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早日初長,南風草木香。在我縣羅壩鎮,有著六萬多畝的毛竹種植面積,竹資源十分豐富,山上的萬畝竹林蒼翠欲滴,山下的竹木加工廠一片繁忙,伴隨著機器轟鳴,一根根成竹被加工成各類竹產品后運出大山,為當地人敲開“致富門”。 
走進羅壩鎮最大的雙林竹木制品加工廠,陣陣竹香撲面而來,3000平方米的廠房內,機器轟鳴,工人忙碌,呈現出一幅熱火朝天、緊張有序的生產畫面。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工人們分工協作,熟練地將一根根原竹輸送到機器中進行生產加工,破竹、分片、編織……經過一系列工序,毛竹被加工成了集裝箱的底板半成品。工廠負責人曾林全向記者介紹,企業不僅有以生產集裝箱板材半成品為主的竹制品加工廠,還有生產竹制品設備的加工廠。

曾林全表示,企業有一個設備研發車間,可以借鑒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生產需求,將機器設備改良,讓工人的產量做得更高,質量做得更好,工人能得到較高的報酬,因此,自己也會在這方面會不斷地去更新、去探索、去研發。 曾林全是羅壩本地人,從2016年起回鄉創業成立了竹制品加工廠,生產竹筷子、燒烤簽、牙簽等竹制品,今年新廠投產開始生產集裝箱板材半成品,眼下正是生產最忙碌的時候。 據曾林全介紹,工廠一年大概需要2萬噸毛竹,一天生產50噸,大概是2000根毛竹。2000根毛竹的生產量能夠帶動從撫育、砍伐、運輸到加工生產各個環節,利用好當地的勞動資源,一年能解決200人以上的就業問題。

記者在現場看到,生產車間內,工人各司其職,為竹木制品產業新一輪的旺季緊張忙碌著。鐘良城是羅壩本地人,在工廠主要負責運輸毛竹和駕駛叉車裝運加工好的集裝箱板材半成品。只見他來回穿梭在不同的崗位。他說,在這里上班每個月有4000多元的工資,在家門口上班能有這份工資已經很滿足了,希望能一直在這里干下去。 同樣,每個月能夠領到三、四千元工資的李蘭鳳在加工廠上班已經兩三年了,她也非常滿意在家門口的這一份工作。

與塑料相比,竹子資源優勢明顯,如生長速度快,固碳能力強。近年來,我縣正積極推進“以竹代塑”政策,大力打造竹產業發展集群,以綠色低碳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曾林全更有信心將竹產業做強做大。他說,因為羅壩本地的毛竹資源比較豐富,為響應國家“以竹代塑、以竹代鋼”的倡議,加上縣里又大力扶持毛竹資源的加工,山上是基地,山下是工廠,自己很有信心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羅壩鎮是我縣竹木主產地之一,竹面積約6.5萬畝,竹資源十分豐富,畝產約600-1200斤。借著“以竹代塑”的東風,該鎮把握機遇、突破逆境,目前有九家竹木加工企業,將竹木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推動毛竹產業節節攀升,助力鄉村振興。

羅壩鎮副書記黃潔麗表示,羅壩鎮現有毛竹加工企業9家,主要以生產板料和半成品等為主。下一步,羅壩鎮將以做精竹業加工為突破口,著力提升產品附加值。鼓勵竹加工企業,通過技術手段,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并將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高端竹加工龍頭企業,引領帶動全鎮竹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