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為國鋤奸的始興刺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抗戰時期,始興竟有一名義士充當刺客,參加了一樁轟動中外的驚天大案,為國鋤奸。

  

少年從戎御日寇


  官沐彬,今始興縣隘子鎮滿堂村馬口圳人,為官乾亨公玄孫,在本村的敦本學堂讀書畢業,他身高一米七五,身材魁梧,二十歲后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在部隊連里當了文書(少尉)。

  抗日戰爭爆發后,官沐彬隨軍駐在湖南長沙。

  有一天,上頭來人在官沐彬部隊中招錄屬于中央直屬部門管理的特種士兵,條件苛刻,待遇不菲。官沐彬見告示貼出,響應報名。考了筆試后,再考面試搶答題,要求一分鐘答復。主考官問:“首長有緊急危險的時候,你應如何對付?”官沐彬立即答復:“以身御之”,反應迅速,聲音響亮,答案果斷,深得考官滿意。第二天懸榜錄取,但需要一個團級干部作擔保,時間只限5天,這條件難為了官沐彬。

  正巧,官沐彬連隊所駐村莊,有一位團長回家探親。官沐彬聽聞,懷著一線希望,登門拜訪。團長接待了他,看到他比較年輕,就問:“聽說中央有直屬部門招一批有志能干的人才為國家抗日,你知道么?”官沐彬回答:

“前幾天報了名,已通過考試。可惜,我眼下在湖南地方,難求一名上校作擔保,如果在我老家清化,師長也能找到,只是,過三天就要截止收錄,時間上也趕不及了”。

  那位團長聽后,立即表態幫忙,官沐彬終于順利被收錄為軍統人員。接著到了廣西桂林的山區,與大家一起集訓,學習各種技術知識。通過一年多的訓練,官沐彬升任為組長(上尉),當時只知道全部組員都是少尉、中尉的軍銜。

  

省城殺賊天下驚


  1943年1月,大漢奸汪精衛的妻弟陳耀祖擔任廣東省偽省長,成為華南最大漢奸頭子。軍統決定采取行刺方式,暗殺陳耀祖,打壓汪精衛的風頭和氣焰。

  官沐彬等共12名特別行動組組員進入廣州,當時上峰限于三個月內必須完成任務。然而,三個月過去了,組員們毫無頭緒。上峰又給了兩個月時間,但是,陳耀祖行動神秘,小心謹慎,偽政府戒備森嚴,組員們再著急緊張也無濟于事,依然沒有找到機會。眼看兩個月又要過去了,上峰又重申,再用兩個月,如果沒有完成任務,提頭來見。

  這是死命令,組員們只好分頭察探可靠情報,尋找有利時機。就在最后一個月里,探明一個情報,廣州多寶路有一家古玩店要開張,有各種古董珍品文物展示,據說陳耀祖會參加活動。

  這個消息使他們無比興奮,于是布置安排,12人分為三組,每4人一組,提前混入人群之中等待時機。

  那天上午10時,行動組發現古玩店附近駛來三輛小車,緩緩駛入古玩店門前,前后兩車下來人員,打開中間小車的車門,組員們覺得信息無誤。瞬間,手槍大作,前后的衛兵全被打死,陳耀祖一個箭步跑進了店里,組員們匆匆趕上,見他進入內堂,摔了一跤,四名組員齊齊開槍,陳耀祖倒在地上。

  隨后,組員們趁亂混入人群,各自跑路。來到關卡時,只見人山人海,檢查嚴密,有兩位組員放了兩枚煙霧彈,頓時伸手不見五指,于是趁亂沖出關卡。有四位組員花錢冒充抬新娘的轎夫,手槍隱藏在新娘身上才過了關。還有兩位組員,無處躲避走進了一間茅廁,發現兩名菜農進城挑糞,他們用錢買下了農夫的衣服和糞桶,把手槍放到糞桶底,盛滿糞水,挑著出關。

  特別行動組全部成員安全離開了廣州,完成了使命。

  陳耀祖是大漢奸汪精衛的妻弟,又是廣東省偽省長,可謂華南最大的漢奸頭子。他被刺身亡,消息傳出,轟動中外,廣州街頭的報紙更是被搶購一空。

  

時乖運蹇三入獄


  官沐彬得到了軍統的重賞后,便請假回家娶親,幾個月后重返征途,繼續參加抗戰,背上多次被炮彈炸傷,身上有兩處十多厘米長的傷疤。1945年,日寇投降。1946年,官沐彬根據安排,到湖南沒收一位漢奸的家產,其中有黃金數十兩,不料副組長見財起意,卷款潛逃。官沐彬身為組長,便成了替罪羔羊,被上峰追查,逮捕入獄。1947年,押到廣州行營軍法處,處長官師亮正好是清化同鄉同族,以失職之罪,判了官沐彬一年徒刑。刑滿時回家務農,從此脫離了軍統組織,斷絕聯系,也沒有參加國內戰爭。大家只知道他是國民黨軍人,不知道他曾經是軍統人員。

  新中國成立后,官沐彬擔任了村里的負責人,1952年,由于國民黨軍人身份,又被逮捕進了監獄。刑滿后回家繼續務農,1961年,官沐彬響應號召,主動在群眾大會上把軍統身份坦白出來,并寫了交代書。市縣有關部門聞訊,大吃一驚,原來只是在某囚犯的口供中得悉韶關曾有一位官姓軍統人員,雖然官姓在全國是小姓,但在韶關則是曲江、翁源、始興、新豐等縣都有,于是不知道此人原來在始興的清化鄉滿堂村,后經過審訊,才知道原來官沐彬參加軍統時,改名為官其彪,籍貫寫的是韶關,所以身份才沒有完全泄露出來。隨后,官沐彬再次入獄,在東北勞動改造,1964年釋放回來。文革時期雖然也受了些沖擊影響,但是總算沒有入獄了。

  1982年,官沐彬本人談起了當年的刺殺事件,口述了近4個小時,在場的人有滿堂村的官定智、官省耕等人。2011年起,官定智進行了回憶記錄。2022年,筆者得知此事后,通過報紙、網絡進行了收集整理,了解到,陳耀祖在廣州街頭遇刺身亡,一直是廣東歷史上一大懸案。有人指出刺客為軍統特務,還有人推測他的被刺與禁賭有關。真相如何,眾說紛紜。

  近些年來,隨著文史界的深入研究,當年刺殺大案的有關情況才漸漸清晰起來,以下一段文字便是根據7篇參閱文章綜合整理:

  1944年4月4日下午6時,陳耀祖下了班,驅車來到廣州文德路,在教忠學校門前下了車。隨從副官羅植與他并肩而行,兩名衛士一前一后地護衛著,幾人一同橫穿馬路,準備到古玩書店去找一套古籍。突然,一個煙幕彈在面前爆開。前面的衛士迅速躲閃走避;后面的衛士伸手去拔槍,尚未拔出,街道上已槍聲大作,瞬間被撂倒。羅植狂奔到附近商店,藏在柜臺下。陳耀祖驚惶中沖進附近的何家祠,或許過度緊張,在門檻上絆了一跤。數名刺客快步跟來,舉起手槍一通掃射,陳耀祖最終伏地不起,當夜在東山陸軍醫院喪命。

  

當年故事已惘然


  根據筆者了解到的情況,發現官沐彬的口述事件非常吻合當年陳耀祖被刺殺的基本情況,甚至于很多細節都對上了。

  一是時間,都是抗戰時期的1944年。不過,官沐彬回憶的日期時間是在上午10時,而有關報紙網絡上大部分寫的是下午6時(也有文章寫的發生在上午)。這方面,由于年代久遠,有可能記憶出現偏差,或許是官沐彬回憶錯了,或者是官定智記錄錯了,或許是真的在上午發生的事。

  二是地點,同樣是在廣州市。不過,官沐彬回憶的是在多寶路,而有關報紙網絡上記錄的都是文德路。筆者查了一下,兩地相差不算太遠,差距五公里,直線距離四公里,而且有條大道中山路筆直連接。這方面,由于年代久遠,有可能記憶出現偏差,或許是官沐彬回憶錯了,或者是官定智記錄錯了。

  三是刺客,目前文史界普遍認為刺客是軍統人員,而官沐彬也曾經是軍統人員。

  四是漢奸,被刺殺的漢奸都是在廣州市的日偽政府首長。不過,略有不同的是官沐彬回憶刺殺的漢奸頭子是廣州市偽市長,實際上被刺殺的漢奸頭子是廣東省偽省長。

  這方面有三種可能性,第一就是官沐彬一直以為刺殺的是廣州市偽市長,事實上,陳耀祖在擔任偽省長之前,也確實在1942年6月起曾經當了半年的廣州市偽市長。至于陳耀祖之外的另一個廣州市偽市長彭東原是病故,而不是被刺身亡。第二就是官沐彬回憶錯了,第三就是官定智記錄錯了。

  五是細節,都是一個刺殺漢奸頭子的事件,關鍵的是很多細節都吻合。比如,都是說在街頭,都是說去古玩書店,都是說放了煙幕彈,都是說衛士前后護衛,都是說陳耀祖當時摔了一跤,等等。

  可能會有人懷疑,會不會是官沐彬或者官定智編造的呢?筆者也曾經考慮到這些,但這不符合邏輯。首先,官沐彬曾經入獄多次,十分明白胡亂失言會帶來什么后果,那時雖然已經改革開放了,但大家的思想普遍還是不夠解放,如果不是因為當年確實參與了刺殺事件,官沐彬應該是不敢亂說一通的。其次,官沐彬那時作為一位七旬老人,希望在生前把自己當年最輝煌的事跡告知他人,也是人之常情。

  最為關鍵的是,如果是編造的,為什么這么多要素都與當年事實基本吻合呢?特別是細節上,可不是那么容易編造得一模一樣的。

  至于記錄人官定智,今年已經94歲了,既不會電腦,也不上網絡,而且,這個刺殺事件是近些年才漸漸明晰起來,如果認為是他十多年前根據網絡資料編造,也是不大可能的。

  綜合分析,筆者認為官沐彬當年參與刺殺陳耀祖的事情真實可信。而且,對于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文史資料,即使是一家之言,只要符合“親聞、親見、親歷”三親原則即可收集。因此,筆者對這個口述記錄進行了收集整理,以作為第一手文史資料,錄存于冊,留待專業人士考證。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白的這首《俠客行》,用來形容官沐彬刺殺漢奸之事,倒是恰當之極。



  參閱文章:

  《回憶》(官定智)

  《誰刺殺了華南最大漢奸?》(廣州日報2014年5月17日)

  《疑案!誰刺殺了這位廣東最大漢奸?》(羊城手機學堂2017年1月20日)

  《汪偽廣東省長陳耀祖遇刺之謎》(大人物歷史熱點2017年6月8日)

  《日寇占領下的廣州》(乘風說歷史2018年2月28日)

  《國軍廣東敵后抗戰史記》(抗戰史記2021年10月6日)

  《華南最大漢奸頭子橫死廣州街頭》(凌空觀文史2022年3月13日)

  《華南最大漢奸橫尸廣州街頭》(扯指閡姨萄倥2023年10月22日)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