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沈所鎮南方村:黨建賦能 開創美好“姜”來

  初冬時節,正值一年生姜收成的季節,走進沈所鎮南方村,一堆堆剛挖出來的“南方姜”整齊地擺滿了田間地頭,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郁的生姜香氣。村民們正有條不紊地采收生姜,拔姜、去泥、修剪,動作嫻熟而利落,一派“農事催人忙”的豐收景象。

  圖片

  

黨建賦能產業發展

  “南方姜”在該村已有上百年種植歷史,以體型修長、姜味濃郁、辣勁十足的特點而聞名。近年來,南方村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牽引,深挖利用本土資源優勢,確立以發展壯大“南方姜”特色產業為主攻方向的發展思路,成功打造了“黨建賦能——美好‘姜’來”黨建品牌,蹚出了一條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合力共建的“致富路”。村黨總支把一些技術骨干黨員確定為黨員示范戶,與種植農戶之間建立結對幫扶關系,通過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提供技術指導、土地流轉等全方位服務,輻射帶動群眾加入種植行列。

  圖片

  “由于有老黨員、資歷老的村小組長帶頭作示范,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生姜種植的隊伍中。目前,我們村現有200余戶姜農,種植面積300余畝,畝產大約6000斤,預計今年總產量可達180萬斤左右,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也從幾年前的不足3萬元,持續提升到現在的15萬元以上。”南方村書記鐘良衛開心地說道。

  

黨建賦能種植提質

  “在種植生姜的過程中,如果發生姜瘟病,輕則減產,重則無法收成。”鐘良衛說道。此前,村民都采用傳統的“輪作”方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防治蟲、草害和連作種植引發的姜瘟病,導致每年可種姜田面積受限。為破解生姜種植難以連作這一難題,在沈所鎮黨委指導下,南方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成立“村兩委干部+先鋒黨員”構成的“美好‘姜’來”黨員先鋒隊,帶頭“走出去”,到湛江、茂名等地學習生姜的種植、管理、銷售經驗,主動“引進來”,成功引進紅芽姜新品種,科學選取自然村作為種植試點,改變過去生姜“輪作”局面,實現連作連種。同時,通過沈所鎮黨委“牽線搭橋”,南方村與廣東維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準備同步開展姜田酸性土壤改良工作,提升原有生姜品種的產量與品質。

  圖片

  “今年5月,我們試種了5畝新品種,估計一畝地產量在6000斤左右,市場價格每斤5元左右,每畝地的預計收益將在2萬元以上,可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余元,可為300余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目前,新品種試種成效初顯,相信很快就可以在全村推廣。”鐘良衛滿懷激動地介紹道。

黨建賦能市場拓展

  在做優做強生姜種植的基礎上,南方村積極拓寬銷售渠道,通過與沈所鎮強鎮富村公司達成合作,創新建立“公司+村經濟組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即農戶負責生姜種植,由村經濟組織定額收購并根據市場確定產品保護價,然后通過強鎮富村公司進行統一包裝銷售,有力打通了產銷鏈條,提高村民種植的積極性,有效推動擴大生姜種植規模,打響“南方姜”品牌。此外,南方村還積極培育“南方姜”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并充分利用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結對平臺,借助各大高校的人才智力資源,通過“新媒體+助農”矩陣宣傳,連接高校資源與鄉村需求,推動“南方姜”走出深山、步入灣區。

  圖片

  “每年種植的生姜,除了村里面定額收購外,姜農可以自行銷售,鎮和村還提供多種銷售形式供姜農選擇,例如電商平臺訂單、農產品展銷會訂單等,從而實現‘集體增富、農民增收、產業增效’三方共贏。”鐘良衛介紹道。

  南方村書記鐘良衛表示,下一步,南方村將堅持在鎮黨委的指導下,突出黨建引領,充分利用合作企業優勢,謀劃發展生姜精深加工和“生姜種植+家禽養殖”產業,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作好“南方姜”“土特產”文章持續擦亮“黨建賦能——美好‘姜’來”黨建品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