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始興不但是全國最美小城,而且是一個生態縣,擁有非常獨特的生態環境,尤其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車八嶺,享有“物種寶庫,嶺南明珠”的美譽,因此,也養育出一批以國家一級作家饒遠為領軍人物的生態文學作家,形成了韶關文壇的“始興作家群落”和“文化墨江”現象,地域的才是民族的國家的世界的,2018年出版的一套十本的“九齡文叢”對此作了很好的詮釋。
文叢中有一本頗受小讀者歡迎的童話集《香噴噴的月亮》,作者鄧旺山是廣東省作協成員,早已出版一本童話《在夢中搗蛋》。《香噴噴的月亮》不但沿襲了他一貫的幽默作風,更是把生態韻味暗藏其中,也融入了他作為一位小學教師小學校長多年來積累的素材,與不同于他人的觀察角度,使他的童話再一次與眾不同地亮相于兒童文學大家庭。也許是對童話寫作的不了解和對兒童文學作品的喜愛,這種矛盾使我拿起了這本集子,本著認真學習的態度,細細地閱讀完了這部作品,掩卷之際,一再深思,得出幾點不成熟的心得:
一、深入童心,著眼社會
作者多年的教育生涯,給了他非常多接近孩子的機會,他沒有浪費這個機會給予的資源,而是非常細致地觀察孩子們的生活,捕捉到很多常人忽略的生活細節,寫成童話,借此凈化和提升社會的純度。翻開書本,滿眼流動的都是小學生的影子,仿佛他們就在你的耳邊吱吱喳喳,不停斗鬧:《鼠媽媽的空房子》寫了中國傳統父親的心態,要給孩子留下財富和房子,但不理解孩子想出去闖蕩世界的心態,因此,現在很多留守老人,留守孩子,還有很多近乎空了的村莊,父母應當學會放手,放心讓孩子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撿垃圾,也是成長過程,社會的復雜,只有在不停的實踐中才能認識和了解。
《夢中的狂歡節》帶給家長的啟示是,不要對孩子設置過多的限制。玩是孩子對世界的一種感知和探索,孩子缺少對生存環境的認知和了解,就不懂得生活,更談不上創造性運用。《聰明的橡樹媽媽》培養孩子從小就有一種儲存、學會支配資源的意識;《遠方的朋友》灌輸給孩子的是反思自己,善待朋友,方能結交不同性格的朋友;《淘氣包黃鼠狼》描寫了黃鼠狼放臭屁,受到老師和同學們排斥的現象,其實在班級中是很普遍的,黃鼠狼最后用自己臭屁功,嚇跑了老虎,向同學和老師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這就是班主任如何引導和駕馭孩子,怎樣正確對待落后生和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這是一個大的社會問題,必須從小樹立幫助弱勢群體的正確人生觀;《奇妙的七彩泡泡》、《拾破爛的大款》、《班里有味大力士》則給了教師一個如何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分層教育的必要性,每個孩子都是寶,關鍵是如何引導,發現他們的優點,加以培養和發展。
二、置身自然,感悟和諧
不管書本上講再多道理,無論家長說多少知識,最好的途徑是讓孩子身臨其境,置身于大自然,自己去感知、了解、認識、分析、對比、溝通,消化自己以前掌握的書本知識,作進一步思考,尋找書本內外的真相和自然規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進而發展孩子的探究能力。本書引導孩子去主動感知和體會大自然,加以思索,尋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好喜歡撓癢癢》構建了一個自然環境,豆角小苗苗、八哥、黃鸝、蚯蚓、籬笆等存在于一個小生態中,引導小讀者正確認識蚯蚓和它對土壤的作用,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學會觀察,學會動腦,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會唱歌的牽牛花》帶給孩子們一片田園樂土,籬笆幫助牽牛花找到上升的階梯,牽牛花反哺籬笆的是歌聲與陰涼的夏天,這種其樂融融的互相幫助,不僅是大自然的生存方式,同樣是人們的依存關系。
《亮晶晶的珠子》活用了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典故,同時也寫活了癩蛤蟆撈珠子的過程,嘩啦啦下雨后,雨珠重現的結果,都能讓小讀者進入大自然那優美的境地,感受荷葉、雨珠、小青蛙、癩蛤蟆擬人化的兒童天性中的天真可愛,以及他們相依存的生存關系。“工蜂們每人提著一小罐蜜糖,來到小熊家。熊媽媽正等柴燒呢”,通過這一媒介,轉入童話結尾,“要是有人想砍樹,乖乖熊都會去制止。他成了蜜蜂的好朋友。”《綠皮膚的怪人》、《我是大王我怕誰》、《一棵想搬家的楊梅樹》等,引導孩子們深入去感知生態、了解生態、自覺維護生態環境。
三、濃郁生活,潤物無聲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未知的東西,出現很多很多問題,包括身體和心理的,這就需要家長細心觀察,耐心指導。作者是一個很有遠見的父親,他常常巧妙地化解孩子心中的各種恐懼與不安,孩子不僅認識了社會,也添加了自信,成長了自己。《小女生和她的嬌氣媽媽》寫的是一個女孩快樂成長的故事;《膽子的魔鬼》中,巧妙地讓孩子懂得,只要你自己足夠強大,心魔并不可怕;“我也不去。明天還要表演節目呢,要早點睡”這是老虎推脫的借口,“我也不去,她家住在樓上,有沒有養雞,假如有雞吃,還差不多”,凸顯了狐貍的功利性;《風娃娃送信》的風娃娃不僅是一個淘氣十足的貪玩孩子,玩得忘記自己本來要做的事情,但又沒有脫離風這種事物的本性,“風娃娃好奇地停下來照鏡子,還把湖水吹得蕩起一陣陣微波,逗得小魚兒不停地跳舞。”
“籬笆哥哥,快快躲在我的葉子底下,我來擋住陽光。我就喜歡吃陽光”,是牽牛花發自內心的反哺。快樂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是對孩子能力的培養和挖掘,他們長大后具備了責任感和用于擔當的個性。《宇宙大盜“孵”小雞》、《做牛的滋味》呈現給孩子的是一個真實、復雜的社會,偷盜、二奶、麻將、賭博等負面因素,是孩子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作者并沒有刻意去隱埋。
四、巧設媒介,了解科學
文集不僅巧設了各種不一樣的媒介,用來化解矛盾沖突,同時也非常注意結尾部分,對主題的升華。“籬笆哥哥聽到每一個小喇叭都在唱歌,歌聲好優美。他聽著歌,覺得這個夏天好像不怎么熱了”。這幾句心理活動的描寫,不但勾勒了牽牛花與籬笆的相互依存、相互幫助的關系,同時也升華了主題,讓小讀者懂得了感恩他人的快樂。
“疼痛”是一種身體上的感受,在作家鄧旺山的筆下卻成了神來之感,化腐朽為神奇,《烏云娃娃哭了》里媽媽的一句話“這鬼天氣,還不下雨,禾苗都快旱死了”,作為轉折媒介,被無計可施,不知如何安排“疼痛”這東西的瑩瑩,巧妙地扔到了烏云上,痛得受不了的烏云大哭,而實現了媽媽的心愿,下雨了。
鄧旺山非常注意把科學知識巧妙地融化在童話中,讓孩子潛移默化地明白一些科學道理:“孩子,我們每年冬天都會自動換上厚毛衣,夏天再換薄毛衣,這樣才舒服呀,”動物換毛規律;“她知道,松鼠們吃不了這么多橡子的,到明年春天,地上就會長出許多小橡樹,”植物種子的傳播途徑;孩子們可以從《冬爺爺是淘氣包》中認知雪對冬小麥的作用,了解小麥這種農作物的生長知識;《捉弄地球人》在一個更大的高度上,呈現了星際世界。
五、逆向思維,樂觀自信
身為一個教師,筆者也深深感受到現在的教育,嚴重地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很少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處理問題的時候,往往粗暴、簡單,沒有注意到學生的自尊等,這本童話帶給小讀者、家長和老師很多值得借鑒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是換個角度思考問題,養成逆向思維習慣,從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問題和方法,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啟迪,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膽子的魔鬼》通過大人為了簡單了事地解決問題,常常嚇唬小孩,“你不聽話,魔鬼就會來找你,”這種極端不負責任的話,往往帶給孩子很多困惑,但作者從逆向思維出發,勾勒出“魔鬼是個膽小鬼”的童話角色; 《夢的種子》涉及到很多人喜歡做夢的心理,但是作者巧用夢境,讓一直處于反面角色的狐貍,成了被利用的對象,從而感化了他,成為了正面形象;“哎呀呀,原來自己這么多缺點”……她不嫌小琴缺點多了,讓主人公“瑩瑩”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能接納他人的缺點,正視自己的不足,長大后才能公平公正、合理地處理對待人和事。
逆向思維往往能變廢為寶,使得童話具有不一樣的轉折,培養孩子不畏困難、樂觀自信的人生觀和態度。俗話說,“痛則不通”,在生活當中,出現了問題、出現了麻煩、出現了不便……往往就是一種發明的原動力,《暈車也有好處》的馬虎博士因為暈車嚴重發明了“防暈車儀,”接著這個原理,發明了一系列東西,申請了專利,又把知識產權的觀念傳達給了孩子。這個童話還出現一些新如“格式化”、“太空難民”之類的詞匯,與時俱進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更加必須要有的態度,社會在發展,孩子是未來的主人與希望。
六、想象奇特 幽默渾然
文集中隨手可以拾得很多非常奇特、但又與事物相關聯的想象,作者善于把反常現象和不好事物化為一種正能量,通過夸張、擬人、擬物,把想象這種藝術手法,應用得得心應手、如火純青,從而得到一種詼諧、幽默的藝術效果,化解種種矛盾、解開不少包袱,發展故事情節:“她把太陽光一把一把扯下來,大口大口地吃,好像在吃又香又脆的油炸長面條呢!”把陽光想象成面條,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
《超級噴嚏》中,利用小燕子去捅烏云大象的鼻子,從而打個噴嚏,下起大雨,解決小花狗熱得受不了的狀況。《電熱毯》的結尾,小胖豬為了向小熊展示自己家也有了電熱毯,在炎熱的夏天開著電熱毯的事情,讓人忍俊不及;“這是青草味的星星”、“這是南瓜味的”、“還有草莓味的呢……”給自己按上想象的翅膀后,星星也變成了多味糖果。
“果然抓住一團滑溜溜、無色無味、透明的‘疼痛’”,把非常抽象,孩子無法理解的感覺,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具象化了,同時,又給烏云娃娃大哭做了鋪墊,化解了矛盾,成了皆大歡喜的結局;“他左手撈一把,右手撈一把,將清涼的風裝進口袋里。裝了半袋后,又順手撈起花影、樹影(彩色的)、白鳥的歌聲、泉水的叮咚生……森林里的松濤聲,都裝進了袋子里”,極好地培養了孩子的想象能力。《網蟲》則是物化了人,玩物喪志是古訓,但是網絡的確毀了當今時代的很多人,不僅僅是孩子,作者給孩子們了一個很好的建議和警示。
《香噴噴的月亮》是一本很吸引小讀者的童話集,但我認為有關馬虎博士的系列故事和《小女生和她的嬌氣媽媽》可以把故事延續下去,成為兩部主角相同的長篇童話,當然,如果能把始興的一些民俗故事寫進去,會有更廣的閱讀空間。
孩子的世界豐富多彩,作為一個兒童文學作家,他的使命就是悉心呵護童心、童真,引導孩子熱愛生活、熱衷于學習知識,拓展孩子們的視野,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愛護自己生存的環境。鄧旺山的童話不但涉及了很多社會層面,同時也涉及了科學知識,他用自己的筆觸溫養著孩子們的七彩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