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剛過
在“中國楊梅之鄉”的始興
漫山遍坡凝碧流翠的綠蔭中
已綴滿了夏夜繁星般
色彩紛呈的紅紫果實
每到五月
這顆大如乒乓的鮮甜爆漿小紅球兒
總是能讓無數人的唾液
隔空受到感召般“決堤而涌”
一年一度的楊梅季,無數被漫山朱果勾得滿口稠水、心癢難耐的大灣區游客從四面八方奔赴始興;該縣剛剛精心評選出的“新時代始興十景”,成為這些游客們熱衷“打卡”的“網紅”景點;還有許多的客商,則敏銳地從鮮果與人潮中發現了各種商機前來考察與投資。
小小一顆楊梅,融合了經濟、社會、教育、環保、游憩、康養和文化傳承等諸多新要素、新功能。一個相對于傳統粗放型農業的精致農業的雛形,正在這個千年古縣逐漸顯現。
小楊梅帶動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
當記者近日來到剛剛開園不久的始興縣城南鎮溢富農場楊梅種植基地時,最早成熟的小烏梅樹上已經綴滿了紅彤彤的楊梅果兒,工人們正分布在各個山頭采摘楊梅,他們顧不上擦拭滿頭汗水,欣喜不已地向記者贊嘆:“今年的楊梅又多又靚,真可謂近年來難得的大豐收!”
基地技術人員李應興喜上眉梢:“今年果園的楊梅要比去年至少增產3萬多斤,果實品質也好,剛開始上市時每天的采摘量都有2千斤以上,后期隨著天氣晴好采摘量持續增大。”據介紹,吹響始興楊梅上市號角的首先是小烏梅,隨后緊接而來的便是肉厚汁盈的東魁楊梅。
始興縣是“中國楊梅之鄉”,當地楊梅種植歷史長達300年之久,目前楊梅種植面積超3萬畝,年總產量達5.4萬噸,是廣東省最大的楊梅種植基地。
近年來,始興縣高度重視楊梅產業發展,2018年開始建設楊梅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當地通過擴大楊梅基地、改造老果園、引進楊梅新品種14個、實行良種良法良機配套以及適度擴大生產規模等建設,全面加強了楊梅種植基地的水利、道路、電力供應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楊梅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目前,始興楊梅成功創建了中國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和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立了楊梅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與試驗基地,開發出楊梅干、楊梅酒、楊梅果醋等楊梅深加工產品,建成了一二三產融合的楊梅主題公園。當地還培育成長了五月紅、果墅梅、溢富康、粵山牌、多露等諸多在市場上具有美譽度的楊梅品牌。
近年來,始興連續舉辦多屆楊梅節活動,吸引了眾多周邊省市游客來始興品梅嘗鮮,楊梅已然成為始興最響亮的名片之一。以楊梅為牽引,始興迅速將農業與旅游、體育、康養、服務等交融交織,在實現生產高質量農產品的同時,進一步滿足大灣區游客們吃、玩、住、游、購、休閑等諸多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交出了一幅將山區短板變為特色“潛力板”的亮麗答卷。
廣采異種,他培植的“奇花”引來了松鼠和游客
因為熱愛花卉,喜歡大型藤本植物,自稱“發燒過頭”的花卉愛好者吳孫航早在2013年就把村里的山地流轉承包下來,一門心思想建一個自己“夢想中的花園”。沒想到,長達十年的努力讓這個鄉間花園驚艷地成為當地“網紅”。
每年3月,在深渡水瑤族鄉“阿比布奇花世界”,被俗稱為“禾雀花”的常春油麻藤花朵會如小鳥一般綴滿枝頭,栩栩如生,吸引無數游客前來欣賞。園中一種與常春油麻藤同科同屬的“姐妹禾雀花”——褶皮黧豆,則會在盛夏時節綻放出花朵。褶皮黧豆在花卉行業里是非常偏門的一個品種,在野生狀態下,它的種子一邊成熟,一邊會被蟲蛀,因此野外自然增量非常少。吳孫航為此整整做了四年培育試驗,才讓褶皮黧豆在始興落地生根。
記者近日漫步于奇花世界,不時可見小松鼠在林間跳躍,有些還站在樹上直起身子直勾勾地與人對視,好像在問:“你瞅啥?”這正是吳孫航在培育奇花過程中一個有趣而意義重大的發現。“我們發現不時有各種野生小動物跑來花園里,它們還好像也沉醉于美麗的花朵之中,經常在花叢間流連。”
深渡水瑤族鄉作為廣東僅有的7個少數民族鄉之一,生態環境優越,松鼠、鳥雀等野生動物很多。這些動物為奇花世界各種花卉傳播花粉,其中使禾雀花每年能夠順利結出大批果實。這種健全的區域動植物生態鏈配置引起了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的重視。
從2021年3月起,中科院科研人員在此布設了科研觀察點,開展禾雀花傳粉動物調查,測量禾雀花群落的生態數據,用紅外相機監控動物的訪花情況,研究動物與禾雀花的互利共生關系。
工作人員發現,前來采食花蜜的動物主要有松鼠、老鼠、鳥雀、蜜蜂、螞蟻等。“目前發現有松鼠、老鼠對花序進行訪問,取食花蜜的同時會有一些花粉彈射到它們身上,它們再對下一個單花或者花序進行取食的時候,會間接形成傳粉。”
科研人員說,有些地方的禾雀花,只見年年花盛開,不見結出一粒果,就是因為周邊的生態環境不健全,沒有合適的“動物紅娘”來為它搭建從開花到結果之間的“傳粉”這一關鍵橋梁。
好看又有趣的奇花世界,只是深渡水瑤族鄉文旅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深渡水瑤族鄉將“發展全域文旅產業”作為瑤鄉經濟發展主打方向,打造了瑤族風情街、冷水逕黃石坑、樟樹林公園、魚鱗壩、盤王瑤藥園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精致文旅小景。
“去年,我們結合奇花世界項目和沿途村居的實際情況,投入了550多萬元實施了環車八嶺深渡水瑤族鄉橫嶺村段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及鄉村振興項目,對項目所在地下萬村小組進行了配套的村容村貌美化,獲益人口達3000多人。”深渡水瑤族鄉政府鄉長鄧勇介紹說。
村民王衍香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在奇花世界附近投資200多萬元建設起了民宿,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每年到花期的時候,客人都很多,房間供不應求。”
賣掉東莞房產舉家返鄉
他把藝術融入農業
“當我決定賣掉東莞的房產,帶著孩子和父母回鄉創業,幾乎所有人都不理解。”從東莞返回始興河北村“跨行創業”的林慧君曾經是一家設計公司主筆設計師,“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抉擇,我義無反顧,因為我堅信家鄉的原生態綠水青山有無窮無盡的好素材。”
“從2018年舉家回鄉創業5年多的時間里,想得最多的就是讓自己的創意盆景品牌活下去。不巧的是剛好趕上近幾年的疫情讓銷售雪上加霜。但我們一直在堅持,也許人生本是坎坷的吧,不崎嶇如何看到更好的風景?”
“我堅持自行設計與生產一條龍,包括盆器設計與植物造型一盆一景在內。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提倡慢調生活理念,通過養盆景盆栽減輕生活與工作帶來的壓力,也提高對美的享受。”如今,林慧君的創意盆栽品牌初具規模,也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大型盆景園。
盡管許多人認為盆景當屬藝術范圍,但林慧君堅持認為,自己所從事的是“精致農業”。在河北村的幫扶單位始興縣委辦的支持下,當地決定將創意盆栽作為鄉村振興結對幫扶的重點幫扶產業。
有關部門正在以“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打響“始興盆景”品牌。在太平鎮河北村湞江河畔上,始興創意盆景產業園第一階段將投入500多萬元,培植盆景樹苗10萬多株,圍繞“盆景”延伸產業鏈條,綜合打造一個集花木盆景培育、銷售、展示、觀光休閑、研學旅行及攝影采風等為一體的“溪邊·樹”創意盆景產業園。
“我們因地制宜盤活河北村湞江河畔、魚塘濕地,及古廟、古圍、古驛道、古渡口等特色資源,推進盆景產業特色化發展,帶動村集體增收和村民致富。”始興縣委辦駐河北村第一書記李欠華表示。
精致農業“精”在何處?
從始興的實踐中可以看出,“精”體現于農業結構精準化、生產技術精細化、產品品質高級化、經營方式組織化。同時,“精”還體現在圍繞特色農產品上下游進行深度開發,注重產業鏈條的延伸,實現多產業的高效鏈接與深度融合。
如今,以楊梅為主導產業的種植、加工、銷售等產業群在始興已然成形,在實現楊梅生產、加工、科技種植、營銷、品牌全產業鏈發展的同時,當地還在深入推進楊梅與文化、旅游、服務業的交融交織,從而實現楊梅的高競爭力、高收益、高溢價。
置縣于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的始興,是嶺南建制最早的千年古縣之一。悠久的歷史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蘊,讓該縣正在實踐的精致農業注入了文化與創意的智慧和內涵。獨特的文化傳承和創意理念的植入,使農文旅融合的“精”和“特”更加凸顯。
吳孫航的奇花世界、林慧君的創意盆景園,從創立到成型,有故事、有情懷、有文化傳承,展現了“繡花”般的細心和精致,創造了明顯的“情感溢價”。這正是始興從源頭入手,重視培養和引進愛鄉村、懂農業、會經營、有情懷的一代新農人的具體體現。
發展精致農業關鍵在人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鄉村,可以用全新的視角去發現傳統鄉村被人所忽視的各種價值,徹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從本質上拓展農業發展的多功能性。更重要的是,他們用自己的示范引領,改變了傳統農村固有的發展觀念,讓鄉村振興充滿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