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廣東省首個生態監測學術委員會今天在車八嶺保護區成立

  今天上午,廣東省首個生態監測學術委員會在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該學術委員會的成立,將為推動我省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廣東省林業局副局長吳曉謀,始興縣代縣長華關,縣委常委、副縣長李勇,廣東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中科院、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相關專家教授等參加了當天上午的成立大會,并為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員頒發了聘書。


  據了解,車八嶺保護區第一屆生態監測學術委員會主要由中科院、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頂尖的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優秀專家組成,委員會的管理模式按管理局-合作方-委員會三維架構進行管理,成立后將致力于全面提升車八嶺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水平,為保護區規范化和信息化生態保護綜合監測提供科技支撐,將車八嶺保護區打造成為具有一定國際知名度、代表國內先進水平的生態保護綜合監測示范保護區,建設成生態保護綜合監測為主的長期科研基地及人才培養基地,實現科研監測、技術服務、科普教育和社區發展等多種功能服務,促進自然保護區建設與區域社會經濟的協同發展。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儲誠進告訴記者,我們專家委員會,實際上是集合全國、各高等院校、不同的科研機構里面的專家學者,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交叉融合,能夠為保護區提供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肖治術告訴記者,因為保護區的這個科研檢測涉及了很多方面。比如說生物多樣性,也涉及到動物植物微生物,還有水土氣生多個學科,還有涉及到很多新的技術,所以這也是我們在科研監測的頂層設計方面就是要綜合這種多學科,特別是要利用這些最新的科學技術,所以這方面也是匯集了專家,能夠更好地提升整個保護區的水平,特別是我們有一個行業的目標,在這個智慧保護區建設上面有一個新的遠景目標,所以我們也要發揮這些專家的智慧作用。

  車八嶺保護區作為南嶺山脈南緣重要代表性區域,分布有世界同緯度帶原生性較強、面積較大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發揮了重要的基因物種寶庫、生態屏障、水源涵養等作用,經過近40年的建設發展,在生態保護、科研監測、社區發展等方面的工作,走在了全國自然保護區的前列,尤其在科研監測方面取得了全省和全國多個“第一”,對廣東自然保護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而學術委員會的成立,將進一步提升車八嶺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水平,為保護區規范化和信息化生態保護綜合監測提供科技支撐,同時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論述的具體體現。

  廣東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吳智宏告訴記者,今天成立這個大會呢,是瓜熟蒂落,順勢而為,同時我們更是需要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匯集各方面的這個智慧。集思廣益建成車八嶺特色的專家智庫,特別是在國家提出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區體系建設當中。更是需要這么一個專家團隊來對我們車八嶺建設發展頂層設計上作出規劃,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作出車八嶺貢獻。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