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從兵哥哥到香菇哥:盧漢的華麗轉身

  馬市鎮紅梨村,這個曾經的小村莊,在兵書記盧漢的帶領下,如今正以蓬勃的產業發展態勢,成為鄉村振興的典型示范村。盧漢,一位退役軍人,從一名軍營里的兵哥哥到如今香菇大棚里的香菇哥,他用堅毅的軍人品質和勇于開拓的精神,為紅梨村的鄉村振興之路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廣東“百千萬工程”貢獻了積極力量。

  退役不褪色,投身鄉村振興。盧漢在部隊服役期間,鍛煉出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強烈的責任感。退役后,他回到家鄉紅梨村,看到村里發展相對滯后,便暗下決心要為家鄉做點什么。經過深入調研和思考,他決定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聯合周邊村發展香菇種植產業。“紅梨村氣候適宜、自然資源豐富,非常適合香菇種植。”盧漢說:“而且香菇種植周期短、見效快,能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從零起步,打造香菇種植產業。香菇種植并非易事,盧漢深知這一點。他從零開始,學習香菇種植技術,四處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在村里的支持下,他帶領村民建起了香菇種植大棚,引進優質的香菇菌種,開始了種植之路。
  起初,由于缺乏經驗,種植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但盧漢沒有退縮,他和村民們一起摸索,不斷改進種植技術。經過不懈努力,香菇種植逐漸取得了成效,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現在我們的香菇種植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產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盧漢自豪地說。

  圖片

  香菇種植的成功,不僅為紅梨村帶來了經濟效益,也為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許多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以前我們主要靠種地為生,收入有限。現在在香菇種植基地工作,每天能有穩定的收入,還能照顧到家里。”一位村民說,“盧書記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盧漢并沒有滿足于此,他深知鄉村振興需要多元產業支撐。在香菇種植的基礎上,紅梨村又積極探索發展其他產業,如黃煙種植、龍腦樟種植、鄉村旅游等,形成了多產業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我們立足紅梨村的資源稟賦,以產業為支撐,以旅游為依托,推動鄉村產業集聚發展。”盧漢說,“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紅梨村成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典范,為廣東‘百千萬工程’添磚加瓦。”
  在兵書記盧漢的帶領下,紅梨村的產業發展蒸蒸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增加,村民的生活也越過越好。這位退役軍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役不褪色的軍人本色,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廣東“百千萬工程”書寫了精彩的紅梨篇章。


附件下載: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布
圖片2 圖片1