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撒小女人散文網捕撈生活里的“糖”

 

張九齡故鄉始興果然是文學的富縣與福地,近年來文學佳作迭出,且題材豐富體裁多樣,審美風格紛呈。青年作家何麗芳的散文集《你是我的杯子里的糖》(廣東旅游出版社2013年版)就又一次亮出了新的實績。
何麗芳在高校求學時,就以積極執著的文學追求,認真試筆的習作初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中文專業的大學生在校時大多似乎都是文學青年,都做著絢爛無比的文學夢,但畢業后,在很骨感的現實生活裹挾下,能一如既往一往情深地堅持純文學創作的,則寥若晨星。何麗芳畢業后是先到基層縣中的,繁重瑣屑的教務工作并沒有壓滅她文學的火苗,堅持的寫作,能提高人格與提升能力,讓她能在后來的新的工作崗位如魚得水,脫穎而出。散文集藝術見證了作者短短數年間的生活體驗與觀察、思考與領悟。
何麗芳給粵北文壇帶來了系列的“小女人散文”。“小女人散文”是相對那些文化歷史大視野的“大散文”而言的,特指上世紀90年代以來興起的一種女性散文,題材大多是對日常生活身邊小事作具體描繪,抒發細小感觸的文體。后現代社會的語境里,“小女人散文”的寫作主張,認為她們的文字和生活是平行的,文字已不只是工具載體,而且是生活自身,兩者的合體更具有逼真感。以自我為視角中心,以自我的經歷閱歷為題材,以自我情感態度為線索,也突出了真情實感效果。目前,韶關的文學版圖里,純散文是個薄弱坐標。女作者的散文創作就具有了填補建設的意義。
縱觀散文集,全書張揚著新寫實主義風格,作者體驗認真細膩,情感踏實穩重,思索積極活躍,筆觸剛健細致,文風明朗樸實。語言詞匯已有許多網絡話語,時代特征鮮明。
第一輯“不見不散”,有一些敘事很強接近小說的作品,主要是對那些年校園時代的故事敘說與追憶,可以納入校園文學范疇。青蔥歲月,那些青春悸動,少年心事,被稚嫩的文字卻幽默華麗地再現出來。作者不屬于那些激情外露型,她更多的是一種冷抒情。開篇的《青澀年華,愛匆匆路過》說的是一種標準型的大學生交往的曖昧故事,不是大團圓的結局加強了敘事的真實性。
《與別墅有關的愛情》具有寓言的意味,初顯學生作者認識生活概括生活的敘事能力。《喜歡過的那個男孩,走了》委實是弗洛伊德意識的始興版詮釋,具體生動,回憶得如數家珍,欲罷不能。
第二輯“歲月靜好”,主要是寫她走上社會工作后,于滾滾紅塵生活流里的細膩體驗、認真觀察、人生領悟。我覺得這部分是作者寫得較好的篇什,是散文集的重點部分。作者語言開始熟練,敘述沉著,抒情冷靜。目光開始聚焦集中,思考開始有人道主義深度。散文重視篇章結構,鋪敘銜接嚴密,過渡順暢。結尾匠意。《小股民的喜與憂》、《微博那點事》等,寫的是正在進行時態,當下生活的浮世繪。我喜歡《稻草》和《我的奶奶》,前者娓娓道來,從容不迫,喚起人們懷舊的共鳴。后者情真意切,酣暢淋漓,濃縮出一個客家婦女的人生軌跡,令人噓唏感懷。《那年夏天的快感》同樣帶來閱讀的快感,反諷自嘲,是作者寫作格調的另類。相似的還有《家庭煮婦的一天》,活靈活現的自畫像,令人忍俊不禁。《走進圍屋,觸摸歷史》則概說精致,結尾有力,詩意盎然。《開著“標致”去養雞》等一組中學題材的散文,反映出一幕幕當代中學校園的風景,充滿時代氣息。
第三輯“童話公主”,體現了所謂的婦人氣女人味,是有意思的關于女兒的孕育誕生與撫育成長的故事。溫婉會心,這些兩代人的交集家事,會抵達女性讀者的興趣點。
若說不足,也與“小女人散文”的先天性結構性缺陷有關。比如視野的狹窄,如書名無意識暗示的,杯水題材,流年碎影,家長里短,難于掀起稍大的生活波瀾。作者還年輕,從長計議,建議作者今后還可以拓寬自己創作的視野,深化社會文化思考,尋找開闊的大路。其次,純散文是美文,即便是寫實性很強的小散文,也應有語言辭藻的正道。作者還存在使用一些粗鄙語言的現象,今后要克服。另外,某些文章文學味不夠。
蕓蕓眾生的日常生活,平淡如水,波瀾不興。何麗芳的散文寫作,就像要給普通的生活尋找有意味的“糖”,這就是散文發現,藝術發現,從而提升了讀者對身邊生活的理解和熱愛。(作者系韶關學院教授,韶關市文藝批評家協會主席)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