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的魚是山坑瘦身魚,是在清澈冷冽的山坑水里用兩個月時間‘運動減肥’的,味道特別好……”
“書記啊,我們這里生態優美、日夜溫差大、農產品特別好,高山紅心獼猴桃,香甜爽滑;高山生態香米,米純飯香;金都3號百香果,汁多蜜甜……”
東莞市駐澄江鎮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辦公室。
在東莞市駐澄江鎮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辦公室里,幫扶工作隊隊長鐘煦光正通過電話向東莞市塘廈鎮的各級企事業單位工會、村集體、民間社會組織、企業等推廣介紹澄江鎮的優質農產品。
自2021年7月以來,東莞市駐澄江鎮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與對口地區消費幫扶企業進一步加強信息和資源共享、市場互通,截至今年6月份,累計為澄江鎮帶來農產品訂單額達100余萬元,帶來農產品銷售額增長近400萬元,為村集體增收8萬元,有力促進了澄江鎮第一產業發展和鎮村集體經濟提升。
精準把脈,尋找產業發展優缺點
澄江鎮地處粵贛邊界,鎮內多山林,道路崎嶇不便,缺少可用于發展現代大規模農業的連片土地,人口稀少難以發展第三產業,這些都成為了制約鎮村集體經濟發展因素。如何破解地理位置的困局,成為東莞市駐澄江鎮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亟需解決的問題。2021年7月,東莞市駐澄江鎮工作隊入駐澄江鎮開展新一輪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剛到澄江鎮,幫扶工作隊隊長鐘煦光便迅速帶領隊員對澄江鎮情況進行深入調研,了解到澄江鎮以農業立鎮,鎮內有百香果、獼猴桃、有機蔬菜、有機水稻、生態魚等多種優質農產品,但除百香果和有機蔬菜外多種農副產品均以韶關、始興市場為主,缺乏可以賣出較高價格的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銷售難成了他們的心頭病,無形中制約了第一產業和集體經濟的發展。
澄江鎮暖田村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
借船出海,借力東莞企業快速破局
認識到問題后,東莞市駐澄江鎮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全體都在積極尋找破局途徑,將消費幫扶作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途徑,建機制、搭平臺、找企業、拓渠道,不斷完善消費幫扶利益聯結鏈條,讓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協同發力,構建起“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協同”的可持續消費幫扶模式,推動消費幫扶提檔升級。
塘廈始興農產品專賣店富康店。
經過多方調研,借助澄江鎮有機農業的突出特點,充分發掘東莞結對幫扶有利條件,工作隊積極推動澄江鎮政府與塘廈鎮優秀企業——東莞雷公魚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公魚”)簽訂合作協議,將山區的農特產品借助企業的力量打開銷路,飛出大山。“這個農產品銷售企業,它有比較好的銷售路徑,特別是運輸這方面技術比較好,可以今天運,明天就馬上到貨。”澄江鎮黨委副書記、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鐘煦光告訴記者,去年以來,通過發揮澄江鎮“有機農業小鎮”和東莞市農產品銷售企業成熟銷售體系優勢,打造出韶關種養、莞韶聯營、大灣區銷售優質農產品的銷售新平臺,讓“單位+企業”共同運營、合作分紅的集體經濟增收新模式在澄江鎮生根發芽,遍地生花。
順勢而上,助推產業邁入正循環
有了外界的“輸血”,如何自身“造血”?工作隊給出了自己的最佳答案。在澄江鎮政府與雷公魚雙方在對前期合作成效均予以認可的基礎上,工作隊繼續做好橋梁作用,推動雙方在產業共建方面達成了更多更深入的合作,助力澄江鎮的名優農產品開拓新市場、謀求好銷路。
為持續增資擴產,建強第一產業,澄江鎮因勢利導,推動當地特色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配套化發展,集全鎮之力支持培育積極參與消費幫扶的優質企業。由鎮屬強鎮富村公司牽頭組織,各村共同投資50萬元開展水產養殖,期滿后返還本金并按項目利潤情況開展分紅。同時,澄江鎮政府與雷公魚簽訂招商引資協議,由雷公魚投資3000余萬元在澄江鎮建設優質水產養殖基地,發展優質生態水產養殖。
澄江鎮師姑山的生態“瘦身魚”養殖基地。
以產品為媒介、用消費搭橋梁,通過培育市場、拓展銷路,從自種自收到規模經營、致富增收,這既是由“外部輸血”向“自我造血”的轉變,也是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干事動力的結果。為此,在東莞市塘廈鎮開設了實體門店,專門用于銷售始興特色農副產品,通過這種方式逐步搭建起屬于澄江鎮自己掌握的農產品銷售渠道,樹立澄江鎮優質農產品品牌形象,提高珠三角地區特別是東莞地區群眾對“澄江品質”的認知認可,為下一步更好整合澄江優質農產品資源售賣夯實基礎。
事實上,雷公魚只是澄江鎮以特色農產品為紐帶,持續增強對口幫扶地區內生動力,構建消費幫扶可持續機制的群山一峰。“今年的目標要銷售到500萬,”鐘煦光表示,“下一步我們會繼續完善銷售門店的管理制作和拓寬銷售途徑,同時拓寬澄江鎮農產品的種植面積,增加產量進而增加產值,讓村集體經濟能有更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