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綠,興于美。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下,“綠色”始終貫穿始興城鄉建設、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的全過程。當下的始興正逐綠向“新”,以綠美賦能“百千萬工程”,不斷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激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綠色動能,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成群的白鷺在城南鎮。
此番勝景得益于始興縣40年來的生態堅守,上世紀90年代,始興就在全省率先提出創建“現代生態縣”的構想,成立了廣東首個縣級生態辦,發布全國首份縣級生態白皮書。四十年磨一綠,如今的始興已是“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森林城市。
“我們每年投入超億元資金實施造林綠化、林分優化和森林撫育,有效推動森林資源增量、生態增效。”始興縣林業局負責人介紹,該縣森林覆蓋率從90年代初的69%提升至77.88%,森林蓄積量達1674萬立方米、居韶關首位,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連續多年位于廣東前列。
對生活在始興的群眾而言,從綠到美是具象到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是傍晚在墨江兩岸散步中感嘆“一城山水半城詩”;是“老舊小區”中推窗就能見到的一抹綠;是村里的古樹公園游客越來越多......
綠在身邊、美在眼前。近年來,始興將綠美建設融入城市更新,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中充分植入生態元素,通過拆違建綠、見縫插綠,實現了縣城綠化覆蓋率達50%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9.2平方米,林江環繞,城綠交融,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成為了小城居民的“日常標配”。
一個個村莊“蝶變”項目正在始興鄉村熱火朝天的推進中。前不久,始興在全省率先謀劃實施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未來社區項目正式開工。項目通過整村遷建、用地整備和生態治理,加快鄉村空間重構、產業重整、價值重塑,打造“良田連片、村莊集中、產業集聚、生態優美”的和美鄉村典范。
“散養雞的環境一定要好,始興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我們選擇落地的原因之一。”韶關市土大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土大媽雞蛋已通過海關出口備案審核,即將銷往港澳、歐盟等地,是廣東首家非籠養雞蛋出口備案企業。
該項目的落地投產折射出始興在掘金林下經濟,探索生態資源價值實現方面的積極成效。近年來,始興聚焦破解“環保——發展”二元困境,積極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促進生態資源保值增值。
始興竹林資源豐富,立竹量超過1億根。如何將“綠色富礦”轉換為發展動能?“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創新驅動發展。”始興縣委書記華關說,“竹產業就是始興以科技創新開辟的發展新賽道,塑造的發展新動能。”
在“以竹代塑”重大機遇下,始興在全省率先從四川省引進優質竹種巨黃竹,大力發展竹材“四素分離”精深加工、竹纏繞復合材料開發等產業,引進華鸝、新飛、必碩等一批竹產業重點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先后入選國家農村產業(竹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廣東省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基地。
隨著一大批綠色新興產業項目的落地投產,始興“百千萬工程”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繁榮發展的景象。今年上半年,該縣林業產值增長9.1%、制造業投資增長17.7%、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69.2%和136.4%,在韶關市2024年上半年“百千萬工程”考核評價中排名全市第一。
在圍樓中看時裝秀的感覺十分奇妙。”今年7月,何女士為了觀看“百年圍樓·國潮興生”時裝秀,從深圳一路北上到始興長圍,路上的優美風景、圍樓的精妙絕倫讓她有了不一樣的觀秀體驗。
作為“中國圍樓文化之鄉”,共有249座保存完好、特色各異的古圍樓矗立在始興的大地上。在今年7月舉辦的圍樓文化旅游周上,始興正式發布“新時代圍樓復興計劃”,聘請了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等7位文化大咖擔任始興圍樓文化推廣大使,活動視頻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在“世界十字路口”講述中國故事。
“我們堅持生態與文化并舉、綠色與古色共興。”始興縣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始興加快構建生態文化傳播體系,塑造了“生態始興”“九齡故里”“圍樓之鄉”等城市IP,充分展現嶺南之風、客家之韻、生態之美和煙火之樂。
近年來,始興先后舉辦嶺南生態詩歌論壇、青年生態文學大賽、環車八嶺生態騎行等活動,成功創建全省首個廣東省作家協會生態文學創作基地。今年暑假,全程在始興取景拍攝的《仙女鳥飛過的夏天》全國上映,吸引了大批觀眾跟著電影到始興旅游打卡......如今,青山綠水的怡人生態、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蘊,讓始興在“生態+旅游+文化”產業融合化、品牌化的發展道路上越行越遠。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沿著明清的古渡碼頭走進小巷,青石板在腳下曲繞蜿蜒,入眼的民居青磚黛瓦,遠處的青山重重疊疊,位于韶關市始興縣城南鎮的周前古村如同一顆明珠靜靜閃耀在水繞山環間,這個與清化河相伴走過兩百多年的古老村莊,已悄然蝶變。
“在大量村落被城鎮化浪潮席卷的背景下,周前古村完整的村落形態在粵北地區異常珍貴,村中至今保留著古戲臺、古當鋪、商鋪、民居以及圍樓等鄉土建筑遺產。”廣州美術學院城鄉藝術建設研究院渠巖鄉建團隊來到周前古村,驚喜地發現這里仍留存著完整的古村落形態。
如何讓周前古村恢復昔日繁華?始興給出了藝術鄉建的實踐路徑。始興縣攜手渠巖鄉建團隊以開展“周前藝術公社”在地實踐為載體,用藝術的方式復興周前古村,從民藝、生活、藝術、教育等方面對鄉村進行整體保護、有機更新,開發文創產品、文創和民宿空間,發展鄉村文旅產業,營造鄉村的“文化生活樣式”。
日前,由周前村廢棄小學舊址改造而成的周前藝術公社正式啟用,鄉村美術館、藝術家駐地機構、藝術家工作室、民藝工作坊、鄉村研學課堂、有機文創商店、鄉村圖書館、鄉村咖啡館、生態廚房、茶寮空間、藝術民宿都被囊括在其中,廣州美術學院城鄉藝術建設研究院周前基地也設立在此。
周前藝術公社。
古樹下的音樂會,家門口的藝術展……藝術鄉建為周前古村打開了一片發展的新天地,激活和重塑了鄉村價值。“從來沒有想過,原來藝術就在我們身邊。”周前藝術公社讓村民有了好去處,賴大哥喜歡帶著孩子來這看書學習,人氣漸旺的鄉村也讓他對未來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