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在始興縣沈所鎮石下村
的“稻蛙共生”綠色生態種養產業基地
稻田綠意蔥蘢
即將抽穗
陣陣“呱呱呱”的蛙鳴此起彼伏
交織成一曲獨特的鄉村交響曲
奏響了當地生態農業發展的新樂章
踏入沐云種養產業園
連片的稻田與遠方連綿起伏的山巒
相映成趣、融為一體
稻田被絲網分割成一個個規整的小方塊
里面密密麻麻的黑斑蛙
歡快地蹦來蹦去
充滿生機
一旁綠油油的水稻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一幅生態和諧
蛙稻共生的田園美景就此展開
基地負責人鐘良斌介紹
石下村自然條件優越
水質清澈純凈
生態環境極佳
這里冬季溫暖濕潤
夏季高溫多雨
為稻田和黑斑蛙創造了
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
這些黑斑蛙可不簡單
它們正是這片稻田里孕育出的致富“新密碼”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
蛙類捕食害蟲
其糞便又能作為有機肥料滋養稻田
水稻則為黑斑蛙
提供了天然的遮蔭和棲息之所
還原了它們適宜的生長環境
真正實現了生態綠色環保
據了解,稻蛙共生生態種養基地以規?;B殖黑斑蛙為主,同時種植優質稻米。今年二月,基地共投放了1500萬粒小牙簽蝌蚪。經過近五個月精心種養,如今水稻正處于抽穗的關鍵時期,茁壯成長;黑斑蛙也已長成成品蛙,即將迎來上市。
通過稻蛙立體種養模式,基地實現了全程零農藥、零化肥的有機種植,不僅保障了生態安全,還降低了農資成本。在這種互惠共生的體系下,黑斑蛙年產量可達30多萬斤。同步產出的優質有機稻米和鮮嫩可口、品質上乘的黑斑蛙,在市場上頗受青睞。
一田一稻一蛙,這種綠色共生的特色稻蛙種養產業,將傳統稻田生態與現代農業巧妙融合,把生態優勢切實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既保障了“米袋子”的充盈,又豐富了“菜籃子”的多樣,真正實現了一田多贏,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