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水南村(鄧斌/攝)
沐浴著冬日暖陽,昨日,記者走進始興縣水南村,只見白墻灰瓦,綠樹掩映,平整的村路兩旁花開簇簇;從樹上新鮮采摘下來的一筐筐皇帝柑,正等待著發往珠三角等地,村民的臉上露出豐收喜悅的笑容……在這個省級貧困村,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連日來,水南村支部書記魏志才和村兩委干部忙的不亦樂乎,處理完日常工作,還要接待一撥撥前來參觀學習的周邊市縣區團隊。雖然忙碌,但魏志才干勁十足:“趁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我們要做得更好,要把水南建設成美麗宜居的示范村!”
看著水南村的怡人風景,誰曾想到,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臟亂差的村子,到處污水橫流、村居破敗?!白詮拈_展‘三清三拆’工作以來,村民們積極響應,現在村里是一天一個樣,路修好了,房子也變漂亮了,住在農村比城市還舒服”,村民饒家德對水南村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豎起了大拇指。
水南村實現蛻變的關鍵,是基層黨支部的整頓升級。2017年,水南村通過村“兩委”換屆,選出公道正派、熱心為群眾服務的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始興縣還選派一名素質高、能力強、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駐村“第一書記”,完成了軟弱渙散黨支部的整頓升級。
新一屆村兩委干部充滿活力、干勁十足,經常顧不上休息,利用晚上、節假日及農閑時間入戶開展宣傳工作,把黨的政策向群眾說深說透。在開展“三清三拆”工作中,黨員干部還帶頭拆除,真正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水南村大力發揮基層黨組織領頭雁效應,以黨建為抓手,將黨的工作、組織工作滲透于鄉村建設發展中,帶動鄉賢、村民等力量參與到新農村建設當中,形成全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格局。目前,全村共投入資金1530多萬元,群眾投工投勞2560多人次,15個村小組全面完成“三清三拆”工作,整治率達100%。
“最開始我們是不太支持‘三清三拆’工作的,拆了后能做什么呢?”水南村水口村小組的饒昌華的疑慮代表了廣大村民的心聲。
魏志才意識到,鄉村建設的主體應該是村民,要讓村民主動參與其中,除了要做好宣傳,將上級政策落到實處,還要讓村民對“三清三拆”的好處看得見摸得著。于是,村委會先后多次召開村組動員會,開展美麗鄉村培訓,組織村民代表到縣內外先進示范點參觀學習,引發群眾共鳴,激發群眾對建設美好家園的認識。多方籌措資金,安裝路燈,開展自來水供水工程、排污排水管道建設等。
“三清三拆”工作還未正式啟動,水口村小組的村民就主動找上門來了,申請要當村里的“示范點”。饒昌華說:“為了爭取到示范點,村里人是真著急了,催著村小組趕緊報給村委會,早點把那些牛欄、豬欄都拆了,把路擴寬,建上綠化帶,讓這里環境好起來?!?/span>從“要我拆”到“我要拆”,各村小組甚至掀起了“三清三拆”的競賽模式。
認識到群眾自治的重要性,水南村還積極發揮村民理事會牽頭組織作用,通過“一事一議”方式,村民全程參與規劃設計、方案制定、招投標、施工管理、項目驗收等重要事項,真正做到了“村民的事由村民說了算”。為主動接受村民監督,水南村建立了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微信群,即時上傳工作視頻,定期展示整治成效,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整治工作成效。如今,走進水南村,幾乎看不到危舊房以及破敗的豬欄、茅廁等,取而代之的是綠化地、正在新建的房屋。
鄉村要振興,除了優美的環境,還要強化產業支撐。水果是水南村一張靚麗的名片,也是水南村的主導產業,全村楊梅、枇杷、柑桔等水果種植面積達1.5萬畝。
“我們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水果”,35歲的饒欠韶決定回鄉創業,“種水果,開農家樂,怎么都比在外打工掙得多,還能照顧一家老小?!贝謇镪P于“整合2000畝土地,發展集蔬果、水產養殖、農家樂、水上樂園、民宿等于一體的田園項目綜合體”的規劃更是讓他充滿了創業的信心。
像饒欠韶這樣從珠三角等地返鄉創業的人還有很多,鄉村旅游也是水南村未來的發展方向。水南村歷史文化深厚,古樹、古圍樓、古村落等隨處可見,這些都是水南村新農村建設的特色與亮點。魏志才介紹,在新農村建設中,將鄉村旅游理念貫穿到環境整治全過程,以景區理念進行高標準規劃和建設。盤活利用古樹、古祠堂、古村等資源,挖掘村莊自然、人文和產業元素,實現與鄉村旅游規劃“無縫對接”。在建設時,尊重農村人文和自然資源,借助國道G323線交通區位優勢,統籌考慮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和鄉村風貌的整體塑造。
目前,水南村已建成集休閑、休憩、娛樂于一體的樟樹林公園,擴建了2.2千米的環村公路,新建了生活垃圾陽光分解房,文化綜合樓和村級衛生站投入使用,全民體育健身廣場以及黨建宣傳長廊、魚塘景觀提升工程正有序推進,全村上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