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興司前劉氏宗祠之“履泰”“恒昇”

  宗祠,又稱祠堂,是宗族祭祀、舉行家族儀式活動或處理家族事務的場所,被視為凝聚宗族血脈的象征。在我國廣大農村,姓氏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幾乎村村有宗祠,一個地域的宗祠風格大致相同。

  與嶺南地區(qū)其他姓氏宗祠相比,建于清代的始興司前劉屋村“劉氏宗祠”,則有點與眾不同:一是建有一座高七米、寬八米,青磚到頂?shù)拈T樓,別具一格;二是開了三個門,除中門門楣鑲“劉氏宗祠”,兩側門門楣分別鑲“履泰”“恒昇”(“昇”今用為“升”)匾額,三塊匾顯赫鮮明。

  門樓是宗祠的眉目,素有“千斤門樓四兩屋”之說。如果把門樓看作一個人的臉部,兩匾又處于眼眉之位。我們知道,“履、泰、恒、升”是《易經(jīng)》六十四卦里的其中四卦。這座劉氏宗祠,為什么要在如此顯眼的位置鑲刻《易經(jīng)》的卦名,或者說是把它作為“祠訓”昭誡后人?談點管窺之見。

  “履泰”?!奥摹薄疤狈謩e是《易經(jīng)》的第十卦、十一卦。《序卦》云:“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者,禮也?!惫湃苏J為,物資蓄積后,就要制定禮節(jié)。所以“小畜”卦后是“履”卦,“履”就是“禮”。辭曰:“履虎尾,不咥人,亨。”意思是行為若是合禮,即使踩在老虎尾巴上,虎都不咬人,亨通。司前所在的清化地區(qū),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自古以來就是始興的一方福地。劉氏先祖在司前開基創(chuàng)業(yè),繁衍生息,開枝散葉。隨著家族的發(fā)展壯大,于是建祠制禮,目的是使族人尊卑有序,長幼有禮;讓子孫代代有“履”,循“禮”而行,受“禮”的節(jié)制。因此,以“履”為“訓”最恰當不過。

  “泰”卦是乾、坤兩卦上下相疊,下卦是乾,上卦是坤。乾坤兩卦相交,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陰陽交合,萬物的生養(yǎng)之道暢通。這個卦揭示了自然、社會與人的陰陽和諧的基本規(guī)律。《序卦》云:“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币浴疤睘椤坝枴?,象征劉氏家族通泰和暢,俎豆千秋,衣冠百世,世代永享亨通泰平。

  “恒升”。“恒”“升”分別是《易經(jīng)》的第三十二卦、四十六卦?!昂恪必韵笳骱汩L永久,陰陽和諧,亨通順利,因此要堅守正道,有所作為。《象》曰:“君子以立不易方”。把“恒”作為“祠訓”,是說劉氏族人應效法“恒”卦的精神,立不易之志,堅守正道,并且持之以恒,永不改變。

  “升”的卦象是木植于地,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年年生長,所以名“升”,象征事物的不斷上升。它又強調“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象》)。作為“祠訓”,它告誡劉氏子孫,見到此卦時,要明白品格修養(yǎng)既不能停滯,也不要急于求成;要點滴積累,循序漸進,堅持積累微小以逐漸成就大的事業(yè)。

  任何一個姓氏或家族,無論是“祠訓”還是“家訓”,把它鐫刻懸掛在公共場所的顯要位置,目的是讓子孫后代望而生敬,敬而萌尊,尊而啟志,從而打造養(yǎng)成循禮守正,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宗族精神。《易經(jīng)》被譽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它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始興司前劉氏宗祠以《易經(jīng)》之卦為“祠訓”,既是《易經(jīng)》“大道至簡”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劉氏先祖對《易經(jīng)》的尊崇,或者說是“易經(jīng)的智慧”,其情殷殷,其意切切。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fā)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