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會館外觀(李佳 攝)
撥開歷史煙云去尋根,方知一座老城的底蘊和魅力來自哪里。在始興,就有這樣一處古建筑,它穿過悠久的歲月,今天,當我們走近它時,看到的只是靜靜屹立在墨江畔的一處老屋,仿佛長久以來一直都是那樣安靜,但你在路過它身旁時,仍不免被它的容顏所打動——這,就是始興廣州會館。
一個驕陽似火的午后,記者一行來到了這座古建筑旁,揭開它塵封的往事,去探尋一段繁華的商業史。
隱于鬧市的建筑瑰寶
初見始興廣州會館時,它屋頂上已是雜草叢生,應該是久已無人打理,但這絲毫沒有破壞它的美感。站在它的大門前,其巍峨的氣勢,已經令人十分震撼,而它的一棱一角,則無不彰顯出當時工匠的用心之處。
這座精美的古建筑,坐落在始興縣城墨江畔的一條小街巷里,如非有人引領很難發現。據始興縣志記載,廣州會館建成于清朝咸豐七年,也就是1857年,其坐北朝南,建筑總面積有268.8平方米,單看外形,也能看出其建筑風格透露出明顯的“廣府味”。尤其是它的烽火墻造型精美,它以綠色琉璃瓦蓋面,前后兩端翹起,屋脊塑二尺高粉墻,畫上花卉蟲魚,上面擺有佛山人物陶瓷石灣公仔,中間是一個黃色葫蘆。從正面看兩邊高聳的墻體呈鑊耳形,從側面看就像一個“凸”字,因此名曰“鑊耳拱”。
“耳狀建筑具有防火,通風性能良好等特點?;馂臅r,高聳的山墻可阻止火勢蔓延和侵入;微風吹動時,山墻可擋風入巷道,進而通過門、窗流入屋內。”作為始興縣史志辦主任,單小紅對廣州會館頗有研究,她告訴記者,“鑊耳拱”以廣府風格的建筑為主要代表,其所用材料均十分講究,且造工精細,其結構從檐口至頂端用兩排瓦筒壓頂并用灰塑封固,尤其是處理收口的工藝,是整座建筑工程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地方。
造型精美的“鑊耳拱”固然令人贊嘆不已,而始興廣州會館建筑的精妙之處還遠不止如此。僅從外面看,其墻面全部選用水磨青磚砌成清水墻,這種墻體牢固結實,這也使得其經歷數百年風雨,依舊熠熠生輝;而步入會館內,則可以看到其室內分為前、中、后三個廳,兩邊分別建有耳室。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為了順應風水,兩邊耳室建設十分講究,均是呈梯形分布,一邊是由內向外持續擴大,一邊則剛好相反。
可惜的是,廣州會館內的雕欄畫棟因為早些年的破壞,現在已經所剩無幾。每每說起這個,今年已近70歲的鄧贊勛老人就感觸頗多。因為從小就在會館邊街道生活,他對會館原先的面貌十分了解。現在,只要見人在廣州會館旁駐足欣賞,他總是會走過去繪聲繪色地給游人免費講解。無疑,這座古建筑的一棱一角都在他的心中。
如今,大家所能看到的始興廣州會館儼然已經大不如前,對于像看過它原有面貌的人來說,確實是一種遺憾,但它今天所展現出來的一種滄桑感,難道不正是歷史的一段見證?!
商貿往來的避風港灣
時光荏苒。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始興廣州會館只是偏居市區一隅的一處古色古香的建筑,但將時間推移到100多年前,甚至只需回到上世紀30年代,這里卻還是一處人來人往的商業旺地。
建筑的講究,也可體現建造者的資金雄厚。單小紅告訴記者,始興因為盛產木材,且水路交通發達,墨江穿城而過,南下匯入湞江、北江,再途經珠江,就可以抵達廣州。這讓廣府商人看到了商機,經過多年的發展,隨著前來經商的廣府人的增加,促使他們開始集資建起了廣州會館。
在廣州會館正門前方的不遠處就是墨江,如今一排排新式民居成為它們之間的障礙物,“以前廣州會館一出來,就是墨江,中間根本沒有阻擋物,且據史料記載,清朝時的墨江江面也比現在要闊。當時為了貨物搬運方便,在會館前還修有大型碼頭,可見其當時的繁華程度?!眴涡〖t說。
與碼頭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不同的是,廣州會館正前方的一條古老橫街卻得以保留了下來,雖然它現在已經成為一條新老房屋混雜的“巷子”,但是不要小瞧這樣一條小街,因為這里曾經在廣府商人的帶動下,是始興最繁華的一條街道。
說起這條街道往昔的繁華,鄧贊勛老人頓時打開了話匣子。他告訴記者,在解放以前,這條街道依舊是始興最熱鬧的地方,街道邊各種商鋪一應俱全,到現在保留下來的民國時期風格的房屋就是那時候建起來的,“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雖然街道沒有以前繁華了,但仍是始興縣城內最重要的商業區,而始興縣最大的國營飯店也建在這條街上?!?/span>
隨著近些年來始興縣城的不斷發展,這樣的一條小街道已經無法承載城區主要商業區的功能了,因此也就慢慢地被人遺忘。然而,或許人們該感謝這樣的改變,正是因為身處這樣的區位,也使得廣州會館成為了鬧市中一處難得的清靜之地,這也正好配合它古樸的氣質,令人流連,引人沉思!
“南北”相融的歷史見證
毋庸置疑,廣州會館的建設,最初的目的肯定是為了讓廣府商人在始興經商更為方便,但經過時間的沉淀,它的意義也隨之擴大,在今天看來,它不僅是始興商貿一度繁榮的見證者,更是廣府文化在始興落地生根的起始點。
自清朝咸豐年間,廣州會館在始興落成以后,廣府商人來始興經商的也越來越多?!澳菚r的墨江,每天都會有數不清的船只南來北往,航運非常繁忙,始興的木材、土特產通過船只運抵廣州,而廣州的商品也通過這條航道來到始興?!眴涡〖t在說起這段繁華過往時,十分興奮,仿佛過往的商船依舊還在眼前。
抗日戰爭時期,則是廣州會館的又一次興盛時期。當時由于受戰爭影響,大批珠江三角洲的難民來到始興,其中有些商人在始興開店經商?!爱敃r,僅縣城就有31間廣府商人的店鋪,占始興縣城總店數的十分之一,再加上還有不少廣府人在銀行、稅務和縣府機關任職,一時間,廣府人成為始興頗有影響的經濟和政治力量?!眴涡〖t稱。
隨著發展規模的日益擴大,到了1939年,始興的廣州同鄉會正式成立,為廣府人在始興的扎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們集資在始興五里山靠高椅坑和石井買了山地,供去世的鄉親安葬,打消了鄉親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能靜下心來在這里做生意、繁衍生息;另外,他們還利用會館館址開辦廣義小學,招收同鄉子弟和其他小孩入學。
單小紅告訴記者,同鄉會的經費主要靠同鄉會的會員捐贈、會館出租收入。廣州同鄉會的活動一直持續到1949年9月,為繁榮始興經濟、凝聚廣州鄉親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始興廣州會館的成立,對帶旺始興的經濟、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單小紅告訴記者,在始興縣的馬市墟以及都亨墟現在都還保留有規模十分宏大的騎樓,而這種建筑樣式正是廣府文化的一個特點。由此可見,廣府風格對始興民居的影響頗深。
另外,在始興還有不少姓氏都是從廣府搬遷過來的,他們不僅將廣府的建筑特色引入了客家風格,也帶來了粵劇?!凹幢闶乾F在,不少始興人,尤其是老人家依舊熱衷于聽粵劇,而這種現在看來已經習以為常的劇種,在上世紀30年代的始興依舊是新鮮事物。當時廣府商人在始興發家,也使得一些粵劇演員來到這里謀生,并將粵劇迅速地在始興流傳開來?!闭f起這段過往,單小紅頗為感觸。
現在,始興縣政府已加強對廣州會館的保護,各項工作在有序的推進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廣州會館定將會以全新的姿態面對世人,讓更多人去了解始興的那段繁華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