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粵北山區縣始興是如何做到的?

  從湞水河畔到墨江之濱,蜿蜒綠水流淌;從龍斗之巔到沃野百里,一片生機盎然。初冬,踏上韶關始興這方熱土,映入眼簾的處處是成片的綠意,讓人如同置身畫中。

  始興縣地處南嶺山脈南麓,是一個典型的“八山一水 一分田”的山區縣,森林覆蓋率達77.74%,綠色生態是該縣的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

  近年來,始興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和“善美韶關·生態始興”定位,堅定不移走生態發展之路,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成為韶關市首個獲此榮譽的縣區。

  蔥蔥丹鳳山,悠悠墨江水,見證著最美小城的華麗蝶變。如今,“南嶺明珠”始興縣搶抓歷史性機遇,依托生態和區位優勢,積極主動對接融入“雙區”建設,著力打造“環車八嶺生態經濟圈”,推動始興高質量發展。

  20年一以貫之接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今年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0-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活動,始興縣被授予為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代縣長華關代表始興縣領取了獎牌。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是國家生態縣的“升級版”,是反映一個區域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雙贏的“金字招牌”。被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是對始興縣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對始興縣堅定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極大鼓舞。

  而榮譽的背后,是20年的堅守。始興縣委、縣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早在1999年便在全省率先提出創建“現代生態縣”的戰略構想。二十多年來,歷屆領導班子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先后提出了“堅持生態發展戰略,建設幸福美麗始興”和“建設全省綠色崛起示范縣”的發展目標,通過堅持開展植樹綠化、建立完善自然保護區體系、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工業旅游業、深入實施城鄉“清潔美”工程、積極開展各類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普及等系列工程,生態理念不斷完善和發展,生態建設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打下了生態文明建設堅實基礎。

  20年來,始興前后六任縣委書記秉承著“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帶領全縣人民堅持生態立縣,保持歷史耐心,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最終鑄就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的榮譽稱號,走出了一條環境優化和民生改善同步、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共贏的發展道路。


  


  近年來,始興先后榮獲了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廣東省“縣級文明城市”“中國最美小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恐龍之鄉”“中國圍樓之鄉”“中國綠色名縣”“中國優秀生態旅游縣”和“中國最具魅力自駕游目的地”等榮譽稱號。成功創建了國家級生態鄉鎮8個、省級生態示范鄉鎮9個、市級森林生態示范鄉鎮8個,省級生態村(園)8個,省、市級生態示范村59個,省級名鎮1個、名村4個,全縣生態示范創建工作走在全省山區縣的前列。

  “接下來,始興縣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決策部署,結合始興實際,堅持以擦亮‘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品牌為主題,以打造‘環車八嶺生態經濟圈’為主線,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全域化等‘四化’建設,切實推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始興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始興縣委書記黃建華表示。

  打好三大攻堅戰 全力筑牢生態底色

  近日,在國道G220馬市鎮高水村路段的檢測點上,交警與環保檢測人員分工配合,一組攔截過往車輛,一組對攔截下來的車輛進行尾氣排放狀況檢測。

  韶關市生態環境局始興分局監察股負責人謝茂城告訴筆者,此次檢查重點針對柴油車,檢測其尾氣的不透光系數,該系數可以反映顆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污染情況。接下來,他們還將繼續加強柴油車的排放監管,計劃一個星期開展一次檢測。

  這是始興近期守護藍天的一個“鏡頭”。近年來,始興縣先后制定并印發了《始興縣縣城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整治方案》《始興縣國省道沿線環境及揚塵治理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始興集中開展淘汰黃標車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等系列工作方案,全面提升全縣大氣環境質量。

  “現在的環境改變很多,公路兩旁的綠化也做得很好了,空氣改善了很多,道路很干凈整潔。”居住在國道沿線的市民凌愛玉說。一系列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始興縣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26微克/立方米,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8%以上,常年位居全省前列。


  


  針對水資源保護工作,該縣按照“治、提、防、引、管”的思路,大力推進河長制,建立了縣、鎮、村、小組四級河長體系,促進全縣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把全縣河域打造成水清岸綠、河暢景美。除落實河長制外,始興縣還大力開展全域治水、碧水興城工作,實施推進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重點項目、“五清”等專項行動和縣城道路水管網建設、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河流水庫綜合整治工程等改造工作,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

  目前,全縣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江河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轄域內無劣V類水體,縣城建成區內無黑臭水體,展示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

  在土壤治理方面,該縣探索出了一條科技+土壤污染防治的特色方案。在具體工作中,該縣注重從源頭預防為主,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實施分類別、分用途的治理。例如,在農業領域,始興縣大力推廣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有效減少了農藥使用,同時還能提升水稻產量。今年,全縣10萬零8百畝水稻產量達到了一億斤,糧食實現大豐收。

  始興縣優良的生態環境


  構建生態產業體系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12月12日,2020年廣東省無線電測向冠軍賽在今年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滿堂客家大圍景區開幕。數百名參賽選手齊聚始興,同時還吸引了不少無線電測向愛好者前來參觀。今年9月份,2020年首屆廣東始興環車八嶺騎行活動順利舉辦,600余人暢游在“九齡故里·百里畫廊”鄉村休閑旅游示范線路,從“網紅公路”落羽杉景觀路到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始興的自然之美、人文風韻和民俗風情一一呈現。

  守住綠水青山謀發展,立足生態旅游生金銀。近年來,始興縣依托“圍樓、生態、溫泉、人文”等特色旅游資源,圍繞打造大灣區“后花園”“康養地”“體驗場”,緊盯“雙區”旅游大市場,加快推進“環車八嶺生態經濟圈”規劃建設,打造了水南村、紅梨村、風度村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村,滿堂客家大圍旅游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圍樓文化旅游線路(都亨至滿堂圍)被評為“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九齡故里·印象圍樓”線路入選廣東省歷史文化游徑。先后被評為“中國魅力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游城市”“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如今,“生態始興”品牌進一步擦亮,全域旅游蓬勃發展,始興的“綠水青山”也成了“金山銀山”。

  為構建生態產業體系,該縣堅持“綠色、生態、環保”理念,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上世紀90年代引進了德寶、標準等無污染、高效益的綠色生態工業企業,同時關閉了造紙廠、鐵合金廠等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綠色低碳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進入21世紀以來,該縣進一步堅持綠色發展導向,搶抓歷史發展機遇,建立了全省首個現代產業轉移工業園,引進了萬達、華洲木業、盛怡等綠色企業,綠色工業發展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產業轉移工業園被認定為省級產業園循環經濟園。黨的十八大以來,該縣一以貫之堅持高質量綠色發展,圍繞“培育龍頭、延長鏈條、打造集群”,積極融入和主動承接“雙區”產業轉移,“電子信息、辦公文具、緊固件”等綠色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立足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該縣培育了黃煙、蠶桑、馬蹄、香菇等生態農業產業。進入21世紀以來,該縣進一步推進生態農業產業發展,重點培育了楊梅、枇杷、蔬菜等生態農業產業,打造了湞江河谷萬畝水果生產基地、墨江平原綠色蔬菜生產基地等一批規模化、產業化的生態農業產業基地。黨的十八大以來,該縣更是堅持把生態農業、精細農業作為農業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實施“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工程,全域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并加強農業品牌建設、運營和維護,培育發展了特色水果、有機蔬菜、優質稻等生態農業產業,同時因地制宜發展了太平鎮毛竹、羅壩鎮油茶、隘子鎮仿野生靈芝等林下經濟。目前全縣擁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29家、家庭農場420家;擁有“三品”認證農產品127個、省級名牌產品22個,“始興楊梅”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