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夜攝者

  眾所周知:車八嶺是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不但風景優美,負離子含量極高,平時,小溪潺潺如細弦,大雨之際,河水蕩蕩似萬馬奔騰向前飛馳。白天,溪水緩緩如少女靜怡,晚上,蛙鼓此起彼伏,像一個蛙與蟬的天然交響樂隊,而那山、那樹、那草、那夜間動物、那夢境……就是最好的聽眾。如果有一些腳步聲,也是輕得不能再輕,唯恐干擾了這最迷人的旋律。星星有時候也會出來湊熱鬧,不過它們只是熱心的聽眾,月光則調皮而又好心腸,一邊打擾著一邊又提供一盞天下最大的燈,讓樂隊的人能夠把樂譜看清楚,其實,她不知道,這些青蛙和蟬蟲,早就把五線譜背得滾瓜爛熟,根本不用看,隨時隨地都可以彈奏。 

  這腳步聲里有一些屬于阿旺,一個在車八嶺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普通員工,但是,他像其他員工一樣,非常喜歡這兒的山山水水,喜歡這兒的植物,尤其是動物。他開始是單純的喜歡,后來上升到研究,并在一些雜志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自己研究結果,因此,他也到過一些地方去講課。他從一般的觀察、研究動植物到研究深入研究動物的生存習性,以及它們與這一片土地的依附關系。

  “聽聽,這是紫嘯鶇,聽見了嗎?那是在褐翅鴉鵑;這種是大山雀,那種白頭鵯、紅嘴藍雀…… ” 

  “哚哚哚……是黑眉擬啄木鳥,”2017年5月的一天,恰逢周末,車八嶺來了一群科普志愿者,他們大多是有關動植物專業的大學生,也有一部分是不同行業的社會人員,瞧,他一邊走,一邊向身邊的志愿者們進行現場指導,讓他們觀察和辨認不同的鳥鳴,而我恰好就在他身邊,聽得一頭霧水,這么短時間內,他就根據鳥鳴找出了好幾種不同的鳥,隨口就說出這些鳥兒的名字,而大部分志愿者們,還愣在那兒沒有反應,

  “哦,太神奇了!” 

  “這么厲害!” 

  “他是專家嗎?” 

  她們心里想著、感嘆著、也有膽子大的不停提出自己的問題。

  接下來,他向志愿者們介紹著這些鳥兒的習性和種類:原來鳥兒還分林禽、猛禽、涉禽、游禽、陸禽等,鳴禽的聲音非常好聽,飛禽,攀禽等又具有不一樣的特點。他還對鳥兒的食物進行了自己的研究,比如鳥兒吃什么,不同生存環境怎樣,他說:“作為車八嶺的科普志愿者,一定要關注自然,同時也要認真觀察其它動物、植物、昆蟲……” 

  突然,他停下來,對著樹葉上一大坨白色細小的泡泡說:“猜猜,這是什么?” 

  “不知道”,大多數來自大學的科普志愿者們,都還一頭懵呢,正當好奇心泛濫之際,哪里知道,這一堆泡泡是什么? 

  “沫蟬卵,這是虎舌蘭,這是魔芋……” 

  科普志愿者們跟著他一直往目的地走著,聽著他教科書一樣的介紹和解說,覺得是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現場實踐課。

  不經意間,一棵大樹下,漏下幾縷陽光,正好照在一群曬太陽的白色小蘑菇身上。小蘑菇愜意地吞吐著陽光,仿佛是在喝瓊漿玉液,太陽也恣意地傾瀉而下,好讓它們盡情地喝個夠。志愿者們自然不愿意放過這么好的畫面,趕忙停下腳步,拿出相機、手機,不停拍著,等他們都拍夠了,阿旺也拿著自己的單反,細細地把小蘑菇周圍的樹葉清理干凈,把妨礙畫面整體的雜草也拔掉,給小蘑菇一個干凈、集中的構圖,一邊告訴志愿者們,“這是小皮傘”。 

  風景一路、畫也攝取了一路,可話題依然在繼續……他走到路邊的小溝里,說,“這兒夜間特別多蛙,看看現在有沒有。” 

  一會兒,他用樹枝挑出一條蚯蚓,比筷子還要粗的蚯蚓,放在路邊,給大家觀察:噢,原來蚯蚓的尾巴上,有一只小小的螞蟥,比蚯蚓小十幾倍的螞蟥正在使勁地吸著蚯蚓,而蚯蚓在不斷掙扎,試圖甩掉螞蟥。

  “你們猜,蚯蚓和螞蟥,誰更厲害?” 

  “自然是蚯蚓了,蚯蚓那么大一條,而螞蟥那么小。” 

  “你們再仔細看看!” 

  原來,螞蟥死死地吸著蚯蚓,而蚯蚓卻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螞蟥,鍋里一段時間,蚯蚓就向螞蟥舉白旗了,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大自然的競爭就是這樣,不是誰個子大,誰就是贏家。蚊子那么小,大象那么大,可依然無法對付蚊子的吸血;螞蟻那么小,房子那么大,可白蟻可以輕易地推倒它。

  拿著單反的阿旺,自然有一個很多員工都沒有的愛好,那就是攝影,他喜歡拍攝車八嶺的風景、植物,尤其喜歡動物攝影,不僅白天拍,晚上也跑進山里去拍,而且特別喜歡拍攝一般人很難拍攝到的夜間動物,像各種蛇、蛙、蜥蜴等……這不,馬上就要吃晚飯了,他跟我們這一群志愿者約定,晚上去拍夜間動物。似乎是為了鞏固志愿者們的好奇,他給我們看了他以前夜間拍的蛇和其他動物——廣西過路黃、青竹蛇、剛出殼的蟬…… 

  吃過晚飯,志愿者們要參加一個會議,布置第二天的任務和作業,交代第二天一定要進行表演,并打分,給出不同的評判,作為這次科普志愿者培訓的一個考核內容,也就是團隊合作的精神和能力。會議在緊張進行當中,我們忘記了要去夜間拍攝的事情,阿旺給我們發了信息,確定我們是否能去,去,當然想去了,可眼下這轟轟烈烈的小組活動,又脫不開身,兩頭為難,只好拖拖時間看,結果,阿旺并沒有等我們,因為來回得好幾個小時,我們只能以小組團隊活動為主,遺憾地與這次夜攝活動擦肩而過,收起濃濃的好奇心。

  第二天,見到阿旺,他給我們看了他昨天晚上的收獲:一只叫“原矛頭腹”蛇抓老鼠的錄像。只見這只有毒原矛頭腹,剛開始時,趁老鼠不注意,輕輕靠近老鼠,然后噴出毒素,把老鼠毒暈了之后,并不放心,而是伸出蛇頭去試探,看老鼠死了沒有,覺得老鼠死了之后,對自己已經沒有威脅了,再把老鼠的頭先咬下,吞下去,然后才把整只老鼠吞了。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個視頻,整個過程卻用了2小時,才把全過程完美地錄制下來。為了這個視頻,他早已經觀察過這只蛇出沒的范圍,根據這種蛇的習性和生存環境,大致估計了這只蛇的活動方向和活動時間,當晚,去了那個地方后,他又根據蛇的痕跡,認真地進行觀察,然后確定自己蹲點拍攝的位置,布置好拍攝器材,再進行拍攝,他不僅用手機進行錄制視頻,同時也用相機進行拍攝。

  他用的是微距鏡頭拍攝,自然不可能離這蛇太遠,而且要在蛇的正面不同角度進行拍攝,而且,有時候還要注意布置燈光,才能得到完美的畫面效果,有時候,幾乎和蛇面對面進行親密接觸,每次,面對毒蛇的時候,他心里都有一定的準備,隨時注意蛇的攻擊,他幾乎是徒手的,沒有過多的防護衣服穿在身上,原來,他懂得怎么樣去捕捉蛇,所以,不怕毒蛇的攻擊,但有一次,還是被蛇“親吻”了一下,好在附近有草藥,他自己也懂一點有關蛇的草藥,把毒血排出后,他采了一點草藥敷上去,過了幾天,就沒事了。 

  看來,那些漂亮又迷人的相片后面,藏著太多太多刺激了!就像毒品一樣,明知道犯罪,還是有那么多人上癮,去吸去販賣,阿旺則是拍攝這些“毒品”,自然也是非常上癮,深入骨髓,無法戒掉了! 

  可是,刺激后面,可能就是生命代價!

  所以,沒有基本常識的人,是不可能去進行夜間拍攝的,也找不到蛇和其他夜間動物,只有對夜間動物有比較深刻了解和熱愛的人,才會犧牲自己的夜間休息時間,去研究夜間動物的生存環境,研究各種夜間動物的習性,懂得它們的優缺點,知道如何應付各種突發情況,同時,還要有過人的膽量和細心。

  阿旺不僅琢磨車八嶺各種動物,而且也善于和敢于去深入觀察、調查和研究,同時,他的研究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化,系統化、綜合化,及時把各種自己的研究結論撰寫成文,為車八嶺的動物資料。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為動物界的研究輸入一個個有用的信息,為整個動物世界的研究,融入自己的心血,成為其中一個組成部分。

  當然,車八嶺似乎只有一個阿旺,其實不然,還有很多像阿旺一樣執著于自己的發現、研究和拍攝的不同領域的其他“阿旺”,正因為他們的研究和深入,才有了今天的車八嶺,有了這么多慕名而來的各種人群,尤其是科學家、探尋動植物世界奧秘的動植物學家,和未來的科學家與動植物學家。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