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興發揮生態優勢,奏響綠色崛起強音

從湞水河畔到墨江之濱,蜿蜒綠水流淌;從龍斗之巔到沃野百里,一片生機盎然。踏上始興這方熱土,映入眼簾的處處是成片的綠意,讓人如同置身畫中。

綠水青山,是韶關市始興縣在趕超跨越發展中加速崛起的潛力所在。近年來,始興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展示生態之美,激發生態活力,放大生態效益,呈現出生態經濟不斷發展、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生態文明不斷推進的可喜局面。

厚植生態優勢,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春天,徜徉于始興的山水之間,到處都是醉人的風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車八嶺的新茶采摘在即,北山竹海里無數的小竹筍剛冒了尖,江口萬畝果園金燦燦的枇杷飄來甜味,沁人心脾。

始興是廣東省首個生態縣建設示范縣,現有林業用地25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7.36%,被譽為粵北“綠色明珠”,先后榮獲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綠色名縣”“中國優秀生態旅游縣”“中國最美小城”“中國圍樓文化之鄉”等眾多國字號名片和20多項的榮譽。

“始興縣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因此,始興的發展優勢在生態,潛力在生態,希望更是在生態,”始興縣委書記黃令遙表示,始興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以“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為總綱,立足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奮力推動始興在新起點上再創新局,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近年來,始興圍繞山水特色,厚植生態優勢,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劃定林業生態紅線,積極推廣使用綠色能源和清潔生產,加強對飲用水源地、墨江河、湞江河保護和整治,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今年,該縣計劃完成生態公益林擴面5萬畝以上,造林綠化2.1萬畝,完善提升生態景觀林帶工程972畝,新增森林公園1個、濕地公園1個、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12個。

始興依托優越的生態環境,著力發展獨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縣內擁有優質蔬菜、優質烤煙及雜交水稻制種、優質生態水果、優質蠶桑、生態循環養殖等五大特色園區,有25家省市農業龍頭企業、29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5家家庭農場、75個有機食品認證、10個綠色食品認證、2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中國楊梅之鄉”“中國枇杷之鄉”和“中國石斛之鄉”。始興還依托優質的森林生態資源,大力發展茶葉、靈芝、石斛、蜂蜜等林下經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僅去年林下經濟產值就達到1.8億元。

始興建設全省綠色崛起示范縣的步伐在加大、加快。在工業發展方面,堅持“綠色招商”理念不動搖,主動對接珠三角的產業鏈條和消費市場,健全招商項目準入評估和項目退出機制,培育綠色發展新引擎,產業轉移園被列入省循環改造試點園區。文具制筆、電子機械等綠色環保產業的興起,為始興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6億元,增長8.8%,增幅同比提高了0.7個百分點,增速排全市第3位,實現了“開門紅”。

發力全域旅游,讓美麗經濟遍地開花

近年來,始興縣委、縣政府把旅游業作為戰略性產業來培育,堅持用“旅游+”的思維謀劃和推進旅游產業發展,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構建起“景區為骨架、特色小鎮及示范線和美麗鄉村為支撐”的全域旅游框架體系。

始興旅游資源豐富。原生態的自然風光、積淀千年的歷史文化、古老的圍樓以及各具特色的鄉村,無不讓游客沉醉其中。“始興開門見綠,滿眼入畫,生態環境非常好,特別是這里的圍樓,讓人非常的震撼”,一位來自珠三角的游客如是說。

始興素有“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的說法,在2174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聳立著249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客家圍樓,圍樓的密集程度和擁有數量均居全國之首,是中國乃至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吸引了眾多古建筑學、民俗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前來考察研究。圍樓作為始興全域旅游的一個文化展示窗口,也因此得以重煥生機。始興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圍樓保護開發規劃方案,實施圍樓保護認養試點工作,加大圍樓旅游綜合開發力度。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匯川別墅、樂勝桃園圍等6座圍樓被社會人士認養,打造成為別具一格的民宿,進一步提升了圍樓旅游的熱度。

啟動智慧旅游公共服務信息平臺開發工作,加強旅游基礎實施建設,完善旅游要素配套,加大旅游營銷宣傳,大力培育全域旅游新產品、新業態。充分發揮車八嶺國家自然保護區、劉張家山森林公園等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和旅游環境,積極構建一批具備森林游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等功能的森林康養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加快構建便捷的全域旅游交通服務體系。以“九齡故里,百里畫廊”等一批重點旅游公路建設為重點,投資約6.2億元推進12條170公里旅游公路和南嶺紅沙漠大橋建設;武深高速始興段有序推進,謀劃推進贛韶鐵路復線、武深高速與尋全高速公路連接線、始陽高速公路等建設項目,全面打通始興連接珠三角和省外的通道。

不斷延伸的交通路網將始興眾多鄉村旅游產品“串珠成鏈”,不僅促進自然與人文、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還帶動周邊群眾共同參與開發,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之路,“美麗經濟”遍地開花。2016年,全縣旅游綜合收入增長25%,入選首批“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

森林、山水、生態和人文之美,使始興成為養生保健、休憩旅游的理想之地,全域旅游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改善人居環境,看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現在的始興,讓鄉村越來越美麗,正在從規劃變為現實。村莊干凈整潔,廣場平整開闊,祠堂變身為農家書屋,河邊栽植起綠色長廊,到處鳥語花香,整個村子豐滿鮮亮、生機萌動、讓人欣喜。

作為全省乃至全國縣一級生態建設的先行者、示范縣,始興生態創建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山區縣的前列。大力提升鄉鎮建設水平,加快特色小鎮建設,逐步提高自然村規劃覆蓋面;深入開展一鎮一規、一鎮一村、一鎮一路、一鎮一圍、一鎮一景等基礎性工作;投入2000多萬元,在全市率先推行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市場化運作;全面完成470公里新農村公路硬化、村村通自來水、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等工程,鄉村環境不斷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始興以“抓三清、拆三舊、促三建、保三通”為基礎,全面推進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預計今年底全縣自然村整治率達到60%以上,29個省定貧困村打造美麗鄉村,到2020年底完成所有自然村整治工作,建成一批美麗鄉村示范村。截至目前,該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8個、省級生態示范鄉鎮9個,省、市級生態示范村59個,廣東名鎮1個、廣東名村4個。

鄉村美了,城市品味也在不斷提升。近日,一組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為主題內容繪制的文化墻,亮相始興墨江長廊。據了解,今年,始興以創建廣東省文明城市為契機,把文化建設與文明縣城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廣泛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大力弘揚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等良好道德風尚,努力把始興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旅的生態文明城市,建成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之城。

眺望始興縣城,美麗的墨江河宛如一條玉帶繞城而過,5座跨江大橋與一河兩岸的風景成為了始興一道新景觀。始興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們把綠色元素融入城市建設,充分利用始興的自然生態優勢,融合山、水、林、園等生態元素,大力打造城水相融、水天一色、人在城中、城在綠中的城市新格局。”今年,始興計劃投資5億元,對縣城所有主要干道、節點的人行道、綠化帶、景觀節點進行改造升級,用綠道將歷史文化建筑串聯起來,打造四大文化主題公園等,塑造分布合理、功能顯著、植物多樣、文化凸現、景觀優美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彰顯城市魅力。

“綠色”的主旋律已經奏響,始興搶抓機遇、加快崛起的氛圍空前濃郁。始興人將繼續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放大生態優勢,加快綠色崛起,譜寫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樂章。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