人曾以“此地興旺,周而復始”而命名為“始興”,是聯合國正式認定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也是全國唯一獲得“中國圍樓文化之鄉”殊榮的縣。始興自古人杰地靈、物阜民豐、商賈云集,素有“古之福地、粵北明珠”之美譽,是盛唐名相張九齡、明朝戶部尚書譚大初、抗日名將張發奎及著名數學家朱熹平的故鄉。
交通網絡便捷。始興是南嶺交通要沖,至韶關市區55公里,距廣州248公里,韶贛鐵路、韶贛高速、武深高速、國道323線、國道220線、國道535線、省道244線、省道343線貫穿全境,縣至鎮、鎮至村、村內巷道全部實現硬底化,初步構建了聯通縣外、輻射鎮村、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網絡,2020年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正在建設的武深高速公路始興聯絡線建成通車后,始興將成為除市轄三區外韶關唯一一個高速環城的縣(市)。
生態環境優越。始興是廣東省首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是距離珠三角地區最近的“中國綠色名縣”和“中國最美小城”,生態示范創建工作中走在全省山區縣的前列,擁有“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全國森林資源和林政管理示范縣”“國家林業綜合發展示范縣”“南嶺山地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功能區生態發展試點縣”等金字招牌,是全國首批四個“爭創全國‘三綠工程’示范縣”之一。2017年,始興被評為“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2018年,始興被列為全省首個森林城市創建試點縣、全省唯一林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工作單位;2017年、2019年、2021年分別榮獲全省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第一名;2020年,始興被評為韶關市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目前,全縣共有國家級生態鄉鎮8個,省級生態鄉鎮9個,省、市級生態示范村59個,省級名鎮1個、名村4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9%,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9.1平方米。全縣總林地面積約17.6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504.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7.77%,位居全省前列;全縣空氣質量優良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居全省前列;飲用水源地水質和江河斷面水質達標率多年保持100%,縣域內無污染土壤地塊。
現代工業體系發達。始興縣工業產業發達,產業轉移工業園由沙水、馬市、東湖坪、江口、黃花園等五個片區組成,是全省首個產業轉移工業園及“第二批省級產業循環經濟園”,園區規劃面積24000余畝,已開發面積7120余畝,在園企業94家。始興縣擁有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辦公文具、生物醫藥與健康等主導產業,其中,電子信息產業是始興發展勢頭最好的產業之一,以忠信集團為核心的“雙百億”(百億投資、百億產值)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裝備制造產業在始興具有一定的基礎,形成了以日本電產、萬達等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集群,日本電產是世界上最大的精密微型馬達制造廠商,萬達工業是世界最大合金車模生產基地、全國首家獲得“國家免驗出口產品”資格的港資企業,2021年,由萬達公司制造的“嫦娥五號”1:1模型被收藏于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辦公文具產業是始興傳統產業之一,已初步形成以盛怡為龍頭,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中國制筆研發制造基地”,是華南地區目前唯一一個硬筆制造基地,2012年,盛怡公司研制的中國第一支太空筆隨神舟九號搭載升空試驗,2013年在神舟十號正式使用,2021年該公司設計研發的“祥云圖案”太空筆隨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升空成為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工作專用筆;生物醫藥與健康是始興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目前引進了始興伯克杜仲司前育種基地項目、伯克生物國家一類新藥柚皮苷片始興基地和臨床研究項目。
現代農業獨具特色。始興是“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中國楊梅之鄉”“中國枇杷之鄉”“中國石斛之鄉”“國際型烤煙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成功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h內擁有優質蔬菜、優質烤煙、優質生態水果、優質蠶桑、生態循環養殖等五大特色產業,現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0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1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4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41家,家庭農場524家,現擁有“粵字號”農業產品38個、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5個、“三品”認證農產品21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個(清化粉、始興石斛),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始興楊梅、始興綠茶、清化粉),車八嶺有機茶2018、2019連續2年在全省茶葉產業大會上獲得金獎。近年來,始興縣謀劃實施了“3個10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10萬畝綠色優質菜籃子基地、湞江河谷10萬畝楊梅枇杷特色水果產業帶、環車八嶺10萬畝特色林下經濟產業帶),建成楊梅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在建設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家企業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已成功創建省級“一鎮一品、一村一業”專業鎮5個、專業村27個,澄江鎮暖田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始興是中國楊梅之鄉,楊梅種植歷史長達300年之久,全縣楊梅種植面積達3.1萬畝,2021年楊梅產量4.8萬噸、總產值10.4億元。2021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8.1萬畝、產量16.3萬噸、總產值6億元,黃煙種植面積達2.3萬畝、產量3037噸,茶葉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達1115噸。
旅游資源豐富。始興是“中國優秀生態旅游縣”“中國最具魅力自駕游目的地”“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2018年被評為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游城市,成功入選“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2020年榮獲“中國生態康養勝地”“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稱號。始興縣擁有“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全國林業科普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滿堂客家大圍(AAAA)、羅壩長圍,廣東省森林小鎮深渡水瑤族鄉,廣東省文化和特色村滿堂村、八一村、燎原村和紅梨村,東湖坪客家民俗文化村,張九齡故居,張發奎故居,開心農莊(AAA),紅梨村(AAA),劉張家山、司前、總甫溫泉等一批優質旅游資源,“都亨石筍—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滿堂客家大圍”和“紅梨村—開心農莊景區”被評為“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始興是“中國圍樓文化之鄉”,素有“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的說法,現存較完好的圍樓共249座,滿堂客家大圍、羅壩長圍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中,滿堂客家大圍是廣東省最大的客家圍屋之一,素有“嶺南第一圍”之稱,2020年成功創評國家4A級景區,已啟動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
社會環境和諧。始興是全國、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廣東省科普示范縣”,全縣社會治安穩定,社會犯罪率低,2021年成功申報2021-2025年度全國科普示范縣創建單位,羅壩鎮淋頭村、馬市鎮安水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是廣東省教育強縣,獲得“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稱號,縣內擁有“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廣東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各1所,2018年榮獲“廣東省科普示范縣”榮譽稱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建設了文化館、圖書館一體的縣文化交流中心,新建并開放了縣文體中心(一期),縣文化館被評為國家一級文化館,建設風度書房9間,實現中心鎮全覆蓋,其中風度書房馬市分館是全市首家鎮級智慧書房,全縣10個鄉鎮文化站均達到二級站以上標準,127個行政村(社區)均建有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縣共有醫療機構20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建設穩步推進,新縣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院遷建和縣中醫院擴建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實現全覆蓋,99間村衛生站完成規范化建設,城鄉社保、醫保實現并軌和全覆蓋,被評為“省第二批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示范縣”。征兵工作實現連續67年無責任退兵,5次獲得“全國征兵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