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質量發展】沈所鎮發展“稻蝦共養”產業 鋪就綠色致富路

  近年來,沈所鎮抓住小龍蝦火爆的市場,依托當地獨特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優勢,與頓崗廣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大力開展“稻蝦共養”模式,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進行規模化經營,建成了我縣首個稻蝦共生生態種養擴展基地,點亮了產業興旺星。

  圖片


  8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沈所鎮石下村的“稻蝦共生”生態種養擴展基地看到,一塊塊稻田灌滿了水,連成片,遠看似魚塘。水田邊上掛著幾個蝦籠,里面裝著不少的小龍蝦。工人們正忙碌在水田邊,用割草機把田埂上長得旺盛青草割掉。基地負責人朱定林告訴記者,小龍蝦善于在田埂上打洞,那些草叢里冒出的新鮮泥土印記就是小龍蝦鉆出來用于繁殖的洞。

  圖片


  隨后,工人們拿來大盆和桶,提起水田邊上的蝦籠,把小龍蝦倒了出來,并快速地進行挑選,將大的龍蝦選出來放進桶里,小的又丟下去水田里。

  圖片

  “再過幾天,田里會放水進行插秧,20多天后蝦苗和水稻都會長起來。”朱定林介紹,稻蝦綜合種養的優勢是水稻與蝦之間有著互相促進作用,蝦脫的殼以及排泄物都是水稻需求的好肥料,屬于有機肥,而龍蝦又是禾苗的治蟲高手,不僅降低了農業成本,還可以凈化水質,實現蝦和稻的雙豐收。經過三年的摸索,基地工作人員已經熟練地掌握了“稻田+龍蝦”綜合種養技巧。“因為是稻蝦共生,我們的水稻不打農藥,不施肥,全部原生態,水稻畝產能達到700斤,小龍蝦每畝有600到700斤,技術很成熟了。”朱定林說。

  目前,該項目共利用石下村1167畝農田,以“稻養式”小龍蝦養殖發展稻蝦共生產業,同時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聯農帶農模式,帶動周邊農戶及脫貧戶參與到該產業當中,每年預計能增加農戶及脫貧戶收入4000元。一稻一蝦激起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活水,實現了村集體創收、百姓增收。沈所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他們將繼續壯大發展該產業,從而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到該產業的種植當中,全力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