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興東湖坪“永成保障”圍的對聯文化

  對聯是我國的一種獨特藝術,它將詩詞、典故、傳說和書法等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美化和修飾藝術,蘊含著人們的理想和情趣,表達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除春節外,對聯使用的時空范圍很廣,紅白壽喜、落成開業、亭臺樓閣,甚至山川寺廟,無處不在。

  建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清朝時任兩廣總督又暫署兩江總督張之洞題寫橫額的“永成保障”圍,是始興現存240多座圍樓中知名度很高的一座圍樓。此圍樓有四副對聯,融入了《周易》、《詩經》、神話傳說、宗族姓氏文化等內容,內涵非常豐富。且看:

  大門聯:永古千秋泰壯,成今一洞乾坤。這是副嵌字聯,上下聯首字組合一起就是“永成”,與橫額“永成保障”相呼應。從字面上看,它寄托著建設者的美好愿望——圍樓要象泰山一樣,永久千年堅固矗立,且自成一個天地,管他春夏與秋冬。細細品味,上聯的“泰壯”,下聯的“乾”、“坤”,正是《周易》六十四卦的其中三卦。“泰壯(大壯)”是第三十四卦,有壯大、強盛之意;“乾”為首卦,“坤”為次卦,合在一起代表天地。短短的六字聯十二個字,巧妙地融入了《周易》文化,而且信手拈來,渾然天成,大氣而不俗氣。

  前廳聯:始于南山春常在,浴沐沂水源流長。按宗族姓氏傳統,在宗祠、大門等公共場所,都會題寫貼有對聯。對聯的內容蘊含姓氏來歷、祖先典故、郡望堂號或與祖先有關的印記、符號等,表示不忘祖先,不忘來處。如本族林氏宗祠的常用對聯“西河世澤,務本家聲”,就包含林氏始祖林堅居住地古西河,與林氏名人林放問禮于孔子的故事。據東湖坪曾氏族譜,他們的祖先是曾子。曾子是孔子的學生,山東臨沂人,其居所背靠南山,面臨沂水。此副對聯,就記錄了東湖坪曾氏族人的祖先在風景秀麗“南山”“沂水”,并且希望曾氏子孫后代不忘祖先,不忘來處,方可源遠流長,枝繁葉茂。

  后廳聯:永享無疆愿異自子子孫孫守成勿替,成功告竣想當年兄兄弟弟創造維艱。這也是一副嵌字聯,與后廳正中“永成堂”相對應。此聯上下聯各十五字共三十字,對仗工整,尤其是“子子孫孫”和“兄兄弟弟”,朗朗上口,余音繞梁。它語重心長地諄諄教誨子孫后代,享受著祖先庇蔭的時候,也要記住創業艱難,守成不易。有點奇怪是上聯第七字,按對聯含義及對仗分析,應是“日”字,但卻寫成了目前所看到的“自”字。這是什么原因?有兩個可能,一是錯別字,二是故意為之。這么莊重的地方,錯別字可能性不大,那么就是有意為之了。因為自古以來,就有在題詞或對聯中,通過寫錯字、別字表達更深含義的例子,如山東孔廟有副紀曉嵐寫的對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這副對聯的“富”字沒有上面一點,“章”字下面一豎上穿“日”字,明顯就是錯字,卻表達了“富貴無頭”“文章通天”之含義。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作者在這里賣了個關子,強調子孫后代更多要靠“自”,自己!

  斗門聯:戶納瑤池全寶氣,門迎衡岳半薰風。神話傳說中,三山五岳,幾乎所有的名山大川,都云霧繚繞,仙氣升騰,住著快活的神仙們。從古到今,人們最向往的就是神仙生活。如神話傳說中位于昆侖山上的西王母娘居住地瑤池,風景秀麗,云霧縹緲,仙氣飄飄,令人神往。在此,是希望圍樓吸納瑤池仙境的仙氣寶氣、南岳衡山的徐徐熏風,讓圍樓這一“洞天”變成人間仙境,讓曾氏子孫也過上“神仙般的日子、神仙般的生活”。

  橫額:“綢繆牖戶”、“西南其戶”。一副完整的對聯,包含上聯、下聯和橫額,橫額也是對聯的重要組成部分。永成保障圍前廳、斗門上的橫額分別是“綢繆牖戶”、“西南其戶”。這兩條橫額,均來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綢繆牖戶”是《豳風·鴟鸮》的詩句。詩云:“……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原意是一只無助的母鳥,在遭受鴟鸮毀巢損子后,要趁雨停天晴之際,趕快修復好被損壞的鳥巢,開始新的生活。在這里,意思是要子孫后代做任何事都要早計劃,早安排,未雨綢繆;或者是希望所建的圍樓能永固千秋,確保子孫后代的居住安全。

  “西南其戶”來自《小雅·斯干》。這首詩的開頭是“秩秩南山,幽幽南山”。此詩句在魯迅先生的《社戲》(“但在我是樂土:因為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里出現過,并收入了初中語文課本,大家即使不熟悉也不會陌生。接下來的詩句是“……似續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戶”。此詩祝賀贊頌周王宮室落成,描寫宮室處于山水秀麗之地,門朝西南,要繼承先輩事業,不斷創造新的輝煌等等。永成保障圍的斗門朝向是西南,與周王宮室朝向相同,在此用“西南其戶”作斗門橫額,有異曲同工之妙。

  該圍樓后廳原立有一塊木屏風,上面有曾履和(傳說請張之洞題寫“永成保障”的曾氏族人)抄送家鄉的《小雅·斯干》詩句“秩秩南山,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就是說圍樓建好后,各位兄弟叔侄居住在這優美的環境里,大家要相親相愛,團結互助、互相謙讓,才能繁衍生息,世世代代延續下去。其語殷殷,不言而喻。

  得一日閑余,約幾文友,漫步東湖坪古村的石階小巷,輕輕吟誦著“永成保障”圍那幾副對聯,我們可深切感受到始興客家先民勤勞樸素的思想,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子孫后代的殷殷期待、良苦用心。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