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興縣:織好“三張網”,讓社區防控有力度、有溫度、有熱度

微信圖片_20200304112259.jpg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始興縣以社區為基本單元,依照“創文”網格化工作經驗,將縣城7個村(社區)分成14個片區,14個片區細分為107個防疫小區,每個防疫小區對應安排一個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作為本小區責任單位。

  在這期間,14個創文片區的每個卡口、每條大街小巷每天都活躍著各責任單位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國企干部職工、大學生等不同年齡不同行業的身影,他們不管風吹日曬、白天黑夜,嚴守一線,為社區居民進行疫情防護宣傳指導、生活心理服務、嚴格社區小區管理等,織牢織密織好疫情防控“防守網”、“監管網”和“宣傳網”等“三張網”,全面落實落細各項疫情防護措施,讓社區疫情防控有力度、有溫度、有熱度。

  微信圖片_20200304112307.jpg

  群防群控織密“防守網”,讓防守有力度

  “請14個片區責任單位明天上午8點半準點到所在片區居委會簽到,統籌安排單位人員按屬地原則,開展‘敲門行動’,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和排查工作。”1月28日,各單位片區聯絡員都收到了這樣一條信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縣委、縣政府發出號召之后,全縣所有行政事業單位聞訊而動,紛紛響應,14個片區分別成立了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黨員干部職工立即前往各轄區,全區域全覆蓋開展“敲門”行動。

  “我們七片區八片區共有12個單位,我們就網格化到每一個單位,然后再從每一個單位網格化到每一棟樓,每一棟樓編制了網格化的圖紙。按照這些圖紙,我們帶上宣傳資料、入戶調查表,敲每一戶的門。”城中社區居委會主任張茂輝說,敲門敲不開的,他們就一個個打電話去核實,電話打不通的就把情況記錄下來,第二天,從這戶人家開始,再一次的‘敲門’。

  “您好,這是您的出入證,今日起社區將憑證出入,我們的工作人員將會對您做體溫登記,謝謝您的配合......”在城南鎮城南社區,面對城南鎮城鄉結合的現狀,三片區責任單位市場監督管理局將黨員先鋒崗前移至小區、居民區門口,多管齊下共建疫情線索排查陣地。一是為開放式居民區居民制作人員(車輛)出入證,經核實為本社區居民后憑證出入;二是動員小區物業力量參與防控,利用業主卡等資源把好小區人員進出排查關卡;三是張貼線索排查公告,鼓勵社區居民提供外地返回人員線索,全民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

  在城東社區,該社區結合工作實際,打破片區界線、責任單位界線,轄區內的一片區、二片區共同研究、共同部署、共同發力,統籌安排人員和工作,避免了畫地為牢、各自為戰的情況。轄區責任單位供水公司,在得知片區人手緊缺的情況下,主動扛起重任,安排了9名黨員干部,在人流車流量最大、形勢最為復雜的下楓山街卡口輪值。這些黨員同志在協助片區工作之外,還加班加點做著自己的業務工作,“作為黨員干部,必須責任在身、沖鋒在前,哪里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供水公司副經理鄧曉華說。

  “全體隊員中午12:30集合,接到緊急通知,要求今天下班前必須排查出有無重點人群……”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像這樣的突擊行動,每天都在各片區責任單位的工作群里上演。面對每天在變的社區疫情防控情況,無論什么時候、什么內容,只要有新情況、新任務,全體黨員干部就第一時間到位,確保每一枚釘子都釘在最需要的地方,這是所有防控人員的責任擔當。

  從嚴從實織密“監管網”,讓監管有溫度

  社區疫情防控,不止于走訪摸排、檢查登記。落實住戶屬地防控監管責任,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始興縣及時調整工作方式,創新監管手段,在片區啟用了返鄉人員登記微信小程序,通過手機和網絡等方式第一時間掌握返鄉人員身份和行程等相關信息。數字化的疫情管控方式,讓社區工作人員能點對點的對返鄉人員提供精準的監管服務。

  在城東社區,一片區、二片區牽頭單位人大辦和政協辦共同建立了監管群,利用位置共享等方式對居家隔離對象進行遠程監管,同時在群內分享圖片、信息等,緩解隔離人員的緊張情緒。

  在東升社區,十一片區牽頭單位縣委辦的工作人員在有業主群的小區第一時間加入業主群,沒有物業的第一時間牽頭成立臨時業主群,對業主統一進群管理。并每天利用微信群發布防控信息、辟謠止謠、信息溝通、實時監督。

  在開展監管的同時,14個片區根據返鄉人員及居家隔離人員情況,安排專人組成多個服務小組,為接受居家觀察的居民提供上門代買代辦服務,盡可能地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這是我們的電話,如需買菜、倒垃圾,可以隨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安排人員及時上門為您處理......”這是每個片區工作人員與居家隔離對象的日常對白。不管什么時候,只要被隔離居民有需求,他們“一直在線”、“有求必應”,讓被隔離家庭為之倍感溫暖,片區防控人員與隔離對象也變成了熟識的“家人”。

微信圖片_20200228160234.jpg

  高頻高效織密“宣傳網”,讓宣傳有熱度

  “這個春節我承諾,減少串門,問候到,心意到……”疫情發生以后,在始興的各個角落,這樣的宣傳口號通過廣播不間斷地播放著,防疫宣傳的聲音傳到了每個居民的耳中。在沒有廣播的背街小巷,工作人員就一手拿話筒、一手拉著音箱走街串巷,不留“死角盲區”移動式宣傳。

  為了增強宣傳的吸引力,各片區充分發揮自身工作特點,各出奇招,以特有的宣傳方式和宣傳渠道,打通疫情防控轄區宣傳的“最后一米”。

  在城中社區,七片區責任單位融媒體中心充分發揮媒體優勢,分別錄制了始興話版、普通話版、瑤話版的宣傳廣播,第一時間“共享”到全縣各片區,確保宣傳人群全覆蓋。同時,組織始興發布微信公眾號、始興縣政府門戶網、始興發布APP、始興縣廣播電視臺等媒體平臺,連續播出疫情科普資料、權威信息、抗擊疫情動態等,筑牢媒體宣傳矩陣。

  在城南鎮城南社區,他們將防控疫情的相關內容編成群口快板,以膾炙人口的說唱方式向廣大群眾宣傳,這種幽默風趣的形式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

  在一片區、二片區,牽頭單位人大辦、政協辦結合自身工作特點,編發了《致始興縣人大代表的一封信》《致始興縣政協委員的一封信》,廣泛動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今天天氣好,河邊的五位老人請不要聚在一起曬太陽”、“劉鎮營建材店的群眾,請不要聚集,......”在三片區,責任單位市場監管局組成小喇叭宣傳小組每天開展巡查,一次又一次對聚集人群進行勸散。沒有法定職責、沒有工作指引,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一天沒解除,他們還在一遍又一遍重復著。

  目前,隨著入境防疫檢查點的撤除,復工復產工作的有序推進,村(居)、社區、片區防控壓力進一步加大。但是,“我們力度不減、監管不停、宣傳不斷,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始興廣大黨員干部將繼續堅守在一線,與廣大群眾一道,織密織牢防控網格,堅決眾志成城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冬天已經過去,春天已經來臨。我們相信,有無數社區工作人員和基層黨員干部的并肩作戰,花開疫散的那天很快就會到來!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