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隘子鎮風度村的“稻蝦共生”立體生態種養基地,一幅豐收的畫卷隨即展現在眼前。只見基地里種植的71畝巨型稻已經掛穗,稻穗顆粒飽滿,長勢喜人。同時,之前投放的80萬尾羅氏蝦苗也已長成肥碩的大蝦。此時,基地正組織當地村民忙著收割稻谷、捕撈羅氏蝦,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據了解,今年四月,隘子鎮風度村在黨建引領下,積極探索“稻蝦綜合種養”高效生態農業新模式,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韶關市禾下乘涼科技有限公司,發展“蝦稻共生”產業項目,走出一條增收致富的新“稻”路。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俊楓,縣政協副主席沈小明率縣直屬機關工委負責人、隘子鎮有關領導到基地開展調研活動。實地察看了稻蝦共養項目,深入了解了基地的養殖水域狀況、養殖產量、銷售渠道等情況。通過實地調研,大家對隘子鎮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模式不僅促進了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還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希望該鎮繼續夯實產業基礎,緊盯市場需求,謀劃好發展思路,進一步挖掘資源優勢,強化聯農帶農機制,把更多的農戶帶動起來做大做強,持續發展壯大稻蝦共生種養特色產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稻蝦共生”是種養雙贏的立體循環模式,稻田為蝦的生長發育提供綠色的生物餌料,而蝦產生的排泄物又為水稻生長提供肥料,在有效實現‘一田兩用、糧蝦雙贏’種養效益的同時,還可以減少化肥、農藥的污染,為農民增收、鄉村產業發展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打開一條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