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的關鍵之年。其中,城南鎮周前村緊緊把握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的機遇,以古村活化利用為切入點,全力推進農房風貌管控、綠美鄉村建設以及人居環境整治,一幅兼具文化底蘊與現代活力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沿著被譽為“最美網紅落羽杉公路”的縣道344前行,清化河畔,周前村這座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古村,正煥發著勃勃生機。這里文旅資源開發與整合從未停歇,最亮眼的當屬由村小學改造而成的周前藝術公社,一舉斬獲國際空間設計大獎——IDEA-TOPS艾特獎文化類建筑單元全球五強,搖身變為周前村獨一無二的文旅新名片。在藝術公社的引領下,周邊獨具特色的民宿、小商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持續為古村風貌“加碼”。
慕名而來的游客李女士原本打算來看看這個古村,來到這里之后真正被這里的古風古貌所震撼和深深地吸引,原來在始興這個最美小城還隱藏著這么一個原始風貌的古村落,特別是這里的古樹、小花園、小菜園,這些帶著鄉村氣息的點綴都為古村加分不少。
近年來,城南鎮持續推進“百千萬工程”。在周前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日益完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完成升級改造,廣場、籃球場修繕一新,為鄉村的發展持續筑牢根基。
周前村黨支部書記賴彩明介紹,通過全力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破舊泥磚房“拆清用”工作,讓人居環境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同時,持續開展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周前村共摸排出需要外立面改造的農房107套,于2024年全面完成提升。
漫步在周前村,16棵掛牌認證的古樹蒼勁挺拔,它們歷經歲月洗禮,見證了古村的興衰沉浮。而如今,古村之外,平坦的道路縱橫交錯,綠樹成蔭,三角梅、滿天星等交織成絢麗的綠美鄉村示范帶,櫻花、桂花等近5000 余棵苗木扎根在村莊五邊四旁,14 戶精心打造的美麗庭院點綴其間,處處皆成風景。
村民張省華告訴記者,自從古村搞好以后,原來的破舊泥磚老房子都不見了,現在村里的道路很平整又衛生,環境又很好,住在這里非常的舒服,吸引了不少游客。
為了讓這份美麗“常駐”,周前村還創新推行“清單制 + 積分制”管理模式。村民們不再是旁觀者,紛紛化身鄉村建設的主力軍,主動參與到環境維護中。依托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旅資源,周前村的夜市經濟也隨之紅火起來,小賣部、奶茶店、民宿等紛紛開張,游客絡繹不絕。從環境整治到文化賦能,從產業發展到村民共建,周前村在“百千萬工程”的指引下,正大步邁向鄉村振興的新征程,為其他鄉村提供了可借鑒的鮮活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