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網絡中國節·端午】我縣各鄉鎮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

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群眾歸屬感和凝聚力,日前,我縣各鄉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端午節文明實踐活動。


羅壩鎮

6月6日,在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之際,羅壩鎮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為主題,組織開展“濃情端午,文明傳承”主題活動。

講故事。志愿者們用生動有趣的傳統故事,為現場參與者講解了端午節的由來和包粽子、劃龍舟等民俗傳統,增進了大家對端午節文化的了解。

圖片

包粽子。現場大家圍在一起,開始捋粽葉、做“漏斗”、填糯米,包粽子。大家手腳麻利,經驗老到,一張張翠綠的粽葉,一盆盆新鮮的糯米,在他們的巧手中變成了一個個有棱有角的粽子。整個活動現場彌漫著棕葉香,大家有說有笑,節日氛圍快樂而溫馨。

做香囊。志愿者現場演示了香袋的制作過程,包括選材、裁剪、縫制以及填充香料等步驟。大家在志愿者的指導下,紛紛動手制作屬于自己的香袋。大家一邊穿針引線,一邊互幫互助,共同體驗著制作香囊的樂趣。

誦文章。活動組織了中小學生開展征文朗誦,學生滿懷深情朗誦了“我來寫非遺”征文比賽的優秀征文,使現場參與者更加了解非遺文化,讓非遺文化進入群眾的視野。



澄江鎮

6月6日,澄江鎮結合“我們的節日·端午節”開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暨黃酒“非遺宴”推廣活動。

圖片

此次活動以“宣傳展示+非遺宴+體驗互動”的方式,讓澄江非遺文化、非遺發展走向廣大群眾。澄江鎮各類黃酒產品展示亮相,特色煎雞蛋煮黃酒、配以應季的堿水粽、楊梅、澄江特色小吃等陳列滿桌,在體驗區,非遺項目傳承人向當地居民介紹和傳授非遺技藝,吸引了眾多群眾齊聚包粽子、打麻糍,一場非遺文化美食盛宴熱鬧上演。

澄江黃酒釀造技藝于2021年列入韶關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清代時期,始興出產的黃酒譽滿嶺南,被譽為廣東冬酒,具有悠久的歷史,它以芳香優雅,蜜甜鮮美,口感極佳,營養豐富而著稱;其中澄江黃酒的主要材料采用當地優質糯米、新鮮山泉水、自制酒餅以及傳統工藝純手工釀制而成,集色黃、味甜、氣香、質優于一體,因其清正醇甜、口感宜人而遠近聞名。隨著非遺文化的發展,孕育出以始興縣半天下釀酒有限公司、澄江鎮杉樹下黃酒廠等為代表的本地優秀黃酒企業,同時也在傳統技藝傳承人的創新下,產出以竹筒、陶瓷瓶、罐裝、壇裝等各式獨特包裝風格的產品并廣受歡迎,帶領當地居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澄江鎮成功申報《澄江黃酒》《澄江青草獅》以及《澄江婚俗文化》等3個非遺項目,并以非遺傳承和發展為抓手,打造出“澄江非遺展廳”,涌現“鬧新娘·品黃酒”“千人打中伙”“非遺宴”等特色活動,推動民俗文化發展、帶動非遺項目與產品推廣,充分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展現澄江文化自信。


城南鎮

近日,城南鎮文化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到城南中學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

圖片

活動現場,青年醒獅隊吳孫傳師傅以生動、妙趣橫生的語言為同學們介紹醒獅的傳統文化,示范舞獅的動作要領,引發同學們極大的學習熱忱和興趣。本次“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校園文化生活,還潛移默化培養了同學們對非遺藝術的興趣和愛好,增強了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讓城南中學學子與非遺文化“零距離”接觸,直觀感受非遺技藝之美,傳承非遺文化精神。

城南鎮大力開展“非遺在校園”活動,把非遺項目傳統舞蹈“城南醒獅”的基本動作編排成簡單易學的傳統舞蹈,在城南中學作為示范推廣,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又讓學生們感受到始興非遺城南醒獅的魅力。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