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縣積極響應國家農業現代化號召,全力推進水稻集中育秧設施建設,以科技賦能農業,助力現代農業發展。截至目前,我縣已完成頓崗鎮(2個)、沈所鎮、城南鎮、馬市鎮五個水稻集中育秧建設項目,旨在通過集中育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生產安全,促進農民增收。
在頓崗鎮七北村水稻集中育秧設施建設項目現場,一座占地約7000平方米的溫室育秧大棚已經完成建設。這座高標準育秧大棚的建成,預計為附近村近千余畝水田提供優質的育秧服務,有效解決了經濟合作社和種糧大戶育秧難、投入大的問題。
廣源生態農業負責人張一介紹,這個標準化集中育秧大棚建成后,預計能為附近農戶提供單季近五千畝的優質秧苗,一年可以達到1萬畝,大大提升了水稻育秧的生產效率,大幅度縮短育秧時間,提高播種質量和出苗率,極大提高優質稻生產效率。
而在沈所鎮粵北兄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智能化育秧工廠的建設同樣引人注目。該項目配套建設連體塑料大棚1800平方米,智能化育秧技術的應用,使得育秧過程更加省地、省種、省工、節能,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成活率。據了解,這座智能化育秧工廠采用了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從種子的篩選、催芽,到秧苗的生長環境控制,每一個環節都實現了精準化、自動化管理。工廠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能夠根據秧苗的生長需求進行實時調節,確保秧苗在最適宜的環境中茁壯成長。而另一邊的練秧場,株株晚稻秧苗健壯、整齊,根系發達。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秧苗經過智能化培育,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抗病蟲害能力。
粵北兄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邱萍說:“智能化育秧工廠,預計每批次可滿足2萬余畝機插用秧需求。智能化育秧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成活率,不僅解決了周邊種糧農戶的育秧難題,還為農業生產帶來了新的機遇。”
這些水稻集中育秧設施的建設,不僅解決了傳統育秧方式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還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有助于推動我縣水稻生產向基地化、規模化、產業化、機械化方向邁進,對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增強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我縣糧食生產安全和穩定供給發揮重要作用。
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鄭榮亮說:“目前,我縣有5個水稻集中育秧建設項目,總投資983.76萬元,項目建成后每年為四萬多畝水稻提供全程機械化生產,項目建成后將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運行,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糧食產業為目標,推進我縣水稻生產和現代化農業發展開好頭、起好步,保障了我縣糧食生產和供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