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灣村的“加法”和“減法”

  



  今年是“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的關鍵之年。 今年以來,湖灣村以 “百千萬工程” 典型村創建為契機,在產業發展、設施建設、基層治理中精準做好 “加減法”,讓鄉村發展既有 “里子” 又有 “面子”,讓九齡故里風景如畫,譜寫和美鄉村新華章。

  圖片

  沿著蜿蜒的村道駛入始興縣隘子鎮湖灣村,新鋪的瀝青路面寬敞平整,兩側新植的紅楓、紫薇隨風搖曳,粉墻黛瓦的農舍錯落有致,曾經閑置的小學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腐竹廠,飄出陣陣豆香。

  圖片

  近年來,隘子鎮堅持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全力激發典型村發展動能。作為第二批典型村,在湖灣村巧用 “加法” ,在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同時,圍繞 “張九齡宰相粉” 特色品牌,以龍頭企業相國食品公司為基礎,引入排粉生產線建設項目。

  “以前只能外出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參與粉廠生產,一個月能掙三四千元。” 村民官大姐笑著說。與此同時,村里盤活閑置的原湖灣小學,建成腐竹生產廠,4條生產線正在試產。兩大產業不僅預計為村集體增收12萬元,還將創造100余個就業崗位,讓村民實現 “家門口就業”。

  圖片

  鄉村面貌煥新則靠 “減法” 來破局。“這些危房拆了,視野開闊多了!” 隨著多間危舊泥磚房被拆除,大面積土地被重新規劃,變成 “四小園”、停車場和公益設施。

  圖片

  在 “拆墻透綠” 行動中,4600米實體圍墻被改造,村民主動在庭院種植果樹、花卉,美麗庭院與兒童樂園、文體廣場相映成趣。“積分制” 管理更激發村民參與熱情,積極主動清理房前屋后垃圾,9公里的村道重煥生機,錯落有致的綠化讓村莊綠意盎然。

  圖片

  基礎設施建設中,湖灣村將民生需求作為 “必答題”。“謝屋橋改造后,我們農作物再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 種糧大戶張叔感慨道。今年,村里升級文體廣場、改造兩座危橋,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和標準化公廁,還修建標準化農田灌溉渠,從出行到生產,從生活到生態,一系列 “加法” 舉措讓村民生活更有質感。

  從產業振興到環境蝶變,湖灣村用 “加法” 做大發展底盤,用 “減法” 破除陳舊桎梏,一幅產業旺、生態美、村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