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興縣:打好三大攻堅戰 筑牢生態底色

  近年來,始興縣堅持將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核心,打好水、氣、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良生態環境的獲得感。今年10月,國家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名單,始興縣榜上有名,獲得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榮譽稱號。


鄧斌1.png

       鄧斌 攝

 打好“藍天保衛戰”


  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始興縣堅持以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統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進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


尾氣.png

  自入秋以來,始興縣就組織開展了2020年秋冬季節道路行駛機動車排氣污染抽檢工作。日前,記者跟隨環保檢測人員來到設置在國道G220馬市鎮高水村路段的檢測點上,交警與環保檢測人員分工配合,一組攔截過往車輛,一組對攔截下來的車輛進行尾氣排放狀況檢測。檢測人員對所有車輛一視同仁,認真抽檢。韶關市生態環境局始興分局監察股負責人謝茂城告訴記者,此次檢查重點針對柴油車,檢測其尾氣的不透光系數,該系數可以反映顆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污染情況。接下來,他們還將繼續加強柴油車的排放監管,計劃一個星期開展一次檢測。

  這只是始興近期守護藍天的一個“鏡頭”。近年來,始興縣先后制定并印發了《始興縣縣城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整治方案》、《始興縣國省道沿線環境及揚塵治理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始興集中開展淘汰黃標車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實行縣黃標車淘汰工作方案》等系列工作方案,全面提升全縣大氣環境質量。

針對道路揚塵嚴重及道路兩旁綠化差的問題,始興縣抓住重點,兼顧其它,通過大面積拆違、大范圍硬化、大規模優化美化,為路段創造良好環境。針對工業污染,始興縣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先后關停生物質鍋爐10臺,并建立了VOCs企業“一企一策”工作計劃,完成了3家企業工業VOCs(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

  一系列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始興縣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26微克/立方米,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8%以上,常年位居全省前列。“現在的環境改變很多,公路兩旁的綠化也做得很好了,空氣改善了很多,道路很干凈整潔。”居住在國道沿線的市民凌愛玉說。


  打好“碧水保衛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始興縣高度重視水資源保護工作,著力加快水環境治理,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

按照“治、提、防、引、管”的思路,近年來,始興縣大力推進河長制,建立了縣、鎮、村、小組四級河長體系,明確河長制工作內容、健全河長制統籌考核相關機制,進一步把河長制工作抓緊抓實抓好,促進全縣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把全縣河域打造成水清岸綠、河暢景美。


巡河.png

  11月17日,記者在始興縣馬市鎮湞江河域采訪時看到,該鎮副鎮長曾慶林正帶著巡河人員利用無人機開展河道巡視工作。現場,河岸邊上還豎立著湞江河馬市段河長制公示牌,公示牌上公示著巡河員的管轄范圍、職責、姓名、編號及監督電話。曾慶林告訴記者,實行河長制之后,他們基本每周要開展一次巡河工作,主要是檢查河道是否存在垃圾漂浮物、是否存在非法采砂情況、監督河道水庫安全情況以及維護河長公示牌等。短短幾公里的河道,巡河一次,他們得花幾個小時。

 “通過巡查,截至目前,馬市鎮發現并已查處非法采砂案件9起,繳獲扣押鏟車1輛,拖拉機9臺、河沙1300余立方米,摧毀中型采砂設備3臺,全面確保了河道的安全。”曾慶林說,在落實河長制工作中,他們還強化了河流生態保護宣傳,依靠群眾力量,全面做好區域內河流生態保護及綜合治理工作。

  除此之外,始興縣還大力開展全域治水、碧水興城工作,實施推進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重點項目、“五清”等專項行動和縣城道路水管網建設、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河流水庫綜合整治工程等改造工作,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

針對鎮級污水處理,始興縣利用高效率、穩健的PPP模式推進項目進度,其中太平鎮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在今年10月份完成總體建設內容,年底將全部調試完成并投入使用,屆時可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萬噸/日。馬市、頓崗、深渡水、羅壩等7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已全部建設完成,配套管網完成率100%,目前進入運行調試階段。農村污水管網及場站目前已有45個進場施工,部分站點完成污水管網建設。

  始興縣還通過切斷污染源、清淤保潔、生態修復等工程改善小流域水質狀況。2017年,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河道總長度44.928公里,清淤疏浚長度43.218公里;2018年,完成馬市鎮沿溪水、黃田水、坪石水、黃沙坑水、流源水、遠逕水等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治理河道總長度48.46公里,河道清淤總長18.29公里;2019年,完成羅壩鎮細溪河、河渡水及連塘下水等中小河流治理,治理河道長8.4公里,疏浚總長3.9公里。達到了堤固、岸青、水暢、環境美的生態效果。

  目前,全縣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江河斷面水質達標率均為100%,轄域內無劣V類水體,縣城建成區內無黑臭水體,展示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


  打好“凈土防御戰”


  近年來,為推動土壤環境保護和質量提升,始興縣探索出了一條科技+土壤污染防治的治理之路。該縣首先在頂層規劃設計和配套制度完善上下功夫,先后制定并印發了《始興縣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工作方案》、《始興縣2018年度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實施方案》、《始興縣糧食(水稻)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實施方案》、《始興縣2018年農業農村部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化肥減量增效示范項目實施方案》、《始興縣涉重金屬行業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2015-2020)》等一系列文件,明確全縣土壤環境質量提升工作目標和具體實施路徑,穩步科學開展全縣土壤環境保護和質量提升工作。在具體工作中,該縣注重從源頭預防為主,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實施分類別、分用途的治理。

  煙葉是始興縣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全縣種植面積22900畝,已成為始興縣的品牌產業。近幾年,蚜蟲肆虐啃噬煙葉,使得煙農苦不堪言,噴灑農藥不僅治標不治本,還污染土壤環境。為了減少農藥使用量,打造低危害生態煙葉,始興縣采取了綠色防控措施,通過放飛蚜蟲的天敵——蚜繭蜂,利用蚜繭蜂除去蚜蟲,不僅實現綠色防控新體系,保護了土壤生態環境,還保證了煙葉質量。今年,得益于煙葉質量的提高,始興黃煙共收34000多擔,收購均價在13.6元左右,煙農們獲得了滿意的收購價格。黃煙種植大戶李大伯告訴記者,今年從煙葉種植到收獲,技術人員在每個關鍵節點,都會下到田間地頭,為煙農們提供技術指導,保障了煙葉質量。“從下肥、病害防治到大田肥水管理等,技術人員全程指導,對我們農戶很貼心。”

  不僅如此,始興縣還大力推廣水稻“三控”施肥技術,該技術是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和國際水稻研究所合作研制的新型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術體系,主要內容是控肥、控苗、控病蟲,簡稱三控。它主要的優勢是省肥、減藥生產,可以減少20%的氮肥用量,少打農藥1~3次,減少對土壤的壓力,有利于稻米食用安全,同時還能提升水稻產量10%左右。目前,該項技術在始興廣泛推廣使用,全縣10萬零8百畝水稻產量今年達到了一億斤,糧食實現大豐收。


廖臺.png

        廖向榮 攝

  始興最大的優勢是生態環境,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環境。展望未來,始興縣將以這次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契機和新的起點,以更加創新、更加開放、更加務實的氣魄和作風,久久為功、持續發力,持續筑牢始興生態底色,全力打響“善美韶關·生態始興”城市品牌,譜寫始興高質量綠色發展新篇章。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