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所圍樓感賦
官見全
走進中國千年古縣——始興,時不時會發現一座座別致的方形建筑物,或昂然立于生機勃勃的田野里,就像守護家園的衛士。或安然立于錯落有致的村莊中,就像引領鄉民的長者。或悄然立于綠樹掩映的山崗上,就像含羞不語的姑娘。俏麗多姿的它們,成為了始興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這些建筑物,就是圍樓,最能代表始興客家建筑特色的可愛精靈。
始興,是中國圍樓文化之鄉,圍樓數目眾多,種類多樣,各領風騷。大如我村里的滿堂客家大圍,規模宏大,圍中有圍,占地1.35萬平方米,合計777間房;小如城南鎮水田壩細圍,面積最小,占地僅16.93平方米,精巧細致;怪如隘子鎮五一村壩尾泥圍,建筑怪異,全部墻壁均由泥磚疊砌而成,誓將泥巴進行到底。
不過,在我的心中,最為感慨的是沈所鎮的兩座圍樓——紅圍、外營圍。
位于沈所鎮沈北村的紅圍,現在已經是名聲在外,廣為人知。原名“奠安”圍,因墻體表面呈鐵紅色,故稱“紅圍”。眾所周知,1940年7月至1941年春,它曾經是中共廣東省委機關舊址。1945年2月,始興淪陷,這座有200多年歷史的圍樓遭日軍飛機轟炸被焚毀,只剩下四邊圍墻,圍內成為一片空地。近年來,在省市縣的高度重視下,對紅圍進行了修復修繕,目前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位于沈所鎮八一村(原名外營村)的外營圍,建成于1919年,四面墻用河卵石壘砌、石灰糯米漿黏合而成。1945年8月,國民黨187師糾合縣地方武裝共2000多人,包圍外營村,聯合進攻風度大隊抗日根據地。根據地戰士與當地民眾奮起反擊,并轉入圍樓與敵激戰三天三夜。國民黨軍隊久攻不下,后在外面挖掘一條通向圍樓的地道,在西邊墻基埋下大量炸藥引爆,使圍樓大部分被燒毀。24名戰士犧牲,88名群眾慘遭殺害。另有100多頭牛豬被搶奪,130多間民房被燒毀,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外營慘案”。1951年4月,始興縣將外營村命名為“八一村”,1990年7月,外營圍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兩座圍樓,各有故事。盡管飽受憂患,仍然威武不屈。歷經風雨,仍然巍然屹立。印證了悲痛歷史,彰顯了滄桑歲月,傳承了天地正氣。數十年來,曾有無數人先后來到兩座圍樓面前,或學術考察、研究建筑,或懷古憑吊、拜訪史跡,或哀悼逝者、祭奠先哲。
如今的我,默然站在兩座圍樓面前,圍樓上空風和日麗,天地清朗。我明明知道那一切傷痛已經隨風而逝,依然不能自抑,深深的為它們感嘆、哀痛。
我的感嘆與哀痛,凝結于兩個字——戰爭!
紅圍被毀和外營慘案兩件事,時空幾乎一致,都發生在1945年,都發生在始興縣沈所鎮。而且,還有一個更大的共性——它們都是戰爭的犧牲品。
紅圍被毀,起于一場緣于物質的戰爭。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一個彈丸之地。通過明治維新改革,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國力得到迅猛發展。人口的增長十分巨大,三十年增加了一倍之多。但是,日本土地資源有限,其他物資也十分匱乏。同時,受到了第一次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內失業率大幅上升。于是,日本為了轉移國內矛盾,視地大物博的中國為肥肉,決意把中國的資源當作自己發展的動力,伸出了戰爭的魔爪。
外營慘案,起于一場緣于思想的戰爭。回顧歷史,國共兩黨由于意識形態與建國政見的分歧,水火不相容。這邊主張建立消滅私有制的社會主義國家,并且主張以武裝割據斗爭的路線奪取政權。那邊認為共產主義是一種專政政體,國民的私有財產和經營權應受到保護,并要求對方放棄軍權,拱手臣服。期間,雙方雖然曾有合作,但是,矛盾始終存在且越來越難以調和。最終,兄弟相鬩于墻,付諸武力,兵戈相見,釀成民族傷痛。
但是,不管起因如何,訴諸戰爭是最為不智的方式!
再回首,多少戰爭將人類殘害得慘不忍睹。
我父親曾經是一名戰士,參加過不少戰斗,親眼目睹過不少戰友和敵人沙場戰死,深知戰爭的殘酷和慘烈。活生生的一個人,一個從哇哇啼哭成長到健步如飛的一條生命,或許在炮火中,或許在彈雨中,瞬間即逝,那些美好的人生,那些茂盛的風華,那些寶貴的靈魂,從此就湮沒在另外一個世界里。
小小的外營圍樓之戰,就讓112名戰士和群眾失去了生命,令人痛心疾首。然而,縱覽古今中外,我們的心更加深重,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撲目而來。
司馬遷所著《史記》記載:秦國攻魏殺8萬人,戰五國聯軍殺8萬2千人,伐韓殺1萬人,擊楚殺8萬人,攻韓殺6萬人,伐楚殺2萬人,伐韓、魏殺24萬人,攻魏殺4萬人,擊魏殺10萬人,又攻韓殺4萬人,白起擊趙殺盡42萬人,又攻韓殺4萬人,又攻趙殺9萬人……。秦時項羽一聲令下,20萬降卒一夜之間命喪黃坑,哀叫振天,尸骨連連。東漢末年全國人口5007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損失了98.3%。一代梟雄曹操也難忍悲痛,黯然作詩:“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余一,念之斷人腸”。太平天國爆發(1851年)前夕全國人口4.3億,失敗(1863年)后,全國只有2.3億人,一場農民戰爭使中國損失了2億人,這是何等的殘酷!近代的南京大屠殺,僅僅一個多月,34萬同胞頓成亡魂,駭人聽聞,舉世震驚。
國外更是不勝枚舉,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共造成約75萬人死亡。一戰的索姆河戰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人,法軍34萬人,德軍53.8萬人。二戰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造成蘇軍陣亡近48萬人、德軍陣亡25萬人。即使是二戰后期才介入的美軍,傷亡人員也達到了101.3萬人。后來,現代科技賦予了人類自相殘殺的新魔法,兩顆原子彈落下,長崎、廣島約30萬人的生命從此煙消云散。近在當代的盧旺達,一場種族滅絕大屠殺,共造成80~100萬人死亡,全國1/8的人口消失。
天地玄黃,萬物造化。歷經億萬年,人類終于進化為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靈慧聰明,長于眾獸,有靈長類之名。人類有思想,有智慧,有感情,有愛心,然而,人類又是很奇怪、很可恨的動物,枉然智力勝于所有動物,卻為何像許多動物一樣,會對同類大肆作出武力殺戮之事?
再回首,多少戰爭將環境蹂躪得驚心動魄。
越南戰爭中,由于游擊隊躲藏在深山密林,美軍就使用了落葉劑,導致大面積的森林枯萎。1999年美軍轟炸南聯盟,把燃燒彈投入到農田中,造成大面積農作物被燒毀。2003年美軍對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發射了很多貧鈾穿甲彈,經過瞬間高溫爆炸后,會產生放射性物質,導致周圍土地環境呈現放射性。
1991年海灣戰爭,造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慘重的環境污染。科威特當時約有950口油井在戰爭中遭到破壞或燃燒,白天,濃煙滾滾黑云蔽日;夜晚,油井烈火映天徹地。直沖云霄的黑煙每月向大氣層釋放675萬噸煙灰,里面包含碳黑微粒、瀝青微粒、二氧化硫、碳酸及致癌的烴和劇毒混合物,嚴重破壞了大氣的純潔度。其中的硫酸和碳酸還產生酸雨,大肆破壞周圍阿拉伯國家極其寶貴的綠色植被和農田。
一只只沾滿油污的海鳥絕望地掙扎不起,無力起飛而死在海中,因為流向波斯灣的數千萬桶原油在海上形成了大面積的油膜。濃煙和油膜遮住了陽光,浮游生物因而失去了生命之源,整個海洋生物鏈面臨斷絕的危險。而波斯灣是一個近乎封閉的生態環境,海水流動十分緩慢,大約要100年的時間海水才能完全更換。這意味著,海灣戰爭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將持續100年!
時光倏忽百年,后人必然隱痛,原來,有一種悲傷可以穿越時空長廊,繼續影響那時的生活啊,就因為曾經的熊熊戰火。而僅僅一個海灣戰爭就導致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持續百年,那么,其它大大小小的戰爭呢?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這可是我們居住的星球,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啊。
再回首,多少戰爭將文明摧毀得消失殆盡。
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揚山谷,約3000個大小不一的佛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瀕危文化遺產。2001年,兩尊歷經千年滄桑的佛像被塔利班的炮火破壞,面目全非,只剩兩個巨大的石窟和當年遺落下來的斷磚殘垣為伴,在呼嘯的山風中訴說往昔的輝煌。
阿富汗被稱為中亞的十字路口,昔日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自古以來就是不同文明的交匯地,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文物資源,當地民眾引以為傲。然而,歷經戰火洗劫的阿富汗,至少有2000處國家文化和藝術遺產遭到破壞,與亞歐地區的文化聯系截然而斷,與伊斯蘭相關的文化印記變得模糊不清。
非洲馬里的沙漠城市廷巴克圖,有“333位圣人城”之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文化遺址。2012年,戰火波及到這座北部城市,15座陵墓被摧毀,這些建筑具有重要性,可追溯至廷巴克圖黃金年代,是15與16世紀的經濟、知識與精神中心。如今卻成了一堆廢墟,茫茫大漠中,唯有孤煙相隨,暗自神傷。
2014年以來,“伊斯蘭國”(IS)武裝分子在中東攻城掠地,出于宗教思想的沖突,展開所謂的“文化凈化”運動,摧毀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文化遺址的敘利亞兩座重要古廟,夷平伊拉克美索不達米亞部分遺跡,炸毀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的納比尤努斯神殿。古老的兩河流域,一件件瑰寶在炮火中顫栗,一座座廟殿在煙塵中哭泣。
“六朝文物草連天,天淡云閑今古同”(杜牧)。文物是歷史和文化的結晶,也承載著民族的寶貴回憶。如果沒有了這些固定的記憶,沒有了這些文明的象征,我們如何認識歷史?我們如何創造未來?
舊時的輝煌飄渺無蹤,今日的悲鳴蒼涼無邊。思及于此,頓時悲從心來。
一戰功成萬骨枯。每場戰爭的所謂勝利背后,都堆砌著一層層尸骨,都覆蓋著一行行血淚,都崩塌著一重重廢墟。戰爭,不會帶來真正的贏家,勝也好,負亦罷,都是輸家。
戰爭之惡,罄竹難書。戰爭破壞美好,戰爭扭曲人性,戰爭傷害家園,戰爭掩埋歷史……無一利而有百害,難怪有人說,對于戰爭,任何一個貶義詞對它都不過分。特別是在尊貴而平等的人道面前,任何戰爭的借口都顯得蒼白無力!
站在沈所鎮的兩座圍樓面前,我百感交集,思緒萬千。看著殘破的磚石墻壁,我真實感觸到戰爭殘酷慘烈卻肆無忌憚的滔天罪行。透過深邃的瞭望孔,我仿佛洞穿了人類由于思想對立或垂涎物質而扭曲的人性。此時此刻,我雖然仍不清楚原來完整的紅圍、外營圍到底是什么模樣,但我想,那不重要,關鍵的是,我已經知道是什么使它們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那就是可惡可恨可悲可哀的戰爭。
當然,在漫長的歲月中,紅圍被毀、外營慘案的事件,或許微不足道。是的,它們沒有圓明園的蓋世名氣,沒有赤壁的文豪風流,沒有黃花崗的重大意義。在廣袤的大地上,那損毀不堪的兩座圍樓,或許不值一提。在億萬的人類里,圍樓里那些逝去的生命,或許渺小如蟻。
但在我們人類的良心中,它們無比崇高而偉大!它們用自己殘破的軀體,真實的、有力的、始終的向世人痛訴和警示:戰爭就是愚蠢,戰爭就是賭博,戰爭就是死神,戰爭就是罪惡!
觀瞻了沈所鎮的兩座圍樓——紅圍、外營圍,我真心祈禱,每一位掌管軍事武器的當權者,不管你的武力有多強,經濟實力有多大,我更盼望的是你的傾聽、包容與和解。無論利益如何,請放下物質上的貪婪,不要訴諸于戰爭。無論觀點如何,請拋開思想上的對立,不要訴諸于戰爭。
永遠不要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